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恐大症”
一口气读完了《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本书,这本书也可谓是我的年度好书了。
里面说了好多点,直指我的问题核心。
最戳中我的一点就是“恐大症”。
仔细想了想,我确实有恐大症。
我不敢进大公司,不敢定立宏达的目标,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选导师,我不敢选优秀的导师……甚至吃饭都不敢选择装修豪华的大餐厅,淘宝买东西也不会选择贵的大品牌的东西,确实恐大。
书中说:
提到“大”造成的印象,他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艰难、复杂和耗时。他们认为,“大”的目标难以达成,而且你一旦上手,情况就会很复杂。他们会感到压力巨大,令人生畏。因为种种原因,人们害怕因追求巨大的成功而带来的压力和焦虑。他们怕追求成功会夺走他们与家人好友相聚的时间,还会夺走他们的健康。他们不确定是不是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担心万一尝试并且失败之后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
这些有关“大”的观念甚至造成了一种“疾病”,我们可以称其为“恐大症”,即对大的东西过分恐惧。
当我们把“大”和“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导致畏首畏尾的思考。降低目标能使我们感到安全,待在舒适区看上去是一种谨慎的做法。但是,其消极的一面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大”被认为不好时,各类小事就霸占了我们的时间,因此远大的理想就永远见不到曙光。
是的,因为我总是回避人生中的大石头,不敢定立大的目标,我的生命当中常常被这些零零散散的小事耗尽了生命。记得原来有个朋友跟我说,她们当时买房在他老公的极力主张下买了个120的,如果她自己买,她觉得买个小的住就得了,何必买那么大呢?
你不要畏惧志存高远,而是要恐惧平庸、恐惧浪费、恐惧没有全力以赴地活过。当我们不能够志存高远,我们就会有意无意地抗拒远大的理想,我们会朝着较小的目标前进,或者错过更大的机遇。如果勇气不代表无所畏惧,而是超越畏惧,那么志存高远就意味着一个人并非没有疑惑,而是能够超越疑惑。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生活,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生活,才能发掘自己的潜力。
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归根结底这和自我价值感有关。自我价值感不够,就觉得自己不配得,也不敢要,自己不会得到。
就像柔柔当初竞选优秀学生,我压根没有想着让她参选,觉得她不行,够不上。后来在她爸爸的鼓励下我们参选了,虽然当时没有上,但是投票结果非常棒,跟第一名就差0.5分,第二次参选民意投票就超过了既定人选,第三次竞选大队委就成功了。
柔柔的成长经历充分证明了我们需要志存高远,首先敢要,敢试,敢去做,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全力以赴,达到精通和卓越。
你要坚信,只要人生不设限,成就和富足终会到来。
看到这句话我几乎哭出来。上学那会我是春风得意马蹄急,觉得没有自己办不到的事,但是到了工作岗位,我遭遇了太多的不如意,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自己十分如意的状态,我甚至不敢再要了,不敢再为自己定立目标了,觉得自己实现不了。
嗯,再把自己当初的意气风发找回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状态,相信一切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