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9
看了《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后,我开始按照书里说的记录下每天工作活动、感受,花费多少时间,心理感受如何等等。目前记录的还不太完善,有些事情太琐碎,也不容易都记录下来。但是,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发生了。首先,就是开始在工作中对时间的观念计较了。以前很多情况是干一件事的时候,有人来找,马上就放下手里的事,去干别人要求的事,结果自己的事经常要加班干,有可能别人也不是十分着急,结果自己一个人留下加班,感觉很不爽。其次,要记录工作活动,就必须对每天的工作,列一个小的清单,并且从清单上逐个开始。这样自己的工作更有条理了。开始清单总是列了很多,结果很多都没有时间干,一天下来,不但累,还很有挫折感,感觉任务没完成。现在开始记录时间以后,慢慢的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了,即使有些任务没干完,心中也平静了。而且,很多没干的事情,其实是不着急的,只要慢慢一点一点干完就好了。最后,通过记录对工作的感受,我开始了解到,自己其实还是喜欢做一些深入的工作,深入思考方案,查资料、想方法,然后把方案一点一点实现。有时候可以进入心流的状态。而相对事物行工作,比如被安排查个东西、导出个数据弄个报销啥的,相对靠时间堆积完成的任务,不是很感兴趣,也觉得收获不大。
理想的工作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我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因而获得成就感与归属感。不过《人生设计课》提醒我们,没有最理想的工作,只有更好的、应该多尝试的工作。现在自己有个问题就是,很多事情看得快、明白的快、遗忘的也快。因而,多写、多记录自己的想法,并不断强化,才能把从书上学到的,真正领悟,并去实践,争取做到知行合一。
《人生设计课》里强调了一个原则,就是工作观要和人生观匹配,在一个与你三观匹配的组织中工作,你才更容易发挥你的才智,你也容易从工作中获得愉悦的感觉。这一点从外企出来,其实有很多调整才能适应。外企对于当下很多民企、国企,文化上有些过于超前。感觉民企里的人,普遍有一种害怕犯错的危机感,这是过去外企不曾有的。另外,就是对企业领导有过于服从的感觉。这些其实都是很损害员工的创造力与归属感的。其实在一个企业里,谁能不犯错误呢?领导没有在对的项目上投入足够的资源、或是没有给企业找到合适的方向与战略,这些不是错误吗?这些不比底下一般员工能犯的错要严重么?想明白这一层的老板们,其实反而会放手让属下做事、发挥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中国经济进入慢增长以后,对于中国企业反而不是一件坏事,企业必须学会如何提高组织能力,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每个员工最大的能力。并且经济下行,这也不是随便画大饼,就能忽悠得了人的。只有厚积薄发的企业,有长远一点眼光,有一点胆识的领导,才可以带领大家向前进步。这里如何找到这样的领导,也是一个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