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陆河“正月半”习俗记述,你必须懂

2017-02-09  本文已影响70人  9c3d436843ba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该节流传于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也有人称它为“上元节”。它既是春节的一部分,又自立名目,独立于春节,此日称“上元”,晚上称“元宵”。这天,民间白天有吃汤圆、饺子和年糕等习俗,因地而异。还有,各地会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晚上则张灯挂彩,并间有放焰火,舞龙灯,故又称为“灯节”。

在陆河,人民习惯称“元宵节”为“正月半”或“月半”。对于这个节,陆河人主要是当天晚上过,既在晚上欢度庆祝。它是陆河民间的第四大节日,仅次于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到了正月半这天,陆河民间一般都会自行放假。一部人因为要上班没放假的,上午不放的就下午放;下午没放的就提前收工。当天一大早,人们就到市场上买菜,主要是猪肉、咸鱼和豆腐,这三种菜是陆河人过每个节日必买的菜。当然,也还要买别的菜。在以前生活困难时期,很多穷苦的人家过“正月半”,食品是过年时节省下来的,专门留到正月半才吃。因为时间太久,留下来的菜,有的已发霉变质,但当时人们也没办法。

正月半当天,陆河各家各户都要做“菜包粄”或“糖印粄”吃。菜包粄包的馅料是萝卜丝、瘦猪肉、豆腐干和虾公等;糖印粄包的馅料是红糖、花生和芝麻等。这些粄是陆河著名的美食,正月半当天,有许多人会把它当作一种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有的甚至还带到深圳、广州等地去送人。

当天晚上,陆河人都尽量回家吃饭,和家人团聚。家家户户都提前吃饭,一般是五点至六点这段时间。晚餐吃的东西,跟过年时大同小异,都远较平时丰盛。戏前或饭后,要祭拜祖宗。饭前祭祖的就祭荤,即祭猪肉、咸鱼、豆腐干、鸡、酒和茶等;饭后祭祖的是祭“茶碗”,就是用擂茶、米程、糖料、柑橘、苹果、花生和芝麻等做祭品。这些祭品的喻意是:平平安安、万事大吉、辛福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在祭祖的过程中,还要烧纸钱和燃放爆竹。

晚上,各家各户都不熄灯,要在大门、厅堂和厨房亮灯,一直开到天亮。许多人家还开着彩灯。寓意“添丁进财,财丁兴旺”。按传统习俗,陆河人在春节的除夕夜到大年初二期间、元宵节和中秋节,晚上都会彻夜亮灯。

1949年以前,每年正月半时,河田墟要搭五个“灯棚(彩灯门)”,每个灯棚挂着鲜花,安装上近百个彩灯。这些彩灯都是“火油(花生)灯”,人们叫它“油股灯”。它装在用铁线制成的架子里。

五个灯棚分给五个地方的人去办,这五个地方就是河田的五个甲。那时,河田分为首甲、二甲、三甲、四甲和五甲等五个甲。各个甲互相竞赛,看谁搭的灯棚坚固;看谁搭的灯棚漂亮;看谁搭的灯棚光亮。河田镇圳口村、布上寨村和陆河其他乡镇的许多乡村,也搭有灯棚。

正月半晚上,每个灯棚都有专人负责添油。上一年添了男丁的家庭,要奉灯油钱或买新灯挂在灯棚上。当夜幕降临时,各个灯棚的彩灯就早早地亮了起来,灯光闪烁,光彩夺目,景色迷人,是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

在正月半期间,陆河许多地方会举行集体祭神和各种娱乐活动。例如,河田镇有“石禾町天神爷庙会许福”、“祭关爷”、“舞龙”、“闹灯”灯活动;而螺溪镇则有“恭迎圣驾”、“地景”、“闹龙神”等;东坑镇有“等王爷”、“灯会”、“地景”等活动。陆河各地,还有燃放烟花、爆竹等庆祝活动。

河田镇河北村委四村片的各个自然村,历来有联合举行祭“关圣帝”活动。该活动从元宵节当天下午三点多开始,先在兴隆寨村举行。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彩旗,敲锣打鼓,到附近的关帝庙,把“关圣帝”神像装上神轿,由八个“灯手”抬到该村门前的禾町,放在已搭好的彩棚里。神像面前整齐地放着两排桌子,上面放着三牲等祭品。由本村最会请神的人主持祭拜仪式、请神。村民门争先恐后到关圣帝面前上香。大家都祈祷关圣帝保佑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身体平安、万事大吉。理事会还请来金狮班进行参拜。在祭拜的过程中,要燃放鞭炮和烟花。整个场面灯光灿烂,人山人海,欢天喜地,十分火爆。晚上,祭拜活动依次轮到田心、上下新和麻竹头等自然村举行。活动搞完时,已经是黎明时分了。

而河田镇河东村委下半径、塘背村一带的邱氏,从古代至今则有“闹丁”的风俗。“闹丁”就是上年添有“新丁”的家庭,在正月半当天或前一两天晚上,买来丰盛的酒菜请乡亲们吃,让大家知道他家添了“新丁”。乡亲们在席间就会举起酒杯,恭喜主人添新丁,并祝他再添新丁。主人回礼感谢,也说一些十分吉利的好话。这实际上是一场喜庆的宴会,宾主皆大欢喜。

此外,螺溪镇欧东村委每年这个时候都要举行大型“恭迎圣驾”活动,场面相当壮观。

陆河正月半的关键词是“美食、闹灯、迎神”。旧时,陆河民间广泛流传的:“……十三月半墟,十四扛桁子,十五十六人看灯……”和“正月喜新年,烧香奉祖先。迟(杀)鸡开老酒,甜粄用油煎。不觉正月半,元宵闹花灯。”顺口溜,就是陆河元宵节习俗的真实写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