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陈静教练——第九拆
拆书帮长沙橘洲分舵第10期训练营第九拆作业~2020.03.26
R:阅读原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摘录自10~11页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们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的听。
2、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几乎所有的人在情绪不佳时,都希望遇到的人能耐心倾听,与之产生共情,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耐心倾听呢?实然,大部分人在面对情绪时,都不知自己的“作为”行为会让对方更受伤。举例来说,表妹抱怨她同事在工作中处处针对她,经常鼓动其他同事冷落她,她想从公司辞职。那么当她这样向别人倾诉时,他有可能会听到这样的答案:
“别伤心啦!这种人不值得……”
“去问问她到底有什么仇,为什么这样做……”
“难道公司不管吗?这种公司早该辞职啦……”
“好啦!不要伤心啦……”
“她怎么可以这样啊?真是够坏的……”
……
你看,这样回应方式你应该很熟悉吧?其实我们最重要不是知道“要怎样做”,而是知道“不要怎样做”。原文中说到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我们天生就不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来达到。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原文片段在此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
1.当别人说话时你需要集中精力耐心倾听,表示对别人的尊重。
2.适当用简单语言回应对方,如嗯啊之。
3.重述说出对方感受,“你觉得不公平,但又不知道这件事是否是真的,对吗?”
4.借助幻想。“要是当时老师知道就好了。”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上个星期日,孩子一身脏兮兮的从外面回来,眼睛红红的,一看就是哭过的样子:
我:“你怎么搞的一身脏兮兮的?”
儿:“我跑的时候摔了一跤。……”
我:“活该,这么大人了,还摔跤,一天只知道玩,作业都不知道写。”
儿子一听我这样说,两行眼泪哗哗的流下来了……
是啊,想想我一般情况都是这么说的,从来不管什么原因,先是数落一顿再说,从来没有想过他的感受,更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
【A2】以后我怎么应用
目标:(6月1日前)养成耐心倾听
行动:
1 面对自己孩子负面情绪时,听他把话说完,给他一个拥抱。
2 在孩子问问题时,要及时回复,在孩子讲事情时,简单回应,微笑点头。
3 刻意练习一些关于面对情绪时说的话,把话归类,每日练习10次,连续1个月(5月1日前)
4 在这期间与孩子说话时,多做反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