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使我走到现在
因为一个契机走进简书,已7年有余,起初每年断断续续十几篇、二十几篇的文章发布,有一搭没一搭地码着青涩的文字。
口罩期,居家不能外出,在简书晃荡的时间增多,发现简书有日更挑战活动,既冲动又喜欢挑战的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日更活动,也是因了日更100字即可过关,太容易的门槛,进去试试,看看再说。呵呵,挑战日更的人真不少呢,还有排行榜。
每天几百字地写着,晃悠着,日记体,随笔等,随性随意。突然有一天发现一位“厉害”的女子,写小说的从容小主,产量惊人。好奇心使然,和她联系,彼时她正在建群,有幸加入她的文友群,走进她后来各种名字的打卡群,开始了我在简书的“新页面”。
命题作文更文,自我发挥码字,每天打卡一篇文章,偶尔两篇,还尝试小说、系列文等,经过小主不停地折腾和调整,从这个群转移到那个群,又从那个群到了又一个群,最后进入小主文学院千天班群,前些日子群里刚刚举办了千天班打卡500天庆典活动,我还有幸得了两个奖。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47ab262a9d36ecd1.jpg)
今天这篇文章想表达的是,能使我日更1266天(止昨天),在小主文学院打卡500多天,“群”的作用、团队裹挟的力量不可或缺,这是我心里话。
我这个人,貌似自律,实际也散漫,这种散漫来自于天性的自由自在,从小生活农村,姐妹众多的家庭,在管与不管间,作为三妮儿,没有那种被娇惯的淑女做派,也没有逆来顺受的委曲求全,有的是环境所迫的坚强和随心所欲的懂事儿。这样,随着自己的情绪写文码字,有时激情澎湃,文笔顺畅;有时想放松就放松,三四百字更文常有,考虑身体健康为要,该玩则玩,不想硬逼自己。但自从进了小主建的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发文打卡,有时间限制,有字数约束,每天晚上9点前必须发布一篇超过800字的文章,在群里打卡并且填表。
多像是在学校老师布置作业,多年的学校生活,已经养成必须完成作业的习惯,至于作业外做多少课外题,那就随着自己的性子了。所以自从入群以来,养成了每天交作业打卡填表的习惯,对我真的就是一种约束,如果时间紧,情况特殊,用过备用文,常用读书笔记打卡,读书笔记也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读出声来斟酌一番而来,虽然都是来自书本或听讲的内容,但也不能一字不落地照抄照搬,一定把问题和知识点谈得简洁明了。
在群里,还学到小主的语音分享,小主的超常思维对我都有启发,哪怕小主的折腾劲儿我有时不赞成,心里产生不同的想法,或者写成文字,或者微信信息交流提示小主,也挺有意思,允许他人做他人,允许小主做小主,只要人品人性好,都可以求同存异。
最有幸的是遇到群里各种有才情的群友,如饥似渴地阅读他们的文章,揣摩他们的语言风格,学习他们的好学精神,他们的优秀也激励我去买书、读书、积累,这都是群的裹挟作用。
还有一件奇妙之事,如果不入群,就不会认识天涯海角的椰岛晓露,就不会读到她那一篇篇热情如火的文字,带有温度和情感的照片视频,即便我没有一篇一篇地对应回复,但是,我已然被她的勤奋、她的才情、她的热情所打动,并深深触动,激发我在简书学习的动力、码字的热情和热爱生活的情趣,心底的美好油然而生。
近期有离开群的群友,有不舍也有些许的不适和难过,还有不解,但仔细想想,每人有每人的情况,每人有每人的认识,他们离开群自有离开群的道理,“不要问为什么,你不说出我也不开口。”
也不必不适,都还在简书,都是简友,相互读文留评点赞,简信微信聊天,方便得很哟,他们并没有走远。
我感谢群对我的约束,使我能够走到现在,也感谢现在在群和不在群的诸多简友,他们给予我温暖,给予我力量,我会喜欢着我的喜欢,关注着我的关注,因为我们已然是老朋友关系。
小主提问:如果没有咱们小主文学院,有多少人每天都可以坚持日更,不会因为松懈而放弃自己的小梦想?如果没有打卡的限制,没有团队力量的裹挟,有多少人会丢了自己?
我回答:如果没有小主文学院,我不会认识小主,小主也是“奇葩”一样的存在,常常点醒我的思维;如果没有小主文学院,我也许会坚持日更,但不一定会写800字以上的文字;如果没有小主文学院,我也许早已放弃日更,因为没有约束力,我会坚持不下来;如果没有小主文学院,我不会认识那么多优秀的简友,她们的文字给予我很多触动和激励;如果没有小主文学院,我不会认识椰岛晓露,不会知道《恋祭》的震撼,我俩也不会成为远隔千里的朋友……如果没有小主文学院,我可能在自己的文字里打转,转得晕头晕脑,可能已离开了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