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路小胡同二三事(还聊胡同那点事儿)
(1)
如果说起来小脚老太太的脚。
五零后好像应该是最后一批,有机会看到这种奇葩现象的孩子了吧。现在基本都变成了遥远的传说,在小说故事里可能还可以看到一些描写,因为是作者说的算诶,他说你多大的脚就是多大的脚了,你仍旧可以看到三寸金莲满地跑。不过作者几乎都是一带而过,你永远不会知道三寸金莲的女人跑起来是什么姿势。你了解的也只是头脑中的某种想象,因为电影电视剧的视觉艺术中,基本已经无法再现了,最多是搞个特技镜头,用现在的说法:
那就是典型的假冒伪劣了!
我小的时候,确实看见过许多小脚老太太。她们倾斜着身子缓缓步行的样子,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小脚女人走起路来腰板都是笔直的,带有一种非与生俱来的自豪感。她们如果真的跑起来,样子就更加的特别了。这不能用好看和不好看来形容她们,就像一阵狂风吹得她向前飞奔一样,整个身体是后倾状态,感觉是狂风托着她的身体,所以她才不会摔倒。不然的话,我实在是无法解释这种非自然现象。正常人的身体如果倾斜到了那种程度,肯定就会仰翻在地上了。有人在我身边窃窃私语:
“别小看了这个老太太。”
“她可是武林高手,后面跟着的那个老头是伪满皇帝的保镖,据说武林界的传说,武功远远不如她嘞。”
话音未落,就看老太太一个箭步就飞到了树上,我当时就傻眼了,这棵树到底有多高?我已经无法正常形容了,反正我这个小孩子是肯定够不着,当然不仅仅是我自己够不着诶,我周围所有的目瞪口呆的看客肯定都够不着。这是我在小的时候,亲眼在人民广场边上看到的真实一幕。这个小脚老太太、只用自己的双臂支撑,在树上荡秋千,一荡就是好半天,好像要等到下面齐声叫好了,她才会轻盈地落到地面上。一同来的老头子就在下面欣赏着小脚女人,现在想起来,没准儿就是在下面保护她吧?
有人说:
“这老两口经常来。”
姥爷也看出来了,老两口在广场上溜达了一大圈儿,无论是打拳的还是场上摔跤的,看见了这两位老人,都会做出一种毕恭毕敬的样子,显然这是他们的老前辈哦。
广场上没点真功夫的人,谁会服你!
那时候的人民广场,每天早晚都是非常的热闹,里边有打拳的,有摔跤的,偶尔还有跳舞的,遛弯儿散步的人就更多了。这些人大多都是附近的居民,闲来无事溜遛弯儿,每天保持一个好心情。用现代的话来形容:
妥妥的吃瓜群众。
无论是打拳的场子,还是摔跤的场子,都围满了遛弯儿散心的人群。那时候、没有什么文艺节目,也没有什么好看的电影,电影院里几乎经常都是纪录片,所以去人民广场看看热闹,也就成了姥爷年轻的时候唯一的娱乐了。
在这里我还可以给你们插上一件自己亲身的经历;
不过一着急,已经忘记了是七几年的事情了,说出来大家可能都会知道,那是周总理去世的那一年。在电线厂有一个女孩子总是主动的接近我,几乎每天都会给我送上几个糖球儿吃,这事让我非常感动。正好家里就出现了两张电影票,好像是爸爸在单位里发的,也没说是什么电影。在爷爷极力的怂恿下,我就送给了女孩子一张,打箅一起去工人文化宫看电影。当时我还不知道,爷爷也偷偷地跟去了,他是诚心诚意的在给我相对象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两个人在电影院里,我是一点也没有心思看电影了,几乎都不知道看的到底是什么,整个心思都是在想着:
走出了电影院之后,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我还看见爷爷坐在后面,并且在偷偷地给我使眼色。
我的天呐!
出了电影院之后,人群的气氛显得非常地沉重,不过我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不能自拔。在送女孩子去汽车站的路上,我忐忑的向女孩子表白了自己的心情。无非是喜欢的意思呗,女孩子有些奇怪的望着我,好像是在责备我的唐突。然后说出了一句最让我难受的话:
“我爸爸不让!”
我的初恋就这样痛苦的结束了,我甚至开始仇恨女孩子了。她为什么每天都给我送糖球儿吃啊,感觉已经是那么回事儿了,她却突然间的就改变了主意,当然从此之后,每天的糖球儿也不见了。
并且两个人完全变成了陌路人,把姥爷活生生的郁闷够呛欸。
后来爷爷也责怪我:
“傻孩子,看周总理逝世的追悼片儿去追女孩儿,这就是你自己的不对了,那里根本就不是领着女朋友去谈恋爱的地方啊!”
我这才恍然大悟。
这好像也并不是我的错误诶,当然那个女孩子也没有什么毛病,总的来说,就是两个人的缘分尽了。
聊着聊着就跑题了,好像离小脚老太太的话题有点太远,当然跟重庆路胡同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咱们还得回到胡同里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
(2)
在我们重庆路小胡同里,就住着一位小脚的老太太。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位老太太穿戴非常整齐,常常都是一身上下的老式黑衣裳。在脑袋后面拖了一个漂亮的黑疙瘩,好像还罩在了一个黑色的网子里,上面经常插一个漂亮的坠子,反正是一种富贵的样子。人们在背后指指点点的说:
“这是地主婆儿!”
地主婆儿、在那种时候,可不是一个好名称哦,应该是属于黑五类分子了吧。总之非常不招人待见,不过孩子们好像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经常也是奶奶奶奶的叫着。老奶奶面相确实非常的善良,并且模样也是相当的漂亮,每天白白净净的一尘不染,现在想起来,她年轻时候肯定是一个大美女。
老太太虽然不经常出门,但是有的时候,会坐在自己家的门口透一透气。这时候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们就会围上去,主要是对老太太的小脚特别感兴趣……
孩子们的好奇心吧!
记得有一次老太太就把自己的鞋竟然也脱下来了,一边述说着小脚女人的艰苦经历,一边把包脚布一圈一圈的扯了下来,现在想起来,文人在形容不好的文章时经常会说;
这是老小脚老太太的包脚布,又臭又长。
好像是有一半的道理。因为包脚布确实很长,但是绝对不臭,这可能也是因人而异吧。邻居的小脚老太太干净得很,就连包脚布都是白白净净的,比我们在外面淘气的孩子的脸,那要要干净的太多了,所以孩子们都是兴奋的看着。然后就是一片惊呼;
哇哦…… !
其实大家伙都惊呆了,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声音。因为老太太的四个脚趾,全都扁扁的窝在脚心里。外面只留着一根大拇脚趾头,并且整个脚面骨也是弯曲的,就像农村耕地的犁巴头儿。
“从小的时候开始,就需要把整个脚骨全部都弄折喽欸……!”
老奶奶心平气和地讲解着。
让人可以深深地感觉到,她儿时所经历的种种痛苦!
这种亲身的经历和亲眼所见,我想即使是五零后,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吧?
当年的女孩子,要遭受多少意外之苦,就可想而知了。
(3)
胡同里的小脚老奶奶,只领着一个闺女儿在过日子。
女儿长得也非常的漂亮,高高的个子,梳着一根黝黑的大辫子,并且长得跟自己的母亲一样的白净。
后来女儿长大了,应该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吧?只知道她毕业之后当了教师。并且很快就领回来一位潇洒英俊的男青年,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男人显得非常干练,是那种干什么都会成功的男人形象。
就是比女孩子要矮上半个头左右,从后面远远地望过去,感觉就像女人领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不过很快他们就结婚了,并且是住在女人家里,应该当了小脚老太太的养老女婿吧。
他们生活的好像非常的幸福。
唯一的不幸是赶上了史无前例的运动,可能是小脚老太太的成分受到了质疑,不知道是单位还是居民组,不过那时候社会上是很混乱的,只要遭受到这种历史问题的质疑,十有八九就会是家破人亡了。
小脚老奶奶的女儿疯了。
记得她那根黝黑的大辫子,经常是散落在头上,满脸都是各种恐怖和焦虑,经常还会变得义愤填膺。
只是眼神儿变得非常地恍惚。
家里矮小精干的男人,一直在她的身边陪伴着,就像搀扶着一位衰老的女人,满脸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这个印象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经久不会飘散……
如今也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这也是我小时候胡同里的记忆。
重庆路小胡同虽小,也曾经掀起过各种风云诶,现在我们都已经老了,胡同却变得越来越年轻,真心希望和平的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持续下去,好吗?让人们再也不会产生恐怖和焦虑。
阿门
2022年11月21日星期一清晨老顽童记于日本高知,2024年2月28凌晨姥爷整理。
喜欢记日记的姥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