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建设性意见
哪个更痛苦?努力还是后悔。前几天我才知道这是凯尔特人队训。
仔细想想,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应该都后悔吧。我不喜欢这句话,真的,甚至每次听到这句话,我内心“怼”的天性立即炸毛。
这句话与古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流行语“前半生逍遥,后半生吃土”以及各种父母老师甚至你自己对自己的激励土话如出一辙,都在用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为要挟。拿现在的痛苦与将来的痛苦作比较,孰重孰轻?好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痛苦的感觉是定点发射的,类似于人不能同时踏进一条河流。
很难以启齿的说,估计这辈子在考试上脑筋动得最多。大学的考试总是在提前交卷中度过,考法制史也并无异常,但那时我却感觉到无与伦比的后悔。我出来后又多希望我能够在考场中多呆一会儿,我多希望把那个我不确定的题再添砖加瓦,补些字上去。文科类的考试,填满不说分多些吧,但在安慰自己方面肯定蛮有成效的。我成绩属于中上,在分数密集区域,虽不比高考竞争激烈,但两三分就能从前十降到二十,也许多呆一会儿,没准儿就能多出两三分呢。不言而喻,名次之争对于保研与奖学金无比重要。
我总是这样想着,也总在这样后悔。
我并没有不努力,甚至于我所认为的该学习的时间也都认真学习了。我后悔为什么在最后却过早的放弃,为什么总在功亏一篑?但当我用理性去审视我的考试过程,却发现这些并没有什么值得后悔。因前天晚上复习很晚第二天考试早已没了灵光一现,记忆中该写的已经写下来了;当同学已交卷一半,我心思也早已不在上面。总之,留在那也是徒劳。
那一刻我明白,人若是对完美执着,那么后悔便一直不断,努力也只是镇痛药,治根不治本。甚至那种努力却差一点的后悔更加痛苦。
今年三月时,跟我关系特别好的姐姐打电话说,她考研三战失败了,离心仪的学校只差3分。当她知道成绩那一刻,她总在想如果自己在努力一些,如果某道选择题不改,如果,没有如果了吧。现在姐姐已经入职,三分之殇也许永远在某个独自一人的时候出来。
最近在看《明日之子》,当中的选手小风车却总在贬低别人以抬高自己,我记得他说,文兆杰为第二个华晨宇,明日之子的舞台不需要两个华晨宇。总之,挺招人烦的。
吴青峰老师评价中,要提出建设性意见让我眼前一亮。这篇文章没有建设性意见,却能反应我好像有句子洁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