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7故事、事故240616-17

2024-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晚钓

我觉得自己认识的、从一线城市到大理定居的中年人,无论男女,大都有着不想回首的往事。包括我,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或生活事故的人。移居大理,或想跟过去割断、隔离,或想逃避、自闭,或想探索新的活法。

人挪活,树挪死。

离开熟悉、习惯、固化多年的生存环境,借机激发新鲜感,借用新环境换个视角思考、看待人生、世界和自己。

昨天与二个朋友出游,一个是北京75后离异男,设计师;一个是上海70后离异女,画家。都曾经赶上风口、赚过大钱、过着烈火烹油、锦衣玉食的豪奢日子;后来自己折腾、自己作,风过浪退,回归平淡、回到能力圈内。

设计师讲他在大理结交的热爱音乐的“艺术家”的生活方式/生存模式让我瞠目结舌:前段时间没有收入,拮据到靠吃茶叶撑过了十几天(真的是没有钱买一点食物)。还说他可以只买一串烤串给五个人(一个小乐队)分吃。他最喜欢的一个乐手,常到山洞里自弹自练,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只是按照自己内心想法随意却是非常尽兴的玩儿。我看了他手机里录的视频,那个乐手穿着自制的“喇叭裤”,留着长发(男性),在一个山洞里极其陶醉的弹拨着电吉他,那声音那曲调,我感觉特别适合给史蒂芬金的惊悚片当背景乐,绝对增加恐怖紧张、不寒而栗的氛围。而他是靠和女朋友卖面包维生。

通过这次聊天,破除了我以前以为音乐家们是清高孤傲、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固定思维。其实大家都是活在自己的惯性、能力、资源和认知圈里。

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其实有的虾是羡慕鱼的,也曾渴望拥有像鱼那样的生活。只是要么“臣妾做不到啊”,要么“天地不仁,拿我为刍狗”,只好认命/安贫乐道/随遇而安/麻木被动接受。

其实,我何尝不是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