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爱父母的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世人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名言金句,而这些文化精粹中我印象最深的莫不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一句了,因为这句话最让人害怕。
第一次听见这句话时,不甚懂其意,只觉得用字动感,格式整齐,付之一笑。等到看见别人声泪俱下的哀伤时,才忽然觉得原来人世间传承中的最大悲哀莫不过于如此了。
还记得前些年,电视上有一句非常热火的句子,那就是“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句话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嘲讽了多少无动于衷的心思,只知道听懂了的人乐于学以致用,善于以此教化,而不懂或是不愿懂的人,噗嗤以鼻,以己为荣。
其实,人类在孝顺面前最不需要文化,一切的爱皆来源于内心。这种爱就像父母对子女的永远注视,无限的关怀一样,需要用心来保证,用人生长度来维持。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以前甚至是现在,我都觉得,一个人的心中只要还装有父母祖辈,那么不管他再怎么穷凶极恶,那么他在这个世界上都不算一文不值。至少在他认罪伏法时,还有人会唏嘘一句“可惜了,要是不走错道,还是个大孝子呢?。”
当然说这些我的本意并不在于说孝子就可以作恶多端,相反我想说,孝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指南针,它能够让你弄清方向,明白得失。所以毫不夸张的来讲百善孝为先,很大程度上拯救了人性,点拨些了困惑,拉回了大批偏执的人生。
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调,和谐社会,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其实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子女正确对待父母的重要性。一般来讲,一个家庭中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所以只有当孩子也能让父母感受到安全和老有所依感时,整个家庭才能少却抱怨,少却无谓的争端,才能留下温馨的幸福。
世界上最不对等的公式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心思,他们总是为了下一代倾尽所有,却从不会要求孩子对自己竭尽全力。通常他们所求的无非是一个电话的慰问,一趟回家的探望。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一个笑脸。可真为着这句话时他们可以提前大半天守候在电话旁,也可以十天半个月里准备好迎接,这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养育之恩。
养育之恩在我们还未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了,延续于他们的一辈子,那么我们呢?作为孩子,我们对于父母的爱又是在何时才有的?你又能将它贯穿多少个年轮?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着要胸怀大志,要胸有沟壑。所以我们常常“理所当然”的放下了父母去追逐自己所谓的未来,慢慢的就忘却了也要把父母纳入到这场追逐之旅来的天经地义。多少年后等我们回过头来时才会发现父母两鬓的白发再也变不了黑了,弯曲的腰背再也挺不直了,摇晃的牙齿再也不能坚固如初了,被伤透的心再也缝合不了。
岁月的写照下,我慢慢的明白了自己对于那句话的害怕源于何处。既害怕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害怕于自己的缺心少肺,也害怕于自己的后知后觉。
父母是世界上最能容忍的人,所以不会像世人控诉不孝子孙的罪孽。
父母是世界上要求最少的人,所以不会像子女计较他们的无动于衷。
父母是世界上最不会撒娇的人,所以不会像子女抱怨的他们疏忽大意。
由此我们以父母之盾,不断伸展着自己之长矛。
由此世人有了害怕,有了遗憾。
当下我很庆幸,庆幸父母健在,我只愿他们安康,我想这也是我不再害怕的最好药石了吧。
最好的子女爱,是在我们懂事之初就明父母恩,暖父母心,助父母力,并且终身不渝。
最好的子女爱,是如小桥流水般绵绵不绝,淡雅却常常散发馨香。
最好的子女爱,是不拆穿父母的谎言,却能终止谎言。
其实最好的子女爱,还是明白即行动,深情在平常。
所以,不在空恐切吧,在家时揉揉父母的肩,煮饭时问问父母的牙口,做菜时想想父母的喜好,买衣服时试试父母的尺寸,在外时问问父母的喜怒哀乐,逛街时牵牵父母的手,如此满园才能满天星,照暖人心脾。
做一个爱父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