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废”的破解之道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程瑞礼: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作文大家至理名言。可见,想要成为一名有所成的写者,没有一生苦读、博览群书,是肯定不行的。
因此,各大写作课堂,第一堂课老师都会首先抛出一个观点,那就是
—多读多写。
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常常会发现一个与我们认知相反的现象,大多数人都陷入了读了许多但写作水平依然平平的死循环,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真正把书内化,简而言之,就是没读懂、没读通。
之前看过一本书,书中按照读书的收益不同,将读书分为了三种境界:
第一种,最基础的境界,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了解字面意义。
第二种,读懂文章是怎么写,重点在于结构、语言的分析。
当你阅读一篇文章时不妨问问自己以下八个问题:
1.作者是怎样选题的?
2.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论点是怎样被论证的?
4.文章结构是怎么安排的?
5.论据是怎样选择的?
6.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是怎样搭配的?
7.具体问题是怎样分析的?
8.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条件,可以将上述问题列成一个读书清单,逐一写下答案,帮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同时,更加深度地解析文章的思路和构架。
第三种,问问自己会怎么写。这个就是实践阶段了。
以上三种关系是层层递进的,从写了什么到该怎么写,最后落脚于我该如何写,这样反复练习实践后,相信你将彻底走出读了许多仍写不好文章的怪圈。
这里在介绍一个日常实践练习的好方法。
第1步,找一本与你工作相关的报纸、杂志或者文件,只看题目,初级练习时可看每段大标题,了解这篇文章是讲什么工作的。
第2步,把书合上,在一张A4纸上列出自己根据所看标题拟写的提纲,每个大标题下面一定要细化几个小的方面,明确每个标题该写什么内容,并写出5至7句开头。
第3步,把自己列好的提纲与刚开始找到的文章框架进行比较,重点看哪些问题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哪些是自己写了,但作者却并没有写的,思考作者没有写的原因。
第4步,翻一下最初找到文章承上启下的文字,看看有没有亮点、出彩的词语,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