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是感性的拒绝,陪伴是理性的认可
时间于人,如同波涛冲刷海岸。
时间会带走一些留在海岸边上的存在,有些是弥足珍贵的,有些则是风轻云淡的,有些,是当时恨不得深深抱住,多年以后才发现,那不过是一场短暂的执着。
时间,也会带来一些宝贵的提示,告诉人们该如何与自己相处,该如何去理解拥有和失去的意义,那些在岸边行走的时光,海风吹拂,时不时会发现从沙地上露出的小小财宝,是惊喜,是可以拿在手中把玩的纪念。
离开的会回来,离开的也许永远不会回来,那些离我们远去的,终归会以另一种形式的表现去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选择陪伴在我们身边的,
我们成长,他们也在成长。
离开是一种拒绝,这种拒绝是有颜色的。
有些颜色很刺眼,容易让人亢奋,让人在激动中拼命的挽回着什么,这些注定会离开的,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渴望,正在拉扯着我们最敏感的神经,每拉扯一份,便会感受到巨大的痛感,这种痛感让我们失去理性,像是被奴役的精神仆从,我们为了不再感受到痛苦,便会不遗余力的,不计后果的去挽回那些其实根本不值得挽回的人和事。
也许多年以后,回头再看看当初的挣扎,我们所能评价或者表达的,也许只有那一笑而过的苦涩,成长所付出的代价,有些时候是惨痛的,但也有些时候,蕴含着只有事后才会发觉的“幽默感”。
当然,不是所有的颜色都是刺眼的,有些颜色很温和,这是一种理性的暗示,这种暗示正在向我们传达着拒绝的理由,这个理由本身就是我们无法拒绝的,虽然心有不甘,虽然有些事情我们会找到各种各样的说辞去强调(比如,在对的时间里遇到错的人)但终究这种离开会提醒我们,要加快成长的脚步,机会在前方,后悔在追赶着,督促着我们不能回头,
离开是一种拒绝,无论是刺激的拒绝,还是理性的拒绝,这些拒绝存在的意义,往往会让我们重新认识选择和行为背后的代价:
离开这种决绝,表面看起来是一方拒绝另一方,其实这种拒绝是双向的,背道而驰的路,谁走的好,谁走的有前途,谁能比谁过的好,往往要多年之后才能见分晓,这并不是因为离开之后而反目成仇的对抗,而是一种谁也无法预料的价值比拼,这里所说的价值,不是在一起的价值,而是离开之后的价值,
有些人,离开之后才明白,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也有些事,远离之后才能看清,原来我们早就有了更好的选择。
陪伴,起初是一种友善的试探。
接下来,陪伴像是完成学业的过程,有平时孜孜不倦的刻苦,也需要经历努力取得高分的考试,积累,然后经过考验,再积累,再经过考验,如此反复,每一次都是对陪伴价值的加深。
学无止境,陪伴的价值,亦是如此。
任何靠得住的关系,往往会在这种锤炼之中不断发展处更多更能增进彼此关系的表现,那不仅仅是夜深人静的对谈,亦或是酒后茶余的真情流露,这也许也包括了在危急时刻的不离不弃,更存在着彼此体会远去时光的某种共鸣,
和谐的,一致的共鸣。
从试探到认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同人生一样,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何时是重点,所以与其纠结什么时候到站,不如安心欣赏沿途的风景,用一种淡泊的,却又无比珍重的心情,去看待每一次的相识相知,去珍惜每一次的相遇。
认可,是一种无需欢声笑语的友善表达,是一种不需要刻意庆祝的彼此恭喜,可能只是一次很简单的对话,便知对方有多么的在乎自己,也许是一次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那种自然流露出的认可,是那些表面关系,是那些虚伪的假笑和为了社交去刻意迎合的行为永远无法理解的伟大,
是的,真正的认可,是一种伟大的存在,人生得一知己,难道不值得用伟大来形容吗?
现在社会,虚伪的关系比比皆是,很多似是而非的规则把友情说成是一种毫无价值的关系笑柄,那些高高在上的嘲笑与偏见,是无法理解真正的友情究竟有多么的纯粹,
或者说,有些人因为太过虚伪,早已失去了拥有纯粹友情的资格了,
但是,他们却对真正的友情嗤之以鼻,究其原因,
也许,便是“恨人有笑人无”这样的思想作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