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之辞旧

2018-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liviali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时候的世界,满是笑脸,欣喜之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不畏将来,亦要敬畏过往。虽说每年辞旧岁的形式已经固化,标配春晚串门年夜饭,但随着生活节奏地不断加快,我们3分钟的耐心,似乎已经无法接受四个半小时的春晚了;串门成了每年一聚的约定,礼性因素远远大于感情因素;年夜饭大多追求的是奢华排场。人生最多也就百余年,把这一辈子切割成一小段一小段,难得春节放这么长假期,马上开启你的安全卫士,开始清空缓存,附带杀毒,这就是辞旧――清理大脑的垃圾文件和软件。

团圆篇

小时候最是期待过年了,距过年还有十几天,便每天坐在家门口往大路望去,眼巴巴地等着爸爸妈妈回来――捎上一大堆新奇玩具和零食,心满意足地和同伴分享;还有崭新的压岁钱,20张一元的纸币弯成扇形的模样,被爸妈用各种手段哄骗着上交;花样百出的鞭炮,热闹的笑声映着喜庆的噼啪声,年味十足。长大后,角色变换。我们成了那个发压岁钱、买零食鞭炮的大人,回来被一群小孩簇拥,要盘算着父母长辈都要给多少压岁钱,这才理解了当初他们回家时的心情。我们活成了大人,这件事多多少少还是有值得欣喜的地方――有了爱人的资本。当然,这仅仅是物质资本而已。对于父母长辈,大多只能满足物质需求,那少的可怜的精神需求便是寥寥可数的数天的陪伴了,所谓团圆,也不过是光影瞬息之间。

时间是个很奇怪的东西――用尽全力抓紧它时,它溜得很快;陶醉倾心于每分每秒时,它又过得很慢。小时候自己是承载着希望的种子,后来渐渐长成树苗,便开始比较树苗的品种优劣,未来的价值走向,果实的丰盛与否。我们不再期待过年的好吃好喝好拿红包,而是开始害怕同辈之间的比较。有人说,现在过年失去了味道,是因为我们过了过年的年纪。以前日子比较清贫,过年才能吃上大鱼大肉,大家坐在一起是分享。而现在,每天都可以是大鱼大肉,过年也便失去了其分享的意义。所以物质的丰富使我们对于亲人的情感需求不再那么多,文化的进步是下一代人和上一代人有着思想的鸿沟。大家的团圆逐渐演变成小家的团圆,源于物质资源的丰富使人的依赖性变弱,家庭这个群体越演越小。

聚会篇

这个话题自己其实是没有太多感慨的,索性逛了下知乎,大抵都是一些“以友情之名,行炫耀之实”的言论。对于这一点,我是很想不通的――人都说缺什么就会看重什么,相对于以前来说,现如今的物质资源应该算是很丰富了,但为什么人与人间的亲密感反而下降了呢?这不应该是精神需求的一部分吗?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此精神非彼精神,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购物适用性选择渐渐降低,更多注重的是其品牌及外观带来的心理效应,甚至仅仅为了迎合他人的审美。大家越来越在意他人的看法,享受于别人也许是出于礼貌的溢美之词,这就成了我们的精神需求了。然而,他人的看法终究是主观的,它不会为成功的人镀金,也不会为失败的人遮瑕。

这个说法相对于太消极,而我更愿意相信积极乐观的说法――聚会还是单纯的聚会,大部分人的初衷是好奇,曾经青涩时单纯的友人,多年后遇到还会不会像当初一般无话不谈?大部分人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毕竟几年里,环境不同,经历不同,追求不同,岁月会留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装饰,或华或素,或好或坏,我们都难以保持当初的纯粹,比起当年,大家似乎平添了几份淡定。说话有分寸了,或者说,更加小心翼翼。毕竟逢上辞旧迎新之时,辞旧之前总喜欢回忆,想想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才发现竟然无话可说,时间已经把我们重新打磨,全然没有了当初的模样。那一年,我们觉得世界很小,各奔东西后才知,一别也许就是一世。后来,有了聚会觥筹交错,我们觉得世界很大,陌生依旧是陌生。

相亲篇

“相亲”这个词似乎由来已久了,虽不知具体年代,但总感觉这两个字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字面意思而言有两种解法:其一,相见成亲。媒婆作为中介人,安排两个人相见,目的是成亲。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对对方有一定的期待值;其二,相互亲密。两个陌生人被中介人安排到一起,也许对方是以后最亲密的人,无非就是一个鉴定亲密的过程。而今,相亲这个词对于年轻人来说似乎是害怕多过期待了。在这个自由恋爱的年代,相亲的功能性越来越弱,成功率越来越小。因为年轻人的自主性越来越强了,特别是女生,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另外,网络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朋友圈子更广了,不再局限于相亲这一种方式结识异性;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和看法变了,从以前的成家过日子,到现在成家过生活,不仅仅局限于门当户对,更追求精神契合。这样想来,相亲似乎是越来越复杂了。

也不乏一些相信缘分的人,渴望自由恋爱,坚信生命伴侣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地方等着。对于相亲这种刻意制造见面机会的形式,向来抵触,也许从这个角度看,相亲就仅仅是制造缘分的形式了。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大部分人相亲都是挑条件了,条件分为若干:身高、外貌、家庭条件、性格等等,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换个角度想,相亲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当你见到相亲对象的那一刻,就能够知道自己在介绍人眼中是什么样的人了,当然,这种认知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毕竟只是一人之看法而已,完全建立在介绍人的价值观基础上,这也恰恰就是相亲失败主因了。

媒婆是这世上最好的销售,销售产品是人,有时候甚至没有实物展示,对产品不够了解却要想出一系列的话术。当然,这中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媒婆并没有从中直接获取利益,不是等价交换。细思恐极,这样想来媒婆似乎也可以是销售感情的,有人从那里得到了爱情,有人得到了亲情,甚至有人得到了友情,而更多的是一面之缘后从此依旧陌生人。过年是媒婆业绩高峰期,现在似乎没有了专业媒人了,大多是一些热心的七大叔八大姨,趁着过年这个欢聚一堂的日子,物色潜在对象,先引流,再谈转化率,流量高了,总有一个对上眼。

17年的辞旧,马上要拉上帷幕了。

有些旧,还是不忍告别。

因为有回忆,因为有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