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访楚王墓
武汉龙泉山,又名灵泉山。武昌江夏区境内。西汉武阳侯樊哙埋葬于此。明代以来,为历代封疆楚王陵寝之地。号称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墓,号称自然有夸张的成分,毕竟蕃王和帝王还是天壤之别,不然也不会这么罕为人知。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楚蕃存在的273年间共历八代九王,均葬于龙泉山,一旦成为了皇亲国戚活着潇洒死后世世代代还霸占风水吉壤。九王依次为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王。其中以昭王陵寝最大,内有莲花池、金水桥、占雨井、观晴井等景点。
龙泉山访楚王墓从武珞路一直到光谷广场,往难走民族大道到雄楚大道,沿雄楚大道一直向东再到光谷三街,从学校过去有个30公里,去的时候比较激动,骑车未感劳累,归途真是疲惫不堪。去的第一站就是灵泉寺,灵泉寺里都是现代手法做的仿古建筑,感觉怪怪的,里面在打水陆,动静蛮大,没有停留太久。直接奔向楚王墓,由于地方不清楚,东拐西拐来到了妃子墓,杂草重生,破败不堪。
楚昭王最宠爱的妃子程氏居然是扬州人,果然扬州出美女。墓门很小,手机闪光灯照进去依然一片黑暗,而且地方偏僻,阴冷异常,心生恐惧,未敢太多停留。幸好一路桂花,香飘十里,而且天朗气清,心气得舒。虽然买的是联票,天马峰没有登,直接去的楚王墓,一是时间体力不够,二是山顶唯有一樊哙亭,估计是现代重建,索然无味。
龙泉山访楚王墓楚昭王墓门口庄严肃穆,气势非凡。门口有一碑亭,体量巨大。形制规模类似武当山碑亭,毕竟都是明朝的产物,但是气势远不及武当山碑亭。过了正门便是神道,两旁青松耸立,没有见到文武官、石象、石马等雕塑,可能跟藩王地位比不上正统皇帝有关,沿神道便是金水桥,沧桑古老,纹饰雕刻依然可见,规模不大,感觉精致,东行亦有一石桥,颇有古意。桥下有一池碧水,观其颜色,颇感神秘。正对的祾恩殿早已坍塌不见,只留下一些石柱和台基,四个角上的流水兽倒是保全完好,雕刻精美。
祾恩门是楚王内红城的正门,建筑面积350平米,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穿斗式三环柱系列,梁架结构,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台基置汉白玉。重建的祾恩殿里是出土文物展览馆,大概看了一下,文物很普通,没有看到吸引人的精品,而且感觉很久没有清理,文物上蒙上了很多灰尘,而且都是手写的一些介绍,可能跟这里地处偏僻,很少有人参观有关。
龙泉山访楚王墓楚昭王是朱元璋的六子,根据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力还不是特别强,而且朱元璋的苦难经历,注定那个时代肯定实行简葬,所以墓里除了一条金腰带,没啥好东西。其实这个楚昭王也是不地道,看见这里风水好,本来是樊哙的墓,直接把他的墓给往东移了。其实,历史上这种事也不少见,朱元璋当年为自己挑陵寝的时候,看到灵谷寺的风水好,直接把灵谷寺给移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是帝王牛逼啊。
虽然日照中天,阳气很足,但是墓穴里面还是阴气森森,心里也是有点恐惧,里面温度比较低,虽然墓道有灯,还是觉得渗人,确实不是好地方。毕竟是楚王墓,墓室还是很大的,当然,比起帝王陵来说,自然不是一个等级。当初在洛阳参观景陵,虽然是汉代的帝陵,但是规模不容小觑,那甬道宽的一逼,墓室是一个穹顶形的,面积之大,非常壮观。由此可见,就算是汉代的帝陵也不是明代的王陵能比的。
龙泉山访楚王墓其实有个疑问,为何不是一个夫妻合葬墓,不解!除了一个棺床一个放冥器的供桌和一个石牌位,也没啥东西。供桌上有一宝盒和一瓷瓶。看完直接就出去了,有点小紧张。昭王陵应该是所有楚王墓中规模最大的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遗址了,也没时间去多看了,也不好找。最后到古树园看了一下古朴树,八百年的朴树啊,盘根错节,状若虬龙,真的感觉是要成精了,自然之伟岸神奇!
唐江夏王李道安曾撰写唐代第一长联赞叹龙泉山: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远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武汉有龙泉山这样的地方,也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