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朵×简书 · 美食图书馆

美食图书馆+新时代吃货必备精神食粮,请笑纳~

2018-12-22  本文已影响10人  大毛er要加油

作为一个会以《舌尖上的中国》做胎教的人,美食类的图书早就是我书柜中的大多数。

或是喜欢的菜系,或是因为自己的口味,又或者只是因为那是一本“讲吃的”书......连我那最不喜欢囤书的老公都会对它们网开一面,即使他从来也不会去翻看一页。

闲话不说,上书了~

1、随园食单 

作者:【清】袁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起美食书籍就避不开这本《随园食单》。

清代才子袁枚以其四十年美食的实践,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又不吝笔墨地记述了14至18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捎带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该书内容详尽,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语言风格却如叙事般娓娓道来,读起来没有丝毫的压力。所以,这部书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霸榜多时也是有原因的吧。


2、茶经

作者:【唐】陆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茶经》可以毫无争议的被成为茶叶的百科全书。

它的作者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尊为“茶圣”。他一生嗜茶,也精于茶道。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穿麻鞋,独行山野,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经过十余年实地考察,踏遍三十几个州,搜集上千条茶闻轶事,历经五年研究著述,又经五年增补修订,才完成这世界上第一部的茶学专著——《茶经》。

《茶经》共十节,综合论述了茶的起源、茶的用具、茶的采制、茶器、茶俗、茶事,以及饮茶技艺、茶道等内容。堪称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是喜茶、爱茶之人必读书之一。


3、雅舍谈吃

作者:梁实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20世纪华语文坛,梁实秋先生可以说是一个传奇。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享誉海峡两岸几十年;

他也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代表作有《莎士比亚全集》(译)、《沉思录》(译)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文字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


4、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者:梁实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梁实秋先生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

每篇文章篇幅都不长,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他用风趣幽默的笔法将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日常琐事娓娓道来,唤醒了对食物的眷恋,也承载了对人和过去时光的无限怀念。

5、人间滋味

作者:汪曾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人间滋味》是汪先生一部堪称经典的美食散文集,内容涵盖五味人间、食肉和饮茶、吃食与文学、四方食事四大方面。无论是萝卜、豆腐、栗子,还是韭菜花、手把肉、故乡的元宵,都在他的描述之下,变成口中不可多得的美食,而汪先生恬淡自然的精神境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文章篇幅适中,文风从容闲淡,朴素而自然,字里行间满是人间至性至情。

6、做饭

作者:汪曾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数:汪曾祺是一位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化之间的距离拉得最近的人,

他自己也说喜欢逛菜市场:“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做饭》是汪先生关于“吃”最全的一本文集,其中收录的文章细腻冲淡的美文相得益彰。难怪有网友说:看食单便心生向往,生馋涎。

7、五味

作者:汪曾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错,还是汪曾祺。

相较其他作者,汪曾祺既不是达官贵人,又不是商贾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他谈萝卜、豆腐,讲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读的人则津津有味,满嘴噙香。

汪曾祺谦称自己不是像张大千那样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只是爱做做菜,爱琢磨如何能粗菜细做,爱谈吃。

新摘园蔬、春韭秋菘、小市烹鲜、佛院烧笋、杨花儿萝卜、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野菜,所有这些寻常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有了活生生的烟火气,鲜活了起来。而他则像街头巷尾的寻常老者,碎碎念着柴米油盐有,一日三餐。

8、蔡澜食材字典

作者:蔡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澜,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才子”。红极一时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特邀他担纲节目总顾问。

这部书写的就是蔡先生对中外饮食中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各种粮食、蔬菜、水果、鱼肉和调味配料的认知。全书共三卷,收录了蔡澜先生对近三百种常见食材的解读,从一棵葱、一头蒜、一根萝卜、一条鱼、一只鸡,到一撮花椒、几粒茴香籽、一碟猪油渣......

每种食材都有专门的篇幅进行讲解,娓娓道来。即使厨房菜鸟,有一卷在手,也可以照猫画虎,多试几次,也可以做出几道完美的小菜。

9、蔡澜旅行食记

作者:蔡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澜先生好玩,被誉为“香港第一玩家”,更是自称“我的正业是玩”。

《蔡澜旅行食记》是蔡先生以寻味为目的的旅行游记和杂感随笔。爱玩的蔡先生这次从莫斯科到布宜诺斯艾利斯,阅尽欧美风情风物;从辽宁大连到香港上环,品味不同民俗美馔;从杯面、酱料到鱼卵、咖喱,指点美食,激扬文字。

一面引领“食”尚,诠释最本真的味觉体验。

一面乐活人生,于理性与感性间品评电影。

原来,旅游和美食都这么好玩。

10今天也要好好吃饭

作者:蔡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澜先生著作颇丰,素以潇洒、任性为自己的生活态度。

《今天也要好好吃饭》正是老先生生活信念的呈现,

不信,你看副标题:吃好,喝好,日子过好!

本书是蔡澜对各地美食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材的记录。

每道菜的自有不同的口味、形式和烹饪手法,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风土人情和人生体味,无不在告诫读者:一辈子不长,要吃好,喝好,日子过好。

11口福老北京

作者:金受申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受申,生于北京,是广见博闻的“北京通”,熟知北京掌故,与三教九流接触颇多。对清末民初的北京风俗事物、趣闻轶事、衣食住行、江湖百业、评书鼓曲等都有着精深的考察研究。

《口福老北京》是金受申先生的一部饮食文集,以老北京的饮食为主线,全面翔实地记录了老北京生活中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除了记录下老北京家庭和饭庄饭馆所常见的菜肴、冷饮、茗茶的品种及做法,还顺带谈及了冬季蔬菜培植、茶叶辨伪、茶馆经营、艺人说书等内容。同时,金先生多年的实地考察和见闻感受,以及相关的趣闻轶事、历史文化的变迁也被记录其中。

如果想要地道的了解老北京饮食及其文化,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12、中国馔馐谭

作者:齐如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齐如山,戏曲理论家。没错,他是一位戏曲理论家。还曾与梅兰芳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陈凯歌指导的电影《梅兰芳》中的邱如白就是以齐如山为原形创作的。

然而,齐先生更是一位历史学家。更是带着一股“科学家精神”记录了社会中的文化习俗、方言土语、风土人情等诸多文章。

《中国馔馐谭》一如作者其他作品,文笔平实自然,亲切有趣。书虽不厚,读来却很有意思。看得出作者是个怎样热爱生活的人。

13、穷中谈吃

作者:舒国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舒国治,有人称他为“城市的晃游者”,有人说他是在“优雅的浪游”。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

《穷中谈吃》是作者近五年论吃文章的集结,描述了五十年来在台湾吃饭吃面之种种所见所思。特别聚焦在街井市民平日所吃,

食材原先都是平等的,只是人为地被加诸了多种意识形态上的涵义,而渐渐有了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因此,作者将烧饼、油条、阳春面、便当、自助餐、葱油饼等“平价”食物在书中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为“穷人”的吃食发出了应有的声音。

14、人间味道

作者:李书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李书崇是我国著名文化学者,作家,以关注自然、文明、生态、历史等宏大话题而闻名。

《人间味道》是李书崇先生耗数年时间完成的一部美食笔记。详述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文化。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成都美食家,可作者的目光却没有局限在川菜,而是旁征博引,夹叙夹议,有史料有观点,有逸闻有亲历;将以食为天的东方民族精神挥写得淋漓尽致。

15、味道·第一宗罪

作者:梁文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梁文道,人称“道长”,香港文化人。因为他的身份实在是太多,为了避免凑字数的嫌疑,我就不写了。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也就是第一宗罪——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淫邪的罪便随之而来。

而在梁文道看来,吃喝不仅为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世间众多事物,美好的、罪恶的,比如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联系。作者曾坦言他是烹饪的门外汉,但这并不妨碍他以食家的身份咂摸食材的滋味,解读五味背后的世道人心。

这一辑谈吃的篇幅实在不多,但都以美食为引,拌以文化、社会学、历史等配菜,却丝毫不妨碍读者通过食物去触碰内在的人心世道。

16、味道·人民公社

作者:梁文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道长曾经说:“我这些偶尔被人误会为 ‘美食文字’或‘食经’的烂货,其实是另一种想得太多的成品。正因为自己写吃,所以又丢不开老毛病地开始联想关于饮食书写的种种,想它在今日获得崇高地位之奇怪,想读者和市场对它之渴求的原因,当然更想到了它的前世今生。一边想,一边写,便写成了这副模样。”

在《第一宗罪》里讨论过世道人心之后,梁道长在这本《人民公社》里谈论了“吃”这一话题的社会意义。

毕竟,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社会、不同时代里“吃”的内容与逻辑都各不相同,而“吃”,作为不可或缺的社会纽带联结或区隔了不同的个人与群体。

回到内容本身,看着好似作者无心的说说,却让你直觉的放慢自己的思考、前行的脚步,时不时体会一些妙不可言的东西,看完总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一种别样的舒适。

17、味道·味觉现象

作者:梁文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食物之所以为食物,必然是因为可以被人所能食用,也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

可是食物一生的高潮却源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本就是一场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艺术。

这本书不说山珍海味,也不提珍禽异兽,而是端起一个小东西来仔细把玩,聊它的前世,侃它的今生。

18、至味在人间

作者:陈晓卿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晓卿,纪录片制作者,美食专栏作家。但他最为人所知的却是《舌尖上的中国》以及刚刚播完的《风味人间》。

朋友总爱称他为“扫街嘴”。而这本《至味在人间》则是他十年的饮啜笔记。

陈晓卿将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关于食物的记忆蒸、炒、煎、炸而成此书。从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从食客厨子店小二谈到饭菜与共那一人,拂袖笑破饭桌上的假面具,平民食物也看得人口水四溅之时,归根结底直抵人心: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19、妈妈的柴火灶

作者:二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毛,上世纪60年代生,是上世纪80年代莽汉主义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也是中国饮食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创始人。

《妈妈的柴火灶》是一本美食文化随笔,以菜谱划分各章节。作者以温暖轻松的笔调,讲述了幼时母亲为贪吃的孩儿做的一道道动人的菜肴。并从各个角度讲述了各路美食的源流、历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全书弥漫着亲切的市井气息和淡淡的人间烟火味。

20、吃主儿

作者:王敦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是文物专家王世襄之子,世家子弟。他以京腔十足的文笔讲述父亲以及家中的两位老人的吃主儿故事。

吃主儿”之所以称之为“吃主儿”,是因为他不甘心于道听途说,不甘心于人云亦云,不甘心于先入为主。从选料采买,到如何烹调、如何下箸的许多学问,介绍了百多种王氏家常菜的烹调诀窍,不是菜谱却胜似菜谱。以“各家所长,兼收并用;依我所好,为我所用;量材入馔,物尽其用;绝不可墨守陈规,一味拘泥”的观念贯穿全书。

21、明天做什么吃呢?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

作者:【日】松浦弥太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松浦弥太郎被称为“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著书近50本。可,直至2015年,他还是个不做饭,也不觉得自己会喜欢做饭的人。

可就是这样“厨房新手”,不仅走进厨房,而且还只用了2年的时间,就出了这样一本“料理笔记”!

这本《明天做什么吃呢?松浦弥太郎的料理笔记》是松浦弥太郎的首部食谱+饮食笔记,包含了松浦亲手制作并总结的66道食谱、数十条简单烹饪技巧,以及多篇有关饮食与人生的治愈随笔。

日版原作上市半年内,已数次加印!66道简单、家常、制作快速的美味食谱,任何人都能轻易上手!·多篇有关饮食与人生的治愈随笔,让读者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生活的基本”。

22、食物语言学 

作者:【美】任韶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任韶堂是斯坦福大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双料教授,更是获得过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听起来又是一个似乎跟“美食”这个领域完全不搭界的家伙。

然而,你永远也不要低估一个吃货的力量!只要关乎于吃,他们是个足以改变你所有认知的群体。

任韶堂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食物语言学》从冰激凌开始,到薯片、番茄酱,横跨欧亚,探讨了食物、语言、文化传播间关系。你可能无法想象西方普遍使用的番茄酱(ketchup),这个怪异的英文单词,其实来源于闽南语的“鱼露”“chup”是闽南语中“酱”的音,材料虽完全不同,语言却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为什么感恩节常吃的火鸡(turkey),会是土耳其(Turkey)这个国家的名字?而雪酪又是如何演变为糖浆?后来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又与这些有什么关系?......

23、鱼翅与花椒 

作者:【英】扶霞·邓罗普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较于新版,我更喜欢之前带有副标题版本的封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能更喜欢的是那个副标题:英国女孩的中国菜历险记。

扶霞·邓洛普 , 在牛津长大,在剑桥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地地道道的英国妹子。

可扶霞着有三本书却分别是《四川烹饪》、《湘菜谱》、《鱼翅与花椒》。

陈晓卿曾说:扶霞是他认识的所有外国人中,非常了解中国烹饪的一位。

《鱼翅与花椒》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

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中国菜,去感受不同地方的食物上独一无二的气质。

24、吃的大冒险 :烹饪猎人笔记

作者:【美】罗布·沃尔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罗布·沃尔什,有“饮食评论界的印第安纳·琼斯”称号,两度获得饮食界的诺贝尔奖“詹姆斯·贝尔德美食大奖”

他周游世界探索千奇百怪的美食,发掘久已失传的食谱。却不是为了口腹之欲,而是藉着探索美食来体验生命,通过吃来品尝这个世界的文化、历史,以及情感。(这好像是全世界吃货的统一目标)

然后,他发现,怪异的食品本身也未必有趣,得是有趣的人吃了它,它才有趣。

休斯敦的巷子、法国街头、拉丁美洲海边、又或者得州监狱,不同的地方藏着怎样的美食传说?

外焦里嫩的烤肉、昂贵的牙买加蓝山咖啡、口感爽滑的生蚝、又或者熟过头的乳酪、呛死人的辣椒、冲鼻子的榴梿,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25、食物信息图:看得见味道的食物本身

作者:【英】劳拉·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劳拉·罗,嗯,应该说是英国的资深美食博主,给卫报写过美食专栏。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她积累的食物知识融入200多张各不相同、逻辑清晰的信息图里,像是为读者烹调了一道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易于消化的知识佳肴。

随手翻开一页,5分钟就能把一种食物彻底“吃透”,曾位列作为2015年英国十大美食书之一。

1700多种食材+饮品+菜肴,让你边看边擦口水的食物百科;

数据可视化设计,信息图清晰明了、直观易懂;

趣味十足的新式百科,亲子互动欢乐不停。

好吧,这应该是一本值得收藏的食材字典类书籍。

26、日食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一生 

作者:姜老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自媒体大行其道,美食领域也是英雄辈出。可怎么绕也让不开的一个名字就是“日食记”。

那这本书怎么可能不推荐呢?!

作者姜老刀,导演,罐头场创始人。其导演的短视频系列“日食记”,获土豆映像节乐活最佳自媒体、微博十大影响力视频栏目/视频机构、今日头条年度头条号等多个奖项,是互联网美食垂类影响力排名第一的内容品牌。

《日食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一生》是“日食记”创始人姜老刀的首部美食故事集,收录了自2013年“日食记”创办以来,17道经典菜品背后,一个个治愈人心的温暖故事。

就像本书的内容介绍里所述:

如果没有故事,食物就只是食物而已。

是因为记忆里难以忘怀的那个人,食物才变得特别。

食物美妙的香气,是开启回忆的钥匙。

一瞬间的滋味里,也许封存着一生的故事。

纵使时光流逝,但味蕾会永远记得。

27、精舍谈吃 

作者:我的读书小马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读书小马甲,自由撰稿人,微博自媒体人。

其实从书名就可以嗅到浓浓的自媒体味道(有木有觉得《精舍谈吃》《雅舍谈吃》好像很像诶~),然鹅,本书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众多文化名人的历史往事以及他们与美食相关的故事。从美食写到沧桑,从生活写到人生,你看得到张爱玲的人间烟火、张学良的辣味记忆、边画边吃的美食艺术家张大千……

28、食货志

作者: 邓士玮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邓士玮,喜欢自己动手做饭吃,喜欢研究食物背后的故事与理论。

汉堡为何叫作汉堡?

咖哩是不存在于印度的料理?

牛排为何是业余厨师容易胜过专业厨师的菜色?

......

是不是每个问题都让你瞠目结舌,想要去寻找答案了?即使答案本身或许并不是那么重要

当作者以诙谐幽默的笔法,向我们介绍数十种熟悉却不知道来由的经典食物,

当作者引导我们用阅读故事的眼光来看待餐桌上的食物,去了解食物的前世今生,去了解每道食物背后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生产流程......,不觉间心里突然燃起了对“过日子”的一种热爱。

29、一人一饭 

作者:李师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师朋,8 0 年代生,热爱王小波,想做一个有趣的人。

这个介绍简之又简,却恰到好处。一如同书中的内容,写的无非是市井味道,有网友说,像氧气也像二氧化碳,都在生活的呼吸之间。

19个不同城市的人,不同的家乡味道,寻常的家常口味,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一餐一食,早已不仅仅是果腹,还有更多割舍不掉的情感,还有每个人不同的味蕾记忆。

每份味觉记忆既是每个人独特的印记,也是每个人关于家、家乡、亲人、朋友的最深记忆。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们才既可以流浪远方,也可以回归故里。

30、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 

作者:拳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拳王,毕业于利物浦大学,金融工作者,业余拳击手,青年作家。

《英雄的食材和神做法》集结了微博上最受热捧的美食故事,获无数网友交口称赞。被网友称为拳技精湛、厨艺传神、文采风流的严肃料理作家。

定制版的美食插画,读来也是别有一份轻松的阅读体验。

31、料理小说俱乐部 

作者:殳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殳俏,作家、美食工作者。小说《双食记》被改编为电影。“悦食中国”文化项目创始人,《悦食Epicure》杂志出版人、主编,纪录片《悦食中国》制片人,曾获《华尔街日报》“年度创新人物奖”。

捎带说一句,我只看了《双食记》的一个片段就去网上买了她所有的书,还顺带订了一年的杂志。

国内首部美食小说,时尚、美食与虚构文学的完美结合。

 蔡澜、陈奕迅、沈星、徐峥、欧阳应霁、张悦然 隆重推荐

本书收入的《双食记》曾拍成同名电影,吴镇宇、余男、江一燕主演。并被泰国公主亲自翻译为泰语。

单看编辑推荐有木有很牛!内容也是很不错的。

爷爷秘密烹制的大年夜压轴菜,几个小摊贩暗流汹涌的美食博弈和一篇有关狼的作文,情敌间不动声色的对话与一道极简主义菜肴,围绕另类三明治的被勾引者自述,黑暗料理界女厨师对付未来婆婆的奇门攻略,僵尸开餐厅的辛酸苦辣以及他作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十一篇小说足以让你置身于一个温情同怪诞交织的俱乐部中,坐享对于美食的充沛想象力,并重新领会圣人之言:“食色性也。

32、寻食启事 

作者:殳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哪里有好吃的?

这怕是作为吃货提出过次数最多的问题。

老饕们寻觅美食更是犹如猎人追踪猎物,

你的目标可能出现在富丽堂皇的高级餐厅,但也可能藏身于某个热闹街角毫不起眼的小餐馆,甚至就在寻常百姓家里。

从京都市内幽静朴素的小巷到汕尾二马路的夜市,从海风微咸的函馆到青山绿水的大理……

庆幸有作者四处寻访,最终为我们奉上这部“饕餮盛宴”。在领略各地美味的同时,或许也可以带着些许饥饿感,开始自己的寻食之旅。

33、贪食纪 

作者:殳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知不觉,写美食专栏这件事已经到了第十个年头。……做跟食物打交道的事情,其实真的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样的小事,在最寂寞的时候要坚持下去,在最热闹的时候更要坚持下去。

作者如是说

《贪食纪》是作者美食专栏所集结,贯穿着作者“人和食物是平等”的理念,以及在简单的吃食中窥视世事复杂的愿景。

喜欢的自然喜欢,去看就好了。

 34、做好一道菜 

作者:罗生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罗生堂 学厨20年有余,办过公司,开过饭馆。因图片馋人,讲解实用有趣而聚集了大批粉丝。

本书围绕着“怎样才能真正地学会做好一道菜”,按照不同食材,挑选了100道具有代表性的家常菜。

在此基础上,对每道菜、每一步中可能忽视的小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这些细节有的涉及食材,如如何挑选、是否可替换,有的涉及操作技法,如油温几成、油量如何、何时调整火力;调料几克,先放后方,为何按此顺序,等等。做完后,你还可以了解到如何举一反三,做出更多相似的菜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市面的菜谱多如过江之鲫,如果真的要选择一本推荐的话,我宁愿选择一本不止告诉你怎么做,还要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书。就是它了。

35、长物01:食器之味 

主编:黄磊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磊,对,就是那个曾经“他想他是海”,后来变身小厨的黄磊。

当人到了一定年纪,喜欢一个演员或者一个人,颜值或者外在已经不是决定因素,更多的是那个人散发出一种与你合拍或者你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气息,即使隔着屏幕或者网络。

虽然都说黄磊从文艺青年变成了今天的油腻中年,可节目中不经意间透出的学识,对生活的态度却是外表变化所不能掩盖的。

《长物01:食器之味》是长物系列图书之一,关注餐桌上的日常美学——美好的食器让食物有更好的呈现方式,更让饮食这一重要的生活事务更具美感。

主要内容包括——识器:从三百万年前出发,追踪觅迹,寻找中国食器功用和审美的历史演进;藏器:食器收集达人打开自家橱柜,与你分享来自五洲四洋的私藏美器;日用:让食物看起来更美味的食器搭配宝典,让日常生活更有韵味;造物:专访中外手作艺人,探讨食器内凝聚的创造美学和生活哲学。

36、这就是我的料理手账 

作者:食贴番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食帖番组,是国内美食类畅销内容品牌「食帖WithEating」的创作团队之一。擅长以“食物”为切入点,与人文、旅行、家居、设计、艺术和阅读等多种生活方式相连接,展现不同的生活样本,及其背后蕴含情感温度的生活美学。

《这是我的料理手账》是食帖原创出品的互动式“手帐书”,用于记录私房食谱、烹饪心得,和生活中与食物有关的难忘时刻。书中既包含读者可自由创作的食谱记录页,也附带食帖原创编写的实用烹饪指南、厨房常备工具表等丰富内容。

·皮质精装,防水防油,适合厨房使用与长久收藏。温柔圆角设计,附固定皮筋与丝质书签带。可180度平摊,以最舒服的姿势记录生活。

·科学化+人性化格式设计,助你轻松记录 50道美味食谱+ 24 种爱用调味品。

包含以下功能分区:制作步骤 / 烹饪时长 / 成本花销 / 热量与营养 / 工具选择 / 难度系数 / 口味类别。

·除了可记录页面,还给喜欢下厨的你,准备了50个实用厨房技巧+10组常备烹饪指南。

细节控+手账控必备啊!

37、世界咖啡地图 

作者:【英】詹姆斯·霍夫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詹姆斯•霍夫曼,著名咖啡师,咖啡界神级传奇人物。

《世界咖啡地图》是咖啡迷的终极指南。

作者本身就是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得主、咖啡烘焙专家,通过深入解析各大咖啡产区的风味特色、种植者与产业信息、地理文化、现代咖啡的分级品鉴等所有影响咖啡风味的关键要素,带领读者做一次惊叹的咖啡产地的全球巡游。同时通过器材、手法、水源等,提供如何在家煮出各种类型的绝妙咖啡的专业秘诀。集结一手信息、专家解析、实用图表、原产地资料、珍贵产区照片与动人文字,这是一本美丽的咖啡豆全球指南,也是咖啡迷必备的经典工具书。

随着国人对咖啡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咖啡书籍涌向市面。如果你只想轻松愉悦的了解一些常识,这本可以略过。但如果你想要对咖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推荐看一下这本书。

38、精品咖啡学 

作者:韩怀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韩怀宗,被称为台湾咖啡界老顽童。研究咖啡烘焙及冲泡,已届三十年。

《精品咖啡学(上):浅焙、单品、庄园豆,第三波精品咖啡大百科》聚焦于精品咖啡的三波演化、产地寻奇与品种大观。

《精品咖啡学(下):杯测、风味轮、金杯准则,咖啡老饕的入门天书》共有五章,以如何喝一杯咖啡开场,阐述香气、滋味与口感的差异,如何运用鼻前嗅觉、鼻后嗅觉、味觉以及口腔的触觉,鉴赏咖啡的千香万味与滑顺口感。

这是一套让你重新认识咖啡的书,如果你希望自己对咖啡的认识不仅局限在星爸爸的菜单中,建议你抽空看一下,相信我,会有一扇带着咖啡香气的大门会在你面前悄然打开。

39、左手咖啡右手世界 

作者:【】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马克·彭德格拉斯特,独立学者。

这是一部生动描绘咖啡历史的经典之作。对,就是历史。

据说,从羊儿吃到咖啡果而翩翩起舞的那一天起,咖啡的芳香就征服了人类的灵魂,从此,最精彩的故事便随着咖啡源源不断地产生,流芳百世。

你会看到,人类喝咖啡的光荣与梦想是如何颠覆世界的。咖啡的秘密一经传遍,人类的历史和活动便迅速改变。革命发生了、罗曼史迸出火花、文化从冲突到融合……最令人惊叹的是,咖啡赋予了全球商业生生不息的动力。

读过此书,你会发现,与一杯咖啡相遇,需要历经漫长的岁月,等待无数个历史偶然变成历史必然。我们手中握着的,俨然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

40、春韭秋菘二集

作者:戴爱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书作者戴爱群,职业美食家,美食专栏撰稿人。曾任《精品购物指南报》、《北京青年报》美食编辑,电视系列片《中国美食探秘》总策划。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写下的与美食相关的文字,记录了40年来的饮食生活,其中既包含上世纪70年代食品供应短缺的记忆,也不乏改革开放以来美食界的“西风东渐”及其给中餐带来的各种冲击,更有字里行间对中餐文化的深刻反思——这种理解是建立在作者广博的美食阅历,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上的。

41、味即道 

作者:高成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高成鸢,埋头于破解没有学科地位的“中餐由来”问题,“饮食文化”开拓者之一,中国烹饪协会、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的饮食文化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本书跨文化、跨领域、跨体裁,将奇趣随笔与学术考据相结合,精彩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缤纷现象、历史脉络、独特内涵。

日常饮食中,众多旧习、熟语从何而来?

明明山珍海味在前,为什么仍钟情于那一碗白米饭?

为什么国人老自找麻烦,喜欢嘬鸡爪、鸭头?……中餐演进过程的漫长曲折,华人美食现象的光怪陆离,吃在中西文化中的天地之殊,都是怎么形成的?只有在书中去寻找答案了。

42、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作者:庄祖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庄祖宜,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留学期间发展出做菜的第二专长,三十出头放弃博士学位转行入厨,并以博客“厨房里的人类学家”记录学厨生活,随遇而安的性格孕育独特饮食见解,以饱览群书,吃遍四方,并认真思考一切与饮食有关的课题为人生志业。

“做菜的乐趣就在于它看得到摸得到,闻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馈。看着葱蒜辣椒噼噼啪啪的在油锅里弹跳释放香气,酒水注入沸腾弥漫于空气中,那种满足感真切而踏实。”——庄祖宜人类学家的学厨记

书本身没有什么需要赘述的,自2010年第一版上市,就给很多人打开了一扇窗——原来学习、学位也并非只是眼前为宜的一条道路,还有厨房和博客。

43、菜单中的秘密 :爱丽舍宫的飨宴

作者:【日】西川惠


西川惠,1971年进入日本每日新闻社,派驻德黑兰、巴黎、罗马,任特派记者。

这是一本讲述法国顶级美食的书。是法餐哦~

作者以其亲身采访经历,不但探索佳肴醇酒,同时也触及欧洲历史和国际政治。

拿法国一流的餐厅和贵为总统官邸的爱丽舍宫做个比较,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一流餐厅的菜单上,菜色再丰富也是有限,而爱丽舍宫的菜单,却随着客人的不同而千变万化。光看一道菜或许不 觉得有什么,当各式各样的前菜、主菜、甜点排列组合起来,再配上不同的白酒、红酒、香槟,客人享用的就不再是单纯的餐宴了。为什么要这样费尽心思?因为,依客人身份的不同来改变菜单,才足以表达宴会主人的政治意图,这也是爱丽舍宫餐桌的真髓。

当美食遇到政治......

44、厨艺的常识:理论、方法与实践

作者:[] 迈克尔·鲁尔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迈克尔·鲁尔曼,畅销美食作家,美食写作生涯获奖无数。

一步一步严格按照食谱操作,做出来的东西却总不能 令人满意?

你是否只顾着照搬菜谱,却忽略了烹饪技巧背后的基本原理?

迈克尔•鲁尔曼认为:“一切烹饪之事都基于一套基本技法,如果你知道这些技巧,就少有在厨房里做不出的菜肴。”

在本书中,他将这种基本技法浓缩为20个关键点,旨在帮助厨房新手快速打好厨艺的基本功,也让料理达人和厨师回归厨艺的起点,重新理解厨房、精进厨艺。

看过欧美美食综艺的往往都会记得,其中美味厨师对时间、各种材料用量的精准,或许,这种精准正是美味的关键之所在。

45、静清和品茶四部曲

作者: 静清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静清和,知名茶学者,国内著名的茶席、茶道空间设计师,茶道与茶席美学的推广者、践行者。长期以来,致力于茶道、香道、传统插花、中医、文玩等传统文化旳研习。

本套书是知名茶人静清和学茶数十年的经验分享,

内容涉及饮茶基本知识,茶席设计,茶器美学,为读者精心提供24节气里最贴心的饮茶建议;

用一个理科生的思维和视角,讲述了六大茶类的本质、与茶类起源的相互影响;

同时,对于如何正确选择茶器,作者一针见血地从根本上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选购与参考的客观标准,让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46、孤独的泡面

作者:食贴番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书是“食帖WithEating”超人气日播节目同名书,也是国内首本泡面文化指南书。

100碗各国人气泡面,200条全球饮食文化解说,近150个深夜的陪伴,现在集结成书。

从中国到日本,从韩国及至东南亚,搜索代表性的地方速食拉面,由专业吃优评测,对包装设计、配料选择、营养成分、风味特色、食材搭配等进行客观评价,由浅及深地科普与之相关的饮食文化,还有快手配菜制作教程、热量消耗指南等。

47、有故事的儿童餐 

作者:古露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露露,素食主义者,因为想和大家分享蔬食的美好,所以开始在博客中记录吃过的餐厅,也喜欢自己动手做料理,尤其喜欢把点心做成可爱的造型,兴趣是摄影、绘画、养猫。

当孩子打开便当盒,就能看到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童话里的小人物、创意十足的造型、应景的节日主题……每一次都是惊喜!

即使是再挑食的孩子,也会爱上吃饭。利用蔬菜中的天然色素染制彩色饭团,用蔬菜做配菜,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吃进了蔬菜中的营养。

每一道儿童餐都详细介绍了所需材料、制作方法和清楚明了的步骤图,让你一次就上手,做出视觉与味觉双重享受的亲子便当。

我只想说,当妈之后,不要什么钢铁盔甲或者拯救世界,只要每次看到孩子眼中闪过惊喜就感觉自己是个超人,得到了全世界的褒奖。

48、技术型吃货 

作者:钱程 / 胡馨远

钱程:“技术型吃货”创始人,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食品加工工程硕士,负责介绍国际前沿的饮食健康理念。

胡馨远:“技术型吃货”创始人,资深段子手,负责把枯燥的专业知识翻译成生动有趣的文章,帮助读者理解与应用。

·人类跨过蛮荒时代、田园牧歌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吃的边界不断拓展,鼓吹“纯天然”的情怀党请让一让,不要辜负这个吃货的时代。

·所谓食疗养生,有太多由来已久的误区,“老脑经”亟需听取新生代的喊话。

·所谓“超级食品”,大多是在征收“智商税”,进行技术型打假才能守住你的钱包。

·日常食品致癌的论调屡屡见诸“头条”,“震惊”之前,你需要一套科学的思考方式。

·对方便饮食“没营养、不健康”的刻板印象,是时候来一次平反了。

懂点食品工程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具备一种能力:在安全边界内,维护吃货的自由的能力;在流言满天飞时,维护亲朋健康饮食习惯的能力。

 好吧,这个时代,干什么都不容易。珍惜你身边每一个技术型人才吧,包括技术型吃货。

49、极客厨房  

作者:【蒂博·维拉诺瓦 、马克西姆 ·莱昂纳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蒂博•维拉诺瓦,是厨师,是烹饪顾问,是专业作家,更是GEEK文化的死忠粉。

马克西姆•莱昂纳多,先后在巴黎和纽约的高档餐厅任主厨,还曾担任法国财政部长的特别厨师。本书中的美味食谱皆由马克西姆•莱昂纳多创作。

托尔金笔下精心描绘的精灵干粮兰巴斯和贝奥恩蜂蜜糕点究竟是怎样的美味?

要知道后者可是受到了格罗因之子金雳的极力吹捧……

如果有机会和哈利•波特三人组一起坐在霍格沃茨的城堡大厅里,品尝魔法世界才有的怪异食物,有什么是不可放弃的呢?

塔图因的小酒馆又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美味佳肴?

怎样供奉北欧神话天堂阿斯加德的诸神,才不会触怒他们?……

书中包含了15 部主要作品——从《哈利•波特》《魔戒》到《地狱男爵》《龙珠》《回到未来》《雷神》,以及《星球大战》。

打开你的脑洞,做饭去吧~

 49、剧美味 

作者: [] 蒂博维拉诺瓦玛蒂尔德布尔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蒂博•维拉诺瓦,还是上本书的那家伙。不说了。

玛蒂尔德•布尔日,美食记者,目前就职于米兰的美食杂志《Fine Dining Lovers》。

本书是向 37 部流行剧致敬的全新《极客厨房》。其中,包含了诸多流行极客文化中的佳作,如《神探夏洛克》《绝命毒师》《维京传奇》及《汉尼拔》等——这些剧作的脑洞也够大的吧……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各位吃货,本书中延续了贯穿整个系列的信念:第一,坚持采用“即便是烹饪菜鸟也能上手”的烹调方法;第二,坚持把这些经典之作“原汁原味”地搬上餐桌。

好吧,准备食材去吧。 

50、甜心极客

作者:[] 蒂博维拉诺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错,作者还是那家伙。

不是说对他有多么多么喜爱。更多的是对书中电影、电视剧的喜爱,如果你是剧迷想必你会懂得。

这次书里有什么?

凯兰崔尔给护戒使者的兰巴斯面包?

哈莉•奎茵给小丑做的蛋糕、海盐冰糕?

《哈利•波特》里的美味南瓜馅饼?

还有什么?

看书吧!

 51、魔药课  

作者:【蒂博·维拉诺瓦、斯蒂芬妮· 桑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斯蒂芬妮•桑波,一位现代“炼金术师”,对新奇的味道和调制鸡尾酒充满热情。

还是这个系列,还是这个味儿!

这次来的是——各色饮品。

《星球大战》《刺客信条》《异形》《龙与地下城》《圣斗士星矢》《幽灵公主》《克苏鲁神话》《塞尔达传说》《最终幻想》《超级马里奥》……

57部流行文化代表作,70余种魔力饮料配方......

我杯子呢?!

写在最后,作为一个天秤座吃货,每每纠结的往往都是吃啥吃啥。没想到这次遇到的难题却是,看啥书。美食书多,多到随便一查就有几百页,但是内容却是无法具体描述。毕竟,口味这东西,个人主观意见占了大多数。我这纠结的个性顺利选出这些书已属不易,还请各位轻点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