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爱情”
今天听到一个好友跟我说他父母下午要去民政局办离婚手续了,他说的如此淡定,让我不免为之吃惊。可是他父母的婚姻会走向破灭这一结果,我早就已经预料到了。看着他给我发来的微信,不禁想起了心理学老师说过的话,高考结束后的一个月将会是父母离婚的高峰期。当时我还不信,可真实事件在身边发生时又觉得是如此残酷。
我们父母那一辈中国式的婚姻,似乎有太多的羁绊,太多的束缚。他们大多数人喜结连理不单单为了爱情,更多的是为了两个家庭的生活,为了完成年龄当下该完成的事,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我从初中起就认识了我同学,那时就了解到他父母婚姻的不愉快,三天两头的争吵,一言不合就动手,甚至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他的父母也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论。尽管爱的火花早已在他们的心田熄灭,考虑到我同学尚且稚嫩,他的父母还是尽力维持着名存实亡的婚姻。我见过同学的妈妈,四十出头的年龄却有点过早衰老之感,都说人生活的状态会直接反映到脸上,想必阿姨生活的一定不怎么如意,一个即将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活在水深火热的婚姻中,暗淡的中年生活,让岁月毫不留情面的把皱纹刻在她的脸上。这种爱情有多可悲,更可悲的是,她在这可悲的生活中可悲的过了二十年。离婚的念头在她的脑海里闪过多次,都因为孩子太小让她不敢付出实际行动。现在我同学长大了,成年了,拯救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没了,她该为婚姻画上句号了。
为了孩子的婚姻是多么的可怕,一个女人奉献出自己最好的年华,最后却落得一个孤独的晚年。这样的爱情我不敢想象,也祈求不要发生在我的身上。都说正青春的我们需要疯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谈一场荷尔蒙激发的恋爱。可是激情过后,爱情又剩下些什么?
身边的同学一个一个都谈起了恋爱,行走在校道,自习在图书馆,就餐在饭堂都可以看到一对对情侣在“虐狗”,可是我并不羡慕他们当前的甜蜜,他们那种看似认准对方就是自己一生挚爱的爱情,在我看来大多数都是为了获取肉体上的愉悦,消磨空洞的时间罢了。要是你觉得我是同性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只是觉得要遇到一个对的人实在太难了,为了想谈恋爱而去恋爱的行为太过可笑。毕竟生活除了爱情,还有诗和远方。前阵子看过一个找灵魂伴侣的视频,视频里假设一个城市有80万人居住,其中有一半是异性,那么异性的人数就是40万,缩小三分之二的范围,定位在与我们年纪相当的异性中,那么就剩下十三万。其中一半脱单,剩下了六万五千人。伴随着我们择偶的一些标准,相当于二十里挑一的比例,那么只剩下了3250的人。其中相互感兴趣又能容忍对方的占其中的两百分之一,数字变成了16。这些人当中要找到与自己有共同话题,相同兴趣的人,假设占三十份之一,最后数字变成了0.53,最后的结论就是在一个80万人的城市中,找一个灵魂伴侣的机率是0.53。虽然中国人口多达十几亿,可是我们固定生活圈的人数又能比八十万大多少呢?人生已经如此不容易了,有些人直接寻找一个“假”的灵魂伴侣后,就开启了人生新篇章,磕磕绊绊的度过余生;有些人执着于寻找“对”的人,时间一晃就过了珍贵的年华。爱情,你叫我说你什么好。
像我这种刚二十出头就有消极的爱情观似乎很可笑,也许是狗血的玛丽苏剧看太多,失败的婚姻在身边一幕幕上演,让本该品尝爱情美好的我却不敢向前迈出一步。但是作为二十一世纪积极向上的阳光青年,不管现实多残酷,剧情多狗血,都要记得给自己灌一碗鸡汤,所以我相信总有一个人在街头的转角处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