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事我的大学

所谓乐观主义,不过是看过人间疾苦后的理解和体谅

2017-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shinesy

雨夜走访贫苦年迈病患,在小城某条小巷的尽头,租住的单间平房,一盏孤灯,自门缝漏出惨白又昏暗的光。忐忑地敲门,映入眼帘的家徒四壁和荒旧破败让我一阵心悸,时光在那一瞬倒流,仿佛又回到幼时随母风餐露宿四处漂泊的年月,心里惭愧又凄凉。

窗外的雨却依旧淅淅沥沥,抽打心房,不依不饶。

骂自己:哎,你看你,老气横秋,做人不要太深沉,不好不好。

大概这几年见多了大城市的金碧辉煌,心大了野了于是生出许多本是负累的贪嗔,偶然心底也会掠过一两丝怨念,却忘了自己相比许多人,已经拥有太多太多。

比如健康比如至亲比如对生活对生命本身不死的希望和热爱。

健康最珍贵,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生活的总体走向始终上扬,但苍茫大地还是遍布补丁,病痛是永远无法铲除的牛皮癣,满目疮痍。

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无以为继。

没有谁比谁过得更容易。

我在矮凳上坐下来,凝视坐在床沿的老者。有那么一瞬间,恍惚地以为自己是体察民意走访基层的记者——那曾是高中岁月里对于未来的所有幻想啊:一只话筒温柔有力,一副纸笔蘸满深情,柔肠百转,镜头后双目含泪。

一直以为,好的记者,是触摸社会真相的最中坚力量。可惜命运兜兜转转,终究没从事传媒行业,也只能在心底埋个念想了。真正配称为“记者”的记者,是这个社会的良心,我还远不够格。

那一刻的我,以一个不期而至的访客的身份,倾听素未谋面人群的悲伤与疼痛。感同身受从来都是伪命题,我只小心翼翼地屏住呼吸,俯下身去,不断地跟自己说:丫头,你要俯得低一点,再低一点,只有这样,你听到的那些自浑浊喉管、松弛声带里迸发出的疼痛,才不会扭曲失真。

针不刺在人身上,看客永远体会不了那种痛。

不知是窗外大雨的缘故,还是对话者眼里的热泪,生命里胡乱游走的所有悲哀所有忧伤所有不平都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大概人性弱点之一就在于用他人的不幸来安慰自己的不济罢,并且习以为常。

为此我常常暗自羞愧,但凡人终究难逃狭隘。我还是没有办法,不从他人的苦难中,提取向前看的能量。

有时候觉得,自己坏坏的,自私又怯懦,任性又不羁。

最近愈发觉得生命里有太多身不由己,太多无能为力,太多无可奈何了。对此平和接受不太可能,大多时候只能扑腾、挣扎,精疲力尽后束手就擒。

我想自己从小就是很倔的小孩,一条道常常走到黑十头牛都拉不回头。长大了成熟了看的世间事多了,却不知何时开始学会了不战而降。或许“投降”这词听上去太卑微,但对于譬如生命譬如际遇譬如生死,好多时候,你拼过了,争过了,甚至还刀枪相对了,可能结果还是一败涂地。只是人性使然,偏偏执拗:总得争一争,好歹输得漂亮。

不管你承不承认,这就是现实,残酷的冷峻的凛冽的。就连一年四季都有春夏秋冬,何况生命年轮里百年数载的年年月月?

雪莱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乐观主义,守候春天,也承认、接受当下的隆冬。

始终站在春天里的人,是不配自诩乐观主义的。

我不喜欢用“积极向上”来定义乐观主义,面面俱到无懈可击的乐观主义,否认无力否认苦难否认无可奈何,那和阿Q精神自欺欺人有何二致?

所谓的乐观主义,不过是看过人间疾苦后的理解和体谅。

因为理解,所以你知这世上就是有生离死别就是有痛彻心扉就是有肝肠寸断;因为体谅,所以你才会学着投降学着开解学着接受,才能在白昼没心没肺,午夜轮回时跟自己畅谈人生。

去你的不曾在深夜痛哭不足以谈人生。

好像真的是。

最近又开始读张爱玲了,才女笔下的爱情,浪漫旖旎得心醉。但当我走出门去,才发现爱情不是写小说,往往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的情节,也许只是一碗热饭一杯凉水一只揽过来的膀臂,如此而已。

刘同写过一段:“为了你,我可以做很多事,认真工作,努力挣钱,买好吃的,买好看的,全世界你想去哪里都可以。你笑我太有功利性,做了这些事,肯定希望你能为我做些什么。我摇摇头,说什么都不需要。其实,我心里想的是——一间小房子,一个小窗户,下班回家的时候,我能够看见你在窗户上晾了我们的衣服,就心满意足了。”

那一刻我身处的小屋,就是这般模样,一个小窗户,防盗铁条上拉了根铁丝,上面挂着两老的衣物。

“我们乡下也有楼房哩。是不是铁么儿?”奶奶为陪爷爷治病,在小城租了房陪诊。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上扬。

“铁么儿?”我问。

“哈哈哈,我叫XX铁,铁么儿是我老伴年轻那会儿给我取的诨名。”爷爷赶忙解释,回头和奶奶相视一笑。

满眼宠溺和孩子般的天真。我心里一动,热气腾腾地洒满早春三月的和煦日光,草长莺飞。

大概热恋时总会为恋人取个诨名,暗示你是我的我是你的,但年龄大了,仍如往年,现实生活能有几人。

倘要问我爱情里最动人的模样,不是烛光晚餐不是单膝跪地也不是婚纱婚戒结婚证,而是病痛中的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由青丝到白首的不离不弃。

喜欢卫兰唱的《街灯晚餐》:“难道是为了安置未来才爱你/ 谁要计算过安享晚福便一起/ 挽你手 也只因想挽手/ 决不因世俗看得起你/ 若笑着吃苦也饿不死/ 苦与乐 只为你/ 不会在乎被恭喜/ 也许只讲理想不容易/ 如若有你背影总有落脚地”

坦白说,年轻的我,“未问现实会否容许这种天真继续不放弃”,大道至简,但实践起来太难,这一刻,却明明是深深感动的。

写这篇文之前,发了条朋友圈,挪过来结尾吧(本来想专写乐观主义的,一个半小时时间里,思绪乱了):

如今最好,没有来日方长。我希望你,致力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无论将来物质生活如何改善,所谓的社会地位如何转换,仍始终携一副悲悯心肠,抚摸那些夹在生活罅隙里的喜怒哀乐;除了张爱玲三毛笔下的风花雪月,也看看世间最现实也最温暖的伉俪情深。

这也是生活。

PS:
开电脑准备写文抒怀时,一朋友发来一段话,与众分享:“认识你自己就必须认识你的他人。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谁。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到各种复杂、精妙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

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生命太短,生活太长。

晚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