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故事读书

《向上生长》—贫穷的本质

2021-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吧啦爱拉面

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知识点,就是“贫穷的本质”,这也是2019年诺奖获得者在《贫穷的本质》中所论证的系列观点,很多人认为这完全不用论证,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要开始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要注重营养、就是要学会理财购买保险……看似显而易见的事情却在印度推行的如此举步维艰,究其缘由,无非是“贫穷的本质”。

等将这本书结束后,我想买几本经济学论证的书籍看看,去思考一些额外的事情。

贫穷的本质有两点——一是一种在体内的化学物质,二是奢侈品。对于第一种,没有过多的赘述,其根本是穷人是一种消极的状态,因此在获得一笔钱之后就会通过消费来取得短暂的快乐,消费能够带来快乐,所以悲伤的人喜欢通过消费来获得快乐,但消费之后,又会陷入一种恐慌,最后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如果用获得的这笔钱去投资、去理财,也许会不一样。因此在研究中发现,这类人的这种物质普遍高于富人。

二是奢侈品,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会购买奢侈品,但是两者却有所不同,对于穷人来讲,会拿出生活积蓄购买一个上万的包,因此我们看到硕多的年轻人,月薪不到几千,却有着几十万的消费贷款,月光族的一代,仅仅为了身份的象征。对于富人而言,是用资本找资本的余钱来购买奢侈品,这就意味着,他丝毫不会因为奢侈品耽误他的生活,而对于他而言,奢侈品仅仅是个物品,并不具备炫耀的资本,换句话说,他购买的是不是奢侈品,对他而言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即比尔盖茨的女儿,穿着只是几十块美元的T恤,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她有几个马场和马,这样的打理费超过了一辆豪车的费用,她日常开着Smart,但她有私人飞机前往西雅图,这说明对于富人而言,奢不奢侈毫无意义。正如,你达到一个阶层以后,每天接触的东西,对于你原来阶层来说就是讨论的谈资,但是对于你而言只是一个物品而已。

这样不免想到一个案例,那些朋友圈的名媛们,通过晒出来的一些刻意的品牌、定位出那些刻意的酒店……也许侧面看出,所谓的“名媛们”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名媛阶层,对于“真名媛”这只是一些见惯不惊的日常用品,没有什么刻意炫耀的谈资,就像目前你穿着一件普通的衣服,你并不会炫耀它,因为对于你而言太普通不过了,而对于贫困山区的人来说,就是“稀奇”。

以上是穷人和富人对于“奢侈品”的认知观念的区别,下一个区别就是“克制”。

看到文中有句话说“低级的欲望是放肆,可以通过放纵来得到,而高级的欲望是克制,仅仅通过简单的放纵永远不可能达到”,大致是这么表达的。

这里我想谈谈我的母亲,一直被我“看不起”的人。原来,我总炫耀网购的战利品,母亲会在一旁数落我,一是要学会存钱,用钱来找钱,才更容易,二是要学会克制,偶尔买一件高级的衣服可以穿几年,不用同一类型买几套。

竟然这朴实的观点与书中倡导的“富人论”有着惊人的相似。

自己总会给自己找借口,看不得降价、看不得新款、看不得各种营销手段……一年下来“负债累累”,发现很多购买的新款成了箱子的“遗弃儿”,甚至连标牌都没有拆掉,所以说市面上流行着那句话“小孩和女人的钱最好赚”,但是试想,如果抑制住这段时间的欲望,将赚取的钱用来投资、理财,再用投资理财后赚取的利息来进行奖励自己,这样不是良心循环么?

所以今年的自己,关闭了所有的消费类贷款,例如花呗、借呗,开始“量入为出”“精打细化”,很多东西也许在这个阶段特别有欲望购买,但是达到下个阶段发现,即使不购买也没有达到所谓的悲恸,有规划的生活,就是目前强调的“极简主义”。

所以达到了现在倡导的一个观点“断舍离”,家里堆满了东西,而那些东西使用率很低,不如不买;各种各样的名牌包包,而使用最多的还是那个大大的布包,不如不买;各种花色靓丽的衣服,但是穿的最多的就是常规款,所以你常常感到没有衣服可穿,不如不买……

富人思维是会抑制住目前的“放纵”,通过克制,达到更高级的“欲望”。

中国人爱储蓄,年轻人爱月光,我们逐渐丧失的是老一辈的精髓,去追逐一时之快,但是这种快乐真的是“快乐”么,还是一时的麻痹,麻痹之后被负债困扰、被现实困扰,真正的快乐是痛苦后的成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