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们的焦虑?
焦虑,现下人们体会到焦虑情绪的时候越来越多。背后来自个体的,来自社会的诸多原因。
如何减少焦虑?当我们位于问题的起点时,我们总是隐隐期待着可以消灭它,把它视为洪水猛兽,将它与世间所有带有恶的符号相联系。
受到因果思维的影响,当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时,总会去寻找它的源头。同样,焦虑也必然有一个源头。我焦虑是因为我将要去做一个报告,我焦虑是因为考试即将来临,我焦虑是因为我感受到身体不舒服……各式各样的原因,甚至有时候这些原因交杂在一起,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捉摸。
那么如何解决问题呢?把源头消灭不就可以了?就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能量公式,最本质的原则性的东西往往最简单。而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起来!当一个人尝试去解决问题时,他便已经处于行动的状态了,就像一台汽车的发动机已经开启了。
难就难在,我们通常看不清、找不到源头;难就难在,我们自己也沉浸在当下的情绪当中,并没有进入到解决问题的状态。
举一个例子,我感受到焦虑是因为“提交作业的期限快到了”,这个想法让我感受到焦虑,即念头---焦虑。如果这个时候,我积极地开始着手完成作业,那么从完成度上说,随着完成度的提高,导致我焦虑的源头就逐渐失去其效力,即“提交作业的期限快到了,但我也要完成了”;从行动上说,当我们的认知资源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件事情时,就进入到一种“心流”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关于“提交作业的期限快到了”的所有想法、念头会按下暂停键,因为你没时间、没精力去想,这个时候导致焦虑的源头就消失了!
当然,总有人能找到一个反例:我感受身体不舒服,于是我焦虑,然后我积极地就医,而且我也明确知道我的病能治好,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感到焦虑。在这个例子当中,焦虑的源头是身体的疾病,即疾病(不舒服)---焦虑。那么,在医治的过程中,不舒服的感受仍然会存在,源头仍然存在,因此还是会感受到焦虑。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具有慢性疾病的病人总是伴有一定的焦虑和抑郁。
那是否意味着,如果结局已定(一定能治好)的情况下,一切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在这个例子当中,当然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不能因此以偏概全,认为所有问题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因为,在生病的这个例子当中,时间被当作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法子往往不止一种。
进一步细想,是否在源头没有被消灭的时候,个体一定会感受到焦虑呢?是否在我的病没治好之前,我就一定会感受到焦虑呢?答案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也不必为此感到遗憾。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焦虑是我们的本能,就像看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一样的无条件反射。远古时候,在面对像老虎等急性应激源时,人类的交感神经系统会快速被激活,人的心跳加速、口干舌燥、冒冷汗……这些都会使人进入到“战或逃”的状态当中。也就是,极大限度地激活了人的潜能以及调度当前所有资源来应对危机。因此,焦虑有它存在的意义并且已经被写入了我们的基因。
到这一步,我们得出只要源头还存在,焦虑是不能被消灭的。那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是防止自己因为这部分焦虑而产生的二次焦虑。有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自己焦虑,于是就更焦虑了。这不仅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且容易导致拖延和逃避。而拖延和逃避并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于是当我意识到随着提交作业日期的逼近,我的进度依然感人时,我就会更加焦虑。因此,我们的突破点在于自己意想出来的那一部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