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趣玩简书

从豆瓣、36氪、知乎、简书说起,变与不变(下)

2015-05-03  本文已影响7601人  零零候鸟

大学时,当我喜欢杜琪峰的电影,喜欢得快不行时,豆瓣影评就成了我的另一个精神寄托。大家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我当时就应该是去豆瓣寻找和我一样,和我一样喜欢杜琪峰电影的人吧。

当我从关注杜琪峰电影,到关注豆瓣电影影评,再到关注豆瓣和杨勃,关注豆瓣胡同。我的这些关注变化,或许有我个人电影和科技的爱好,但或许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是豆瓣的成功。都说创业就是讲故事,当大家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时,也意味着创业快接近成功。但如果说成功没有终点,那当大家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时,意味着创业在朝着好的、向上的方向发展。这可能不仅表现在用户增长上,还可能表现在媒体关注上,融资情况上都处在一个良性循环上。

从使用感觉上,个人认为豆瓣和知乎是相似的,或许它们都属于用户产生内容吧。同时阅读感也差不多,文字大小、用户贡献内容的语言风格,都很相近。简书则更将用户的文字表达欲望赤裸裸的给满足。简书成了一个工具,撬起个人写作的工具。36氪毕竟还是媒体,媒体需要编辑,文章需要编辑,只是这个编辑需要门槛。大多数人,还是只能作为读者,评论者,转载者,而不是36氪的作者。用户的写作或表达欲望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此说来,36氪是媒体,豆瓣、知乎和简书都成了自媒体平台了。

不管是媒体还是自媒体平台,都有被宣传和自我宣传的需求。豆瓣、知乎和简书,既然都是用户产生、贡献内容。用户就是它们的最好宣传员,开放带来宣传或口碑,带来用户增长,但开放也得付出代价。最后,你会发现并不是用户越多越好。就像一个明星,没出名的时候想出名,害怕没有粉丝,但是真正出名了,又害怕粉丝,因为所谓的粉丝可能还有骂你的,或者还有狗仔队。

平台开放、用户增多,品质或用户体验失控,这是很难控制的。当豆瓣成了招聘、租房、营销、广告等的集散地,当你一直将豆瓣影评当做是一群很纯粹的人在聊电影,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影评中出现很多情绪化的表达时,你会觉得豆瓣不再小清新,不再小众。当然一些“曲高和寡”的影视、歌曲、书籍内容仍旧还有小清新和小众的感觉,还有几分豆瓣风味。

其实说豆瓣,也是在说知乎和简书。豆瓣基本还只是书籍、电影和音乐之类的,知乎是“十万个为什么”与“十万个是什么”的集合体。平台的开放,以及内容的无所不包,加上营销价值的逐渐凸显,体验也会变得越来越难控制。营销,这东西,真是个会让企业既爱又恨的东西,当没有价值时,更谈不上营销价值,当营销人都盯上你时,说明你的价值越大,同时也意味着你处在一个很微妙的危险关系当中,品质和体验控制、平衡成为平台发展的关键。

最近,我才意识到,为什么每个企业都需要自己的口号或使命宣言、宗旨、愿景之类的东西。这是企业跟自己强调,不管以后如何发展、如何变化,都别忘初心,也别迷失方向、更别偏离轨道、失去控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