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国富论(二十)
第三篇,“诸国民之富的进步”。它的篇幅比于其他四篇为最短篇幅,就这样它也有四十多页。文明社会的重要商业就是以都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通商,在农村进行农业收获的原生产物,除了应付他们自己的衣食住行之外,保留明后年的种子之后,在丰收之年都会剩下许多的产物无法使用,又不能使其自然浪费。于是就会与城市居民进行交换,无论是通过货币交换还是通过制造品交换,都会换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在年月的推移、人民的进步这种交换便愈来愈扩大起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交易市场。这个市场便带起了一系列运输业、国际贸易等资本世界,这一点第四篇详谈。农村居民将原生产物交换到货币与制造品,这些制造品中必定有以这原生产物所加工制造的加工品,比如我在第三篇谈到的“蚕豆”。原生产物通过加工后,又同样流通到农村,供他们享用。农村进步先于城市进步的一般顺序,虽不比能实现各特殊社会,但在各特殊社会内,都有人类天性为之促进。农业家将自己所获得的劳动利润,除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以外,他必定会投资于自己的土地改良、以及农业用具,使得效率更加高效。这样自然的锻工、木匠、轮匠、泥水匠等职业越发的重要起来,他们的劳动价值越发高了起来,后来屠户、酒家、饼师的加入,便形成了一个小城镇,这样城市与农村在这个城镇的催化下越发的紧密起来。在利润相等的条件下,制造业自然不如农业,因为投资农业的风险是大大小于制造业的,而且农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而且农村生活的舒适,然而生活条件的进步之后,人民的温饱问题已不用担心,所以都将眼光放在了制造业上,这样制造业的利润大大超过了农耕,就以我的家乡来说,村里已经很难见到年轻人去田里干活,种田的都是些像我爷爷奶奶一样的老人。所以,国家大力鼓励农业,不无道理,今年我爷爷还跟我说,他们的种子、肥料什么的政府都会配发,也不用自己买了。如果说没有科技的进步,这个社会又是什么样子呢?或许就如作者所说由国王以及大地主控制农业的发展,奴隶的社会还在进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