临渊羡鱼,只恨读书少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军彩

五月的风如此醉人,全国中学语文同课异构课堂展示研讨会在山水信阳举行,语文人共话“同课异构”。那三日,胜友如云,高手荟萃,实乃盛事!

这一次,我有幸跟随蔡水英老师和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一起赴信阳观摩学习,内心无比激动。蔡水英工作室与余映潮老师联合举办的培训,我聆听过两次,从起初的近乎异常的崇拜式的看热闹“门外人”,到吸收经验逐步成长,一步步走来,我收获颇丰。当然,这次的观摩学习也不再是“看热闹”,而是能看出一些“门道儿”了。

罗山一中校长李林致词

活动的承办方是河南省罗山县第一中学,校长李林在致开幕词时谈到“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因为文化是对生命的尊重,虽然文化不是直接可以触摸到的,然而生活在班级里的学生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

他提倡用浓厚的氛围成就学校文化,因为文化是对生命的尊重,要让学生不好意思违规、不好意思不好好学习。罗山一中虽然基础硬件设施有限,但有了这么有文化情怀的校长和一批踏实肯干的老师们,从罗山一中出来的学生也将是受尊重的文化人。

肖培东老师评课

  5月12号上午的展示课,是罗山一中的段娟老师和山东的陆海荣老师执教《壶口瀑布》,展示课后,肖培东老师执教《一滴水经过丽江》。

《壶口瀑布》和《一滴水经过丽江》是同属一个单元的游记作品。可是前面的两位老师却没有很好地看单元提示,段娟老师引领学生进入语言的品读与赏析,陆海荣老师的上课步骤很清晰,但是教学必须服从单元编排、教学安排,这一单元侧重游记,两位老师忽视了游记作品的基础知识——游踪、立足点、观察点,也没有充分重视壶口瀑布的最大的亮点——时间和视角的选择。作者梁衡两次看壶口瀑布,时间不同,视角不同,感受自然也是不同的。

肖培东老师执教的《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切入点让我豁然开朗——“阿来去丽江旅行,当地政府给他了一个任务——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文章,阿来觉得难写?同学们说说‘难’在哪里?”原来我们的课堂导入还可以从作者写作该文章的缘由谈起,还可以这么贴近学生地娓娓谈来,同时吸引学生兴趣,抓学生的心抓的这么牢!通过巧妙的引导,肖老师总结“丽江太美了,丽江美的地方太多了;要写给小学生;满足地方政府对丽江的宣传;时间空间跨度大;香格里拉、玉龙雪山,去的人多,写佳作的人也多……所以,写起来——难!”如此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导入,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接下来跟着老师的引导,上好这一节轻松自然又主动思考的游记课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

肖培东老师精彩点评

肖老师深受老师欢迎是有原因的,我从这次的聆听里心领神会的不仅仅是他的教学技巧,还在于他语言的魅力、读书颇多,更他对青年教师的谆谆教导。如,他给我们讲,拿到新课文,老师应该怎么做呢?他建议要有以下几个思考:

1.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特征)

2.这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动机背景)有无别的情感再推动

3..这是写什么的文章?(主旨内涵)对文章主旨的解读。

4.这是怎么写出来的文章?(怎么写,语言手法)

5.为什么放在这个位置?(单元目标、编者的编写意图)

6.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段是哪些?(教学聚焦)四方街人的和谐

7.当下教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教学意义)使得教学价值最大化

8.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学生读不懂的可能是什么?(学情预判)

再给出这八条忠告以后,肖老师还不忘嘱咐,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有预判,而且预判要达到七八分、甚至八九分,具体的实施再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来调整把握。

对肖老师的这番话,我不禁沉思: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教语文课,不是干巴巴地读课文,语文老师要通过充分地解读文本,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身临其境,去感受文本中传达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并能在未来的某个瞬间恍然大悟,有这样类似的感觉——“原来我以前已经学过了”,或者“以前学的知识真有用”。很多语文老师遗憾,自己教过的学生在毕业后,你问他,印象最深的一堂语文课是什么?大多孩子答不上来,这种答不上来就是对语文不够重视、更是我们没有把课堂真正留在在孩子们的心里。

而我呢,除了专业书籍,我在备课时也未能充分地研读与课文有关的作者额外的资料,只根据教参规定的教学意图来教,未免跳不出来。所以,羡慕肖培东老师在课堂上的耐心与从容应对,一恨读书少!

5月12号中午,由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转战信阳师范学院,虽经周折和颠簸,心里却是满满的期待,还领略了信阳师院的含蓄美,也是一件幸事。

董大勇老师执教《伟大的悲剧》

下午的展示课,由罗山一中的杨蕾和郑州四十五中董大勇老师执教《伟大的悲剧》。去年,在灵宝,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上有一场就是讲的《伟大的悲剧》,思路之清晰、结构之浑然、感情之到位、升华之精妙,已经然我叹为观止了。没想到这场全国中学语文同课异构里,郑州的董大勇老师给我带了全新的视觉和听觉盛宴。

他巧妙地摘录斯科特在抵达南极点之前的日记节选,邀请学生与他一起饱含深情地配乐朗读,一下子就揪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接着,用绘制路线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略读、快速从文中提取出表示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关键信息,从而在略读完就可以清晰地理出这篇文章的线索,妙哉!整体感知文章以后,董老师补充完整这个悲剧故事,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背景了解,做到了“知人论世”里的“论世”。接下来,课堂扎实推进。董老师还有亮点,比如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他选取了“依据相关情节和对文章的理解,结合人物和事件仿写一句话”,在给学生分配小组讨论主题任务的时候,每小组的主题和侧重各有不同,这样子的分配很有艺术感;又如,在接近课堂结束的时候,他深情地朗读了斯科特写给妻子的信,并引用作者茨威格的话——“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紧接着是来自陕西的邱俊老师的点评,邱俊老师指出“以文为本、以读为本、以人为本”,课堂的作用在于唤醒,因为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无论台上台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连接台上师生、连接台下你我。她认为课堂要达到这样——有激情,让课堂充满感染力;有特点,让文本充满生命力;有智慧,让思维充满爆发力。

邱老师对第一堂课提出了改进意见:一思构思之巧,二思取舍之简,三思融入之妙;对第二堂课评价很高:一切入自然,力求无痕入课,先声夺人;选点精妙,力求无痕入文;体贴入微,力求无痕体会。邱老师指出,教师要集中于文本内容,不能徘徊于文本之外。只有走进文本的内核,才能耕耘好属于我们的一亩三分地。紧接着她进行了《让真实的课堂发声》的微讲座——在阅读的天空里自由地呼吸。

羡慕几位老师能充分地解读文本,而且找来了与课本有关的资料、信手拈来各种引用,二恨读书少!

丁卫军老师执教《山坡羊·潼关怀古》

5月13日上午,是重量级的丁卫军老师和青春语文女神王君的主场。丁老师授课《山坡羊·潼关怀古》,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真实的课堂发声,不多说,要我的女神多留些崇拜。王君老师进行了群文阅读《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范进中举》《孔乙己》《窃读记》的展示课。群文阅读,上学期有一次是大市教研活动是对“孤独”的群文阅读,把能提炼出一个主题的文章或诗歌放在一起讲解学习,当时我就对群文阅读就比较感兴趣,这次王君老师的群文阅读才是刷新了我对群文阅读认识的新高度,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具体过程不再赘述,我来谈谈收获和体会。

王君老师执教 群文阅读《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

一、课本点睛诗

读起来简单,实则考察范围很广,整体感知全文、概括故事情节、输入后重新输出、文字表达等,而且要写出诗歌的美,押韵美、用词美、意境美、形式美等,写出来,是一种锻炼;能写好,可要耗费语文功力了。

王君老师在授课

范进中举》的课本点睛诗——

范进/你是文学史上的大名人/不仅仅是因为你考了36年/才终于 终于金榜题名,还因为

中举前/你挨得那千古一骂/中举后/你受到那千古一掌/成功的你/却反而成为最经典的笑话

二、精段研读的方法——看篇、看层、看点、看句、看词和看意

读文章要从这六个方面入手,如《范进中举》里胡屠户骂范进的那一段:“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王君老师指导精读研读

这千古一骂,实在经典。在这一骂里,范进作为读书人的全部颜面,都扫地了。王君教师引导学生应用这个精段研读的方法,分析下来——

①看篇:对话变为独自咆哮,完全霸占话语权

②看层:语气迅疾无停顿不分层

③看点:感叹号、反问句居多

④看句:全是反问句和感叹句

⑤看词:“不”反复出现,污言秽语滚滚来

⑥看意:否定其成功,不合理比较,竭尽打击讽刺之能事。

三、把教课与育人联系在一起

因为语言本身没有生命力,它附着在具体生命力上,在生命的场景中还原语言的魅力。经由语言文字的学习才能通向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王君老师真诚祝愿孩子们

在王君老师的授课过程中,我也化身为一名中学生,在诙谐幽默又不失浸润心田的授课中,吸收了她为人处世方面的提醒。她一直说,人呐,要修炼一张嘴,因为冷暴力虽不能伤身,却十分伤“心”,冷言冷语从口出,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就是管好自己的嘴。有一句话说得可好了——我们用三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终生学会闭嘴。

我仰慕王君老师的大智慧和一路修行的成果,三恨读书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教书,也是一份修行,除了站好讲台,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真应该多走出去看看。除了看美丽的风景,遇到同行的大师和前行者,汲取经验,不求比肩,但求少走弯路、走得快一些,我想也是一种收获。

邻了大师们的“深渊”,徒有慕艳意可不行,反思了自身读书少,接下来就是践行读书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