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真的存在大文豪莎士比亚吗?
说:在文学评论领域一直存在两大对立流派,一派主张“知人论世”,一派主张“作者已死”。
“知人论世”的说法来自《孟子》,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爱上一部作品,就很有必要去了解它的作者。由此还可以推论,只有正确地理解了作者的性格、身世、遭遇,才能正确地理解他的作品。
“作者已死”的说法来自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意思是说,作品一经完成,就有了独立的生命,从此和作者无关了,读者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由此还可以推论,作者所完成的只是一个半成品,这个半成品必须经过读者的理解加工之后,才能成为一个成品。
这两种主张,其实并无所谓谁对谁错,或者说,它们说的都对,各自说对了文学世界的一个侧面。我们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如果从“知人论世”的途径出发,就会探究作品和作者的关系,理解一个天才和一个时代,理解那些作品何以如此;如果从“作者已死”的途径出发,就可以放任我们的思路,从作品当中得到许多连作者本人都料想不到的启发。
无论你选了哪一条路,没走的那条路总会成为你的遗憾。但如果问哪条路更难走,那么至少在莎士比亚身上,毫无疑问,“知人论世”更难。
对莎士比亚剧作者身份的质疑在英国有着极其悠久的传统。英国在2011年拍过一部很精致的电影《匿名者》(Anonymous),把剧院老板莎士比亚刻画成了一个冒名顶替的小丑。这还不算什么,2019年6月号的《大西洋月刊》上有一篇长文,题目非常得惊悚,叫作《莎士比亚是女人吗?》。
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莎士比亚到底是哪一天出生的,学者们只是根据当地教堂在4月26号留下来的洗礼记录,推测莎士比亚可能诞生在洗礼的三天之前。4月25号举行了莎士比亚的葬礼。所以他去世的日子,也是推测出来的。但无论如何,莎士比亚出生的年份是可以确定的。
莎士比亚出生的小镇还算是一个富庶的地方,他的家庭,至少在莎士比亚的青少年时期,也还算是一个富庶的家庭。
莎士比亚在家乡读过中学,这就是他一生中学术履历的顶点了。父亲的事业不断受挫,不能给他提供更多的支持,只能辍学回家,通过帮工来补贴家用。
18岁那年,他结了婚,新娘是本镇的农家女,26岁的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和我们今天很熟悉的好莱坞当红明星是同名的。这场婚礼应该有着不得已的紧迫性,为什么?因为就在六个月之后,教堂留下了莎士比亚第一个孩子的受洗记录。在结婚的第三年又生下一对双胞胎之后,莎士比亚的名字再也不见于任何记载。
直到若干年后,他出现在伦敦的戏剧舞台上,在日进斗金的娱乐业里开始发光:演戏、投资、发财,回乡置业。以33岁的年纪,莎士比亚就买下了家乡第二大的宅院,还做了不少生意,诸如在歉收的年景里囤积粮食,购买附近农村的包税权——也就是承包了替国王收税的权力,在收税和交税中间赚取差价,中饱私囊。
在当时的伦敦娱乐圈里面,他是一名从偏远小镇里杀出来的草根英雄,一名毫无背景的成功人士。
2019------《 得到专栏 》课程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