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考试引发的思考
20201226上午,啪啪啪在规定时间内所有的题目都答完了,尤其主观题基本上看完题目就直接开始写了,但是写完后我脑海里还浮现出材料中深情款款的话语,想着我其实我本可以这样落笔,亦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但是,没有时间了,答题卡的空间也已经都占用了,是无法擦去重新写的。就在收卷的最后两分钟我开始感慨考试的意义到底在哪?没有思考没有分析,而是直接上手去把模拟题中的参考答案挪到答题卡上,我觉得这好危险,这样的形式只会选出背诵的机器而不是会独立思考的研究生。
想踏入研究生的大门,绝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在选择自己热爱,真正深入某一学科,进行深度思考,持续发问,不断钻研,哪怕跟这个快速的时代脱节也无所谓,重要的是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慢下来去思考。考完所有科目够我接着参加了晚上的英语角,同组的有一位建大的老师,她说现在只喜欢给本科生代课,因为他们是一张白纸,可以学习,可以跟着理念去思考,但是想到研究生的课没法带,因为他们思维固化,说什么也不听,讲课也不做笔记,留出时间也没人提问题。话音刚落,我接着问她,即使到了研究生阶段老师依然喜欢被学生提问是吗?她说当然,不管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去进修,学会提问真的太重要了……因为老师不会系统的给你讲东西,而是布置大量的文献阅读,需要自己去看,然后课堂留出时间专门提出问题,然后解答问题。大妈很诚恳,以一个师者身份在英语角表达出了对于年轻人的普遍的思考和期盼。
其实,这样的思考也是这次才开始,因为之前太把考试当回事,所以心理压力比本身的东西更大,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填写答题卡本身。而这次我没有太在意结果,今年在这方面也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考前倒数第四天才决定还是去考一下的。虽然,醒的晚了没有订到最近的酒店,但是前一天模拟路线的时候遇见了一份幸运,有一个报考清华的女孩跟我订了同一家,然后我拉着她转去最近的地方探索,最后厚着脸皮没有离开,前台小姐姐想办法帮我们腾出了一间大房,我俩一起完成了这次大考,不光出行方便而且费用共享,可以说是量身定制的小幸运。所以即使考试现场,我的状态依然很松弛,心情很平静,把自己会的表现出来,时间够用,还给我多出来几分钟思考的时间,很知足。
我们的英语角汇聚了热爱英语的陕西娃和喜欢表达的外国朋友,在小组讨论中我不仅会输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留意每个人的表达内容和他们的思维方式,我发现了不同,话多不代表会表达,陈默也不是没有道理。Best David说在表达观点时我们不一定着急回答对方,而是需要一种critical thinking.这不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种思考方式嘛?所以,立即对他进行下一步提问,如何如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他也做了很长一段阐述,虽然没有完全听懂,但是其大意是对于一样事物或者一个问题的回答不要不过大脑思考就去模板式回答,而要展开更多的细节,说明更多的为什么…
突然想到去年夏天我在清华大学某附属医院实习,配药时带教问我一瓶500ml的葡萄糖溶液最多能加入多少的kcl,我很确定的说1.5g,事实上也没有错。但是她说我不知道你的这个1.5g从哪来,我也不懂你这高级的算法,我只要记住是1支半(10ml/支)就行了。其实总量都是一样的,只是对应的单位不一样,我是按照教科书的记录,而她是遵医嘱治疗单,我当时也是什么都没说,但是后来想难道她上班这么多年不知道一支氯化钾的含量对应多少克吗?肯定不至于,但是她只知道遵医嘱而没有进行深度思考,更谈不上批判性。
今年以来我开始以文字的方式输出,或许这数万字的内容只是我过往的流水账,但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经历的思考和生活的认知。最近读到Spenser的畅销书《写作是最好的投资》,他提到写作需要对生活有深度认知。既然要做出有价值的表达,就要逼迫自己对一个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更加不同、更加深刻的思考。这样写文章时才能凸显你独特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洞见,英文叫insight。
不管明天什么样,都从思考今天开始,包括人和事。脑子没转过来就不要张口,日常多看多想,就像考试答卷一样,真正放心的还是那些平日里刻在脑子里的东西,能去发挥的还是曾经眼睛扫描过的字眼,而绝不是临阵磨刀,与其花十分钟背诵别人的东西不如自己思考一分钟,这或许就是本次考试带给我最大的启发。
我手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