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是内心的呼唤
作业一: 观点是内心的呼唤
在日常写作的过程当中,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只是看您的侧重点、出发点以及对观点的认知深度,之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我们有时不知道自己的观点,那是因为思考的欠缺、果断力不够,才导致难以抉择取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去品味,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精彩!
无论是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是一个诗集,在那里面都包含着哲理、观念,都有要表达的故事内涵!这个时候,我们的视角和心中所思所想,即是个人观点的呈现基础!
22天训练营开始之前,因为在放暑假,所以闲暇时,我在哔哩哔哩上看了一部经典老电影《特快列车》,
故事讲述的是吉林铁路局,在1965年一次正常的客运运输时,因暴风雨,路基轨道上出现了山体滑坡,两颗大树横在轨道上,一位解放军营长在危机关头鸣枪示警,自己却被滚落的山石砸伤头部,生命垂危!
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工作开始了!看电影之前我简单的看了一下评论,觉得故事很平淡,何况是一部老的不能再老的电影,本身也没抱着什么看好的希望,就当怀旧罢了!
殊不知越过那个时代常见的阶级感情、为人民服务和毛泽东语录的政治教诲之后,呈现给观众的却是一份感人肺腑,至情至性,真实而不造作的动人故事!
病情危重的营长,牵动着铁路职工的心,牵动着每一位旅客的心!无论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还是淳朴善良的农民老大哥,无论是列车长,乘务员还是现场的医生和旅客,他们用充满人性的“阶级感情”,为铁路大动脉上的急救工作,奉献出自己的所有!
当晕车的大娘拿出列车上寻找已久的冬眠灵;当沿途各站营救人员,接力传送药品和氧气袋的时候,我深深的被震撼了!当吉林铁路局通过缜密、仔细又非常人性化研究之后,当一辆慢速列车,被直接改为直达终点的快速列车的那一个时刻,作为观众的我们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那个一切以政治为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历史时期,影片的导演还敢如此的表达人性,弘扬爱的伟大,是难能可贵的!
之所以讲出这部电影,说出这个故事,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中,爱永远是伟大的,是值得赞叹和颂扬的主题!其实影片的导演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就是这部电影最初要表达的观点!因为期盼人性的美好,社会的和谐,是普通人们共同的愿望,也是人内心世界里最深切的期盼!
作为写作者的我们,一旦你有了自己的观点,就要勇敢直接的表达出来,不要犹豫,不要彷徨。皮特老师说过:要永远把读者放在心里!我们要为读者负责,既然如此,我们就有义务要去真实的反映自己的观点,拿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观点无处不在,他在我们生活中,在头脑中,在我们的经历中,她就在身边,只要我们通过观点,真实的表达了自己的初衷,那么,每一个观点都将是你写作的框架和素材!
作业二:
日常发现观点的方法
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两个人聊天,有时意见不统一,这时候你就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是不表达以避免矛盾的产生。
但是不表达,不代表没有自己的观点!我时常问自己,当我看到青山绿水,看到优美的环境,看到祖国强大,看到全民战胜新冠疫情,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其实这种所谓的感受,就是我们的观点延展的表现,那么你把它写下来吧!
例如:我们坐地铁的时候,看见一位妇女懒散地在座椅上,口中吃着满是菜味的韭菜馅饼,有何感想?或者我们要嗤之以鼻,或者有人要过去制止,无论如何,观点产生了!
观点是思维的结果,是行动的基础,
就比如“空船理论”:自己划着小船悠哉悠哉的飘荡在湖面上,突然,斜对面冲过来另一艘船,狠狠的撞在你的船上。这时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想法?而这情绪和想法就是自己的观点。
试问撞到你的船,如果船中有人,你自然会想到对方这么做的不可理喻性,但是,撞过来的如果是空船呢。可能我们就会释然了不是?
这种对比的差异,是不是我们观点反思的起点呢?所以,思考是我们发现观点的独特方法!
万万事万物皆有相,人生处处是玄机。抓住本心,释放自我。观点处处都在,思考不停,创作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