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驴辑•读书笔记读书笔记Hello再会

《付费 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读书笔记

2018-04-01  本文已影响177人  马小驴

《付费 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读书笔记 BY 马小驴(版权所有)

书籍外观

【马驴注】
不管你是否接受,以付费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而正确认识这样的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了解自己怎样借助这一时代的平台等工具实现发展,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
《付费》一书,对知识经济、知识社会进行了分析,从这本书中可以了解到知识经济本身的大致情况,了解到目前的知识产品,了解到知识平台的角色和作用,了解到知识个体的价值和定位,学会成为精明的知识消费者,最终在目前初见端倪的知识付费时代取得先机。

前言部分

知识经济的定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彼得·鲁德克关注的是管理,在他看来,提供知识,以找到应用现有知识创造效益的最佳方法,就是管理。

【马驴注】知识不会自然变成效益。需要正确的管理,才能实现知识到效益的转化。

在互联网中,特别是在与信息和知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中,我们支付的方式有三种:金钱、时间和社交货币。

【马驴注】互联网中我们支付的成本不只是金钱,还有时间和社交货币。其中,时间我们相对比较熟悉,在知识付费中我们自己必须要考虑到时间成本才能衡量本次交易的实际价值(如果不能充分节约时间,这次交易就可能是赔本的),而社交货币的价值更加难以衡量,如果没有社交货币,自己可能无法接触到一些知识。所以三种货币都应该有所积累。

第一篇 知识经济

第1章,互联网知识经济元年

书中列举了重要的历史节点:

对「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加以重构:联盟化

互联网知识经济,将重构个人与企业的关系。

过去人们作为员工,将知识售卖给企业或者组织。知识在企业或组织中凝结成产品和服务。组织是知识变成实践、实现价值的放大器。

现在,互联网平台正把部分个体和企业的关系,从雇佣变成联盟。

互联网平台赋能给个体,也将个体从组织中解放出来。

【马驴注】 这样理解。以前个体离开组织,就无法产生价值,组织是个体与知识转换为产品所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互联网平台的存在,使得个体即使离开传统的组织,也能产生有价值的内容,实现商业化。互联网平台把个人和企业实现了分离。
从联盟的角度看,企业通过个人,做出以前做不到的事;个人通过企业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他们中间不再是单独的依赖关系,而是互相促进的一种合作关系。这样的原理可以参考《联盟》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去理解。

互联网知识经济,背后是产业结构变化

互联网知识经济中出现的不只是各类付费知识产品,其背后是产业结构的变化。

现在的产业结构是这样的平台型产业格局:

  1. 知识生产者。
  2. 互联网知识平台。
  3. 知识消费者。

其背后是信息与知识的三个主要领域(媒体,内容和教育)的界限正在消融。

【马驴注】意思是媒体内容和教育这三部分已经不再是以前互不相关的关系,已经组合起来了。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生产者平台和消费者的不同身份。

知识极客——中坚力量

知识极客(知识匠人),他们正在成为互联网知识社会的中坚力量。

更多知识个体在寻找新的学习求知的方式,消除焦虑的方式,使用知识的方式,发挥自身创意潜能的方式。

【马驴注】可以理解为,这些是人们学习知识的几个主要动力。

互联网知识平台——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的引擎

在互联网知识平台上,人们交换的是知识产品与服务,新知识产品与服务,很多是由平台推动的。生产者-平台-消费者 这样的格局,在互联网知识经济与社会中,他的新产业格局是:知识极客 - 互联网知识平台 - 知识消费者。

其中,互联网平台是继市场,企业之后的第三种主要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

  1. 互联网平台是连接者,匹配者和市场机制设计者。
  2. 互联网平台是互联网经济的引擎。
  3. 互联网知识平台是互联网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的引擎。

书中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平台。比如知乎,在行与分答,喜马拉雅FM,罗辑思维与得到,混沌研习社,吴晓波频道。

本书的定位和主要话题:

书籍定位: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的互联网指南。

书中要谈论四个话题。

【马驴注】这里指出了本书的主要结构,包括四个话题,以及本书的基本定位:作为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的互联网指南。

第一个话题,知识平台是互联网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的引擎。

除了作为互联网双边平台要承担的连接者,匹配者和市场机制设计者的角色之外,互联网知识平台要承担四种关键的角色。

  1. 产品化,负责把知识变成产品与服务。
  2. 格式化,提供互联网工具,处理新的信息格式。
  3. 工具化,将知识变成工具,让我们更容易的把知识投入应用。
  4. 商业化,协助平台上的知识生产者获得收入,以商业方式促进市场和生态的发展。

【马驴注】 对这部分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现在互联网知识平台,对知识的传播起到了支持和服务的作用。好的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效的实现商业化,经济化。而互联网平台是否有效,也可以看他是否以商业方式促进了知识的变现。

第二个话题,如何把知识转化成产品和服务?

后面会详细说明。

第三个话题,知识极客,是知识经济中的中坚力量。

知识极客有以下五种。

【马驴注】对这里的理解是这样的:
(1)对于个人来说,可以选择成为知识原创者,或者知识传播着。
(2)对于互联网知识平台的工作人员,主要是知识产品经理、知识经济人的角色。
(3)知识价值领袖不是想成为就能成为的。
所以,如果是个人身份加入知识付费领域的,就可以考虑自己的定位是知识的原创者,还是传播者?其他类似。

第四个话题,在互联网知识浪潮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变成精明的知识消费者,其中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要做精明的消费者,而不要错误的消费知识产品。因为这消耗的不仅是金钱,更有我们的时间,以及社交货币。

第2章,当我们说互联网知识经济时,我们在说什么

三种业务形态与三个分析工具

  1. 知识产品矩阵,是知识产品服务的定位工具,由两个维度组成,产品的交互方式是什么样的?产品的目标是收入还是用户?
  2. 商业知识画布,包括七个部分。平台产品,知识生产者,知识消费者,资源方,商业化产品,生产型社群,消费型社群。
  3. 个人知识支柱,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关键是找到智慧的支柱,这个工具旨在帮助个人确认自己的知识基础。

互联网知识经济的三种业务形态:媒体、内容和教育

面向个人的信息与知识产品有三种主要形态,一媒体,二内容,三教育。

媒体的重点是传播,内容是交付知识产品,教育是把个体带入学习过程。

现在这三者之间的界限消融了。

除了这三种业务分类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分类方法,包括三种业务类型,一内容,制作创意的数据。二包装聚合,市场营销与推广,分销批发。三零售配送到最终客户。

如何面对现在看似大量不专业的产品

很多站在自己过去专业立场上的人,非常不适应。他们看到各种低品质、不专业的产品,试图证明新事物是错的,原来的是对的,更好的。

【马驴注】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作为研究生出身的做经历过长时间的科研学术锻炼,所以也看到现在市面上很多并不专业、并不系统化(甚至胡说八道)的知识产品,感觉只是在捞钱,而零零碎碎的东西也不会对人有多大的价值。
但实际上,这样的思考本身也是脱离于时代的,我应该正面去理解现在的产品在人们有效的价值方面有什么作用,自己应该怎样利用这样的时代趋势,做出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事情,而不是单纯的去感觉现在的不专业,而仅仅去反对这样的情况。
利用大势是重要的。接受并找到可切入的点是应该具备的基本思考方式。

互联网经济的四个要素:品牌、内容生产、社群、平台技术

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四个要素,一品牌,二内容生产,三社群,四平台技术。是这四个要素共同组成了三种业务形态(包括媒体、内容和教育)。

在互联网知识经济中,品牌和内容生产两个要素依然非常重要,品牌可以是机构品牌,也可能是人格化品牌,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信息与知识产品在购买前是无法判断价值的,需要强品牌背书。

【马驴注】需要注意,知识产品和信息本身需要时间和成本才能消化,而且不一定可以消化。但是人们在消化之前就选择了这样的产品,所以。必须要有强大的品牌背书作为支撑。类似地,在知识与产品转化为经济之前,必须做好个人的品牌建设。

社群的天然属性是非营利性质。组织、社群的发展,需要大量热情的志愿者,互联网的社群也没有改变这一点。由社群要素出发和内容生产要素出发所形成的产品与服务,也会呈现较大的差异。

【马驴注】社群是非盈利性质的。热情的志愿者是重要因素。社群在互联网知识经济中有重要作用,所以相应的运营也需要额外关注。对于不擅长处理这样事情的人,果然还是要与擅长的人协作配合。

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商业模式:产品模式与收入模式。

互联网商业模式是以获得用户为核心,再将用户价值商业变现的模式。

或者说商业模式是产品模式,加收入模式。

抽取提成是二者合一的方式,而免费加增值是二者分离的方式。

【马驴注】抽取提成的方式比较古老,未来的趋势是免费加增值服务。

分析知识经济的工具

在后面第五章讲解了知识产品矩阵。第七章讲解了知识商业画布。第十章讲解了个人知识支柱。这三个都是分析知识经济的工具。

【马驴注】分别对应后面第二篇到第四篇。

第五章的知识产品矩阵,用于“个人知识产品”的定位;

第七章的“知识商业画布”是知识平台的分析工具;

第十章的个人知识支柱,用于从个人角度分析。

知识的产品化: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

知识的创造与消费包括四个阶段。

  1. 知识创造,
  2. 知识产品化。
  3. 知识消费
  4. 知识应用。

其中“知识产品化”是互联网知识经济极其关键的环节,消费者在知识市场中所购买的,并不是知识,而是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知识。用户其实是在为「知识」和「知识服务」付费。

【马驴注】对这里的理解是,用户其实是在为知识和服务付费,所以决定这里的服务价值的关键是对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转化的越好,客户越容易吸收,那么这样的知识产品就越有价值。

第二篇,个人知识产品

第3章,重新理解知识

知识的特点:向实干转化,其价值随时间下降,具有主观性。

知识从存在变成了实干。

知识与智慧的价值是不稳定的,它们会随着时间快速下降。

知识与智慧的价值,现在是具有独立性质的主观价值。比如说广告可以提高商品与服务工作本身的主观价值,而并不会提高商品本身的价值。

【马驴注】这里的知识不是普遍真理,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可实践知识,具有直接解决问题的实用价值。知道这些以后,应该认识到需要尽快将实用化的知识用起来,而不是堆积起来,否则就会很快贬值到一文不值;知识的价值主观性越来越高,需要做类似于广告的工作,来提高消费者对个人知识产品的需求强度。

场景知识:面向个人提供知识产品与服务的前提。

哈耶克认为,知识分为通用的科学知识,和特定时间及地点的场景知识。场景的变化,不断的重新定义不同个体所持知识的相对优势。

场景知识永远不会以集中或整体知识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散的,不完整的,甚至常常矛盾的知识形式存在。

认识到场景知识的价值,是面向个人提供知识产品与服务的认知基础。

书中提到,当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我们是说,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创造知识的过程。只不过我们所创造的知识,不一定是通用的知识,而可能是哈耶克所说的「有场景的知识」,只适用于我们自己,只适用于我们当时当地所处的场景,也就是说,我们所创造的是专门针对自己的个人场景知识。

【马驴注】知识从普适通用性,具体到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知识,就会转变为有场景的知识,很多技能都是不能系统化通用化的具体场景知识,这些对解决「实践问题」非常有价值。老师傅们不一定有深刻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知识非常丰富,可以解决问题,就是这样类似的情况。
对于运用也是,应该深刻认识到有场景的知识的价值,并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整理和积累,运用于具体实践中。对于其他人这样的知识应该找到合理的学习(挖掘)方法。
场景知识,是「对个人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最主要知识产品」。场景知识的特点在于面向个人,而且不通用,是特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具有通用性和真理性。
另外,需要认识到正因为它是针对于个人和具体问题的,所以在这个特定的领域,它也具有高度的竞争力。

第4章,新的知识产品形态

新媒体:处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位置

互联网上的新媒体处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位置。产生了以下变化:

  1. 以新媒体,自媒体为名的新型媒体机构出现。
  2. 自媒体选择走向内容电商,也就是通过内容做实物电商相关业务。
  3. 企业选择进行基于内容的营销,包括自己设立生产内容的部门和运营社交网络账号,如微博微信公众号。

新知识产品形态之一,直接售卖内容。

过去内容的售卖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媒体订阅方式,二是免费增值方式。互联网上可以把内容实现拆分,让用户只买他们想要的,而不需要打包购买一些不想要的东西。

付费年度订阅专栏是很关键的产品模式创新。

新知识产品形态之二:教育产品创新

教育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是讲座,讲座,开阔视野,通常不要求结果。

第二类是课程,课程是体系化的,有清晰的目标要求,深度参与,有压力,有考核,也可以说是“双环学习“,强调对造成现状的原因进行反思。

【马驴注】要区分这两类产品对“结果“的要求程度,相应的也可以对自己选择产品的角度进行指导。想要增加了解的,选择第一类产品;想要切实达到目标的,选择第二类体系化课程。

新的教育产品主要有五类。

包括:

  1. 线下大课
  2. 一对一线下面谈。
  3. 在线讲座
  4. 线上训练营
  5. 软件辅助课程。

新知识产品形态之三,社群化学习。

大规模社群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书中列举了国内与商业读书有关的社群有拆书帮,碳9学社,中国创业者社群 workface, 笔记侠的笔记达人社群等。

【马驴注】这里的内容,可以作为社群运营的检查清单。

第5章 知识产品矩阵:产品与服务设计工具

本章讨论了知识付费什么知识,什么形式,什么效果?

知识产品矩阵,分析知识产品与服务的工具。

知识付费谁在付费,为什么付费?

知识要经过包装、转化,才有价值

知识只有变成产品和服务,能够帮人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价值的转移,才可以定价销售。知识无法买卖,能买卖的都是经过包装的知识。

一本书要读好,需要好多个小时,而一个45分钟的在线课程,加上五分钟的一对一问答,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形式越来越重要,很多知识产品形式取代内容,成为征服用户的第一要素。

【马驴注】对这里的理解是,知识必须能帮人解决问题。对知识经过合理的包装,让人更好的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就拥有了价值。
好的形式可以有效征服客户。现在客户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主要来自形式,尤其是在可选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赏心悦目+容易理解,那么这样的产品就容易征服消费者。
所以,对「如何转化知识」进行分析,就需要用到后面「知识产品矩阵」这一工具了。

知识与信息的三类划分法

将知识与信息界定为三类。

  1. 客观事实,媒体和数据库产品主要是这一类。
  2. 主观观点,部分收费知识产品提供的是这一类。
  3. 技能,包括专业判断或技术诀窍,用户付费意愿强烈的是这一类。

(注: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方法,因为没什么特殊价值,我就不写在这里了)

知识产品矩阵:分析知识产品与服务的工具。

包括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产品的交付方式是什么样的?从单次交付到连续交付。

第二个维度,产品的目标是收入还是用户?如果主要目标是收入,是商业化产品,如果主要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是用户产品。

知识产品矩阵

除此以外,讨论产品的时候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的维度。这些可以算是知识产品矩阵的附加维度,比如是线上还是线下,随便向企业还是面向个人,是平台内容提供商还是第三方服务商?是媒体业务,内容业务还是教育业务?

知识产品矩阵,可以帮我们做产品决策,我们在做产品决策时要考虑四点,包括脉络位置,目的和运转逻辑。

【马驴注】知识产品都是需要不断的设计和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迭代的。所以对于运转逻辑和具体的形式,不是一定要在最开始就规划好。需要规划的重点是产品本身的定位。

谁在付费?为什么付费?知识付费用户分析

书中说,目前正是产品的主流消费仍然在线下。比如学生创业者,职场新人和需要积累经验的妈妈。他们不断寻找可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产品,不断检验学习效果,并在达成目标之后迅速离去。这一类用户更加关注结果。

第二类用户对于长时间学习中提升自我素质更感兴趣。

这一类用户更看重产品对自身的长期影响。

第三个用户试图通过“分答“或”在行“等建立社交关系,或者寻找销售线索。他们并不应该作为现阶段知识产品的主流用户。

第三篇 知识平台

第6章:知识平台的四个角色

互联网平台的四个角色:

互联网平台是技术驱动的双边市场平台,他们是连接者、匹配者和市场机制设计者。

  1. 产品化,把知识转化为产品与服务。产品的关键问题是产品形态是什么?产品价值是什么?
  2. 格式化,创造新格式,或将新格式发扬光大。产品化与格式化,都需要关注核心价值单元。
  3. 工具化,将知识转化为工具。
  4. 商业化,创造价值,分配价值,获取价值。

平台角色之一:产品化,把知识转化为产品与服务。

目前比较看重的是产品化知识,变现的本质是把知识变成产品与服务,满足知识消费者的需求,也让知识生产者获得收益。

具体来说,可以把知识转化为一本书一门课,一个音频节目,一个付费订阅专栏。

由平台推动的产品形态,由于有系统化的支撑,往往能够在数量上快速扩张,形成规模化效应。

【马驴注】对这里的理解是,与其个人奋斗,个人建设不如利用好平台,快速扩张。

产品的关键问题是产品形态是什么?产品价值是什么?

这是产品的形态,可按媒体内容和教育三种业务分,每种业务下的产品形态又有各有不同。

  1. 媒体形态的产品,比如报纸杂志,大型会议展览活动,科技博客,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微博,自媒体账号条漫网络脱口秀,移动短视频等。
  2. 内容形态的产品有印刷书,电子书,有声书图书,图书解读本,网络文学,免费音频节目,付费音频,付费电视剧或电影,付费订阅专栏等。
  3. 教育形态的产品有线下小班课,谢谢大客线下实战营moc视频公开课,线上视频录播课线上视频直播课,线上视频讲座,移动视频直播,线下一对一面谈,线上一对一培训,微信群直播,微信群训练营等。

书中指出,从目前的认知和实践看,产品设计至少要重视产品的如下三方面特性。

  1. 生成性和原生性价值,指的是产品在交易时产生的特性或本质。这是人们付费的主要因素。简单来说,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
  2. 替用户节省时间,关注时间价值。未来好的产品是节省用户时间,而不是消耗用户时间,节省用户时间有两种方式,形式上节省和内容上节省。
  3. 要注重知识产品的解读难度。所有的知识产品在给用户的时候都是不完整的,用户需要解读,把它变成完整的产品。所以为产品重新划定完成与未完成之间的分隔线,确定合理的解读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解读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用户看内容的时间变得碎片化,对此要做出一些娱乐化的内容,第二由弱反馈变成了强反馈,现在的反馈变得越来越容易,而最明显的就是直播的方式。

平台角色之二:格式化,创造新格式,将新格式发扬光大。

格式化是平台,创造全新的格式,或者顺应互联网的潮流,将某种格式发扬光大。比如分答平台,其交易的不是产品化的知识,而是格式化的知识。

【马驴注】这部分知识对平台来说可能有价值,从商业的角度,类似于标准化,对于提高门槛、增加价值有意义。但对用户来说,暂时看不出意义来。

平台角色之三:工具化,将知识转化为工具。

平台需要将知识转化为工具,使知识达到从存在到实干的跳跃。

我们的商品其实就是包含了大量知识,并实现了工具化的产品。

在互联网中,将知识转化为工具,有两种主要的途径。

  1. 将知识转化为陪伴型的教练。比如体育运动领域的Keep。
  2. 将知识转化为软件工具,比如会计软件进存销软件客户管理软件等。

我们可以看到产品的服务化,商品的服务化,以及订阅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互联网知识经济中,将知识变成工具,还是一种概念。

平台角色之四:商业化,创造价值,分配价值,获取价值。

第一,构建由生产者,平台,消费者组成的市场。这是平台,通常以互联网产品来协助之时,即刻和支持消费者,完成知识生产,知识销售,知识消费的闭环。

第二,平台可能需要独立完成某个事,某个品类的市场环境,构建全过程。包括定义格式,定义产品,培育生产者,教育用户等。

第三,平台通常协助基本的销售,收款等商务流程。

第7章,知识商业画布

知识商业画布:分析业务逻辑

知识商业画布是协助回答我的业务逻辑是什么的工具。包括七个部分。

  1. 平台/产品,我们分析的是知识平台,还是知识产品公司?
  2. 知识生产者,信息与知识的生产者。
  3. 知识消费者。
  4. 资源方,平台或产品的资源方。
  5. 商业化产品,目标是获取收入的产品。
  6. 生产型社群,由生产者组成的人的社区群体。
  7. 消费型社群,是由消费者组成的人的群体。

回答关于我的业务逻辑是什么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入手。

  1. 我的业务是什么?是媒体内容教育,还是其若干元素的组合?
  2. 我的产品是什么?我们可以用知识产品矩阵来协助进行分析。
  3. 我的业务逻辑是什么?各个元素怎么组合?如何形成产出产品与服务的系统?
  4. 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马驴注】这是知识商业化的思考角度,对这些角度入手,从而实现商业化的初步分析。

第8章,知识经济的商业模式

知识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的收入模式:卖广告,卖货,卖知识。

平台的主要收入模式:广告、交易佣金,增值服务。

本章重点讨论的是知识生产商和知识平台的商业模式。第九章会讨论,这是个体与知识平台的关系,正是平台使得知识个体可以离开机构和组织,直接通过互联网提供产品与服务。

产品模式和收入模式的分离

传统的商品或服务公司来说,产品模式和收入模式是一体的,他们都是售出商品获得收入,提供服务,获得收入。但是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平台型公司,典型的商业模式是把产品模式和收入模式分开的。产品模式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产品获取大量的用户,服务好用户。收入模式是设计商业化的产品来获得收入。

在互联网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变现。变现就是把现有的作为成现金收入。

对这里的理解是,互联网就像电视台一样,做的东西本身不一定是赚钱的。可以通过广告之类的方式来获得收入。

传统媒体是管道,互联网知识平台是平台

企业可以看成是一个管道。资源在这个管道中向下一个环节流动时产生增值。创造价值的是企业,企业的生产设施以及员工。

传统媒体更接近于管道,他同时做四个环节,品牌构建,内容生产,渠道发行,广告营销。

互联网知识平台,让传统媒体变成仅包括品牌构建和内容生产两个环节的“内容供应商”。互联网平台出现之后,媒体的广告业务受到影响,传统的机构走向了通过会展获得收入的方式。

【马驴注】通过这里理解互联网知识平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抽佣方式、增值服务方式:

一般来说,平台获得收入的方式有两种。

  1. 每单抽取佣金的方式。对于每一笔交易都抽取一定的提成。但是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削弱平台的成长,所以在发展期,平台很可能不采用这样的方式,甚至还会提供补贴。

  2. 增值服务方式。媒体,线上社区,线下社群等,他们交换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与声誉,所以这样的方式往往要通过增值服务来获得收入。这种方式是更加着眼于长期的方式。

【马驴注】结合前面的内容可以这样理解:对于获得就有价值的类似于信息的服务,可以用每单抽取佣金的方式;对于技能获得这样需要过程和引导的东西,应该采用增值服务的方式比较好。

知识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的收入模式:卖广告,卖货,卖知识。

书中说罗振宇在演讲中对自媒体表示,千万不要做广告挣钱。对于新出现的机构化,新媒体和自媒体来说,进入广告界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卖广告:

卖货:售卖实物商品

在其中最常见的标准化的是图书。自媒体在线售卖第三方的专业服务,如旅游产品,也可以归入这一类。

卖知识:

知识平台的主要收入模式:广告,交易佣金,增值服务。

在获得影响力之后,媒体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收益。

【马驴注】对比可知,平台的收入模式可以是广告,但知识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商尽量不要从广告的角度入手。

第四篇 知识个体

第9章,知识极客与知识匠人:五种知识生产者

五种类别的知识极客已经在前面说过了。包括

  1. 知识原创者
  2. 知识传播者
  3. 知识产品经理
  4. 知识经纪人
  5. 知识价值领袖

【马驴注】明确自己的角色,在互联网知识经济中非常重要。前两个是作为知识源头方可以称为的角色;中间两个是知识推进者的角色;最后一个可遇不可求。

(1)知识原创者:塔尖的少数人。

书中说,只要有一千个铁杆粉丝,他们创造的价值就可以支持一个人的创作成本。

【马驴注】反过来也可以这样理解:知识原创者的门槛非常高,一开始建议从知识传播者的角度入手。

(2)知识传播者:知识经济的主流人群。

在信息与知识领域,解读者,传播者一直是人数最多的角色。

在很多领域,都有人宣称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其中少部分的确是,但多数只是一种传播手法。

【马驴注】作为知识传播者,可以不断的获得收入,获得进步,获得知识的积累,而且难度也比支持原创者要低,所以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

  1. 解读知识,以他自己作为载体,理解高浓度艰深的知识,将它变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
  2. 传授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习者。
  3. 传播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易传播的内容,扩大知识的影响面,吸引人去深入学习,传播知识,有很大的娱乐成分。

(3)知识产品经理:管理商品与构建系统的人

下面要讲的知识产品经理和知识经纪人,是互联网知识经济的推动者。

对“知识产品经理”的理解:

产品经理的说法源自宝洁,是全面负责一款商品的人,确定开发何种商品,组织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和销售,并且负责一款产品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收益。

到了互联网时代,产品经理负责产品设计管理,或协调开发过程,并推动后续运营和持续迭代。所谓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强调的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全局的去看产品。

在互联网知识经济中,借用产品经理这个词,包括上述讨论中关于产品经理的两种含义。一个是管理一款商品的人,另一个是构建一个系统的人。

【马驴注】知识产品经理从定义上比较类似于知识经济平台的工作人员。

(4)知识经纪人:实现商业价值的人

知识经纪人他们负责营销和销售知识,产品实现知识的商业价值。

要点:

(5)知识价值领袖:关注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人。

所谓知识价值领袖,就是那些创造巨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人。他们更关注于价值,可能是社会价值或者商业价值。

这些人有的可能创造或传播了革命性的概念,有的可能创造出巨大社会价值的知识平台和知识体,也有的可能创造出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知识公司。

第10章,如何做一个精明的知识消费者?

精明的知识消费者,要做好知识的选购、消化、使用

相比于商品和服务我们只要选购就可以,我们要消费知识的话,需要选购,还要消化,还要使用。

知识的消费链条包括四个环节,知识创造,知识产品化,知识消化,知识使用。

要消费知识,我们通常需要很久之后才知道结果,知识产品的结果与期望不一致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所以要做一个精明的知识消费者,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消费能力,考虑好如何选购,如何消化,以及如何使用。

【马驴注】还记得前言吗?前言说过有三种支付方式,相应地提高知识消费的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时间、金钱和社交货币的浪费。

提高吸收知识的程度,需要提高自身认知水平

我们购买和消费知识产品与服务,对它的吸收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原有的认知水平。取决于我们的投入与努力程度,而不只取决于产品本身。

所以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身为知识消费者的素养。我们要了解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要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输出来学习,通过使用来学习,通过分享和交流来学习。

知识支柱:

书中提到了“知识支柱”的概念。

要考虑我自己的知识支柱有哪些?有什么已有的知识支柱值得被高效利用?我们要努力在学习中建立哪些新的知识支柱?

【马驴注】这些是获取新知识的必要积累。为了学习好一些知识,需要准备前期的基础知识,就是这个意思。

利用知识框架对抗碎片化

通过知识框架去对抗碎片化。

先建立必要的框架,然后才能更有效的接受,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

比如对创业者来说,可以建立的框架是

强化输出,强化知识的针对性转化

通过输出学习,通过使用学习

强调输出非常重要,在进行学习性的阅读时,要做摘要,整理思维导图,撰写阅读笔记,向他人介绍这本书,举办讲座系统的讲述。将知识投入使用,要做系统性的总结,向他人传授,为什么,怎么做?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马驴注】知识必须转化为适用于自己自身的切实有效的方案。做好这样的转化,才算是完成了知识的输入。类似于前面提到过的“场景知识”。 针对性问题的价值更高。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所以类似于分答的产品才受到关注。
完成知识的转化以后,通过输出和对方的互动,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从而进一步深入掌握知识。
输出可以迫使自己完成知识的场景化转化。

理解四种伪学习

四种伪学习:

第11章,知识的工具化:知识消费者的个人目标

观念性知识、工具性知识

这里要比较两个概念,一个是观念性的知识,它促进我们理解和思考。另一个是工具,让我们把理念变成实践。工具是迈向解决问题的一步,经过调试和改造的,适用于自己的工具,是最有价值的。

【马驴注】拿来用,用于实践,是作为知识消费者的主要目标。

一些工具化知识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商业模式画布,可以用于记录自己商业模式的迭代和进化过程,各个阶段的商业模式画布连起来就可以看到演变的过程。

商业模式画布

另一种方式是建立知识的检查清单,也就是将知识转换为列举了关键元素的清单,从而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工作。

可视化,也是可以尝试的一种方式。

【马驴注】其实这里商业模式画布不是重点,而是案例。
知识的工具化,可以理解为采用固定组织方式对知识加以运用。知识转化为工具的过程类似于建模。

第五篇 知识产品方法论

第12章,创造知识的完美半成品:优衣库和苹果公司的启示

互联网知识产品法则是创造完美的半成品:

【马驴注】通过这样的角度,也可以用来判断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到底哪个更有前途。比如印象笔记在用户反馈方面做得就比较好。某些笔记,现在在用户反馈方面已经完全废掉了,相应地其前途也岌岌可危。使用体验方面,很多软件做得比较好,很多软件的入门门槛过高。有没有真正把用户看成合作伙伴,也是产品以后发展前途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可以认为这四条是互相联合在一起的。

第13章,营造有意义的压力环境:商学院的启示

商学院售卖的是商业教育,设置了高门槛,需要考试面试证明自己有入学资格,成功入学之后,又用大量的课程案例来考验学生,完不成挑战就无法毕业。商学院的高门槛,高压力,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

知识产品这件事压力是必须的,这是因为学习知识的过程本来就是反人性的。压力是为了达成双方共同的目标。待在舒适的地方,你什么都学不到,让用户待在舒适的地方,用户只会遭遇学习的失败。

所以,当我们试图提供最高品质的知识产品时,我们必须进入高压力的领域。这是特殊的商品。优秀的知识产品,要做的不是讨好用户,而是给用户创造挑战的机会。

在最高等级的知识产品中,我们应该创造压力,创造有价值的压力,是让压力变得有意义。让用户自己去赋予压力,寻找意义,同时我们也要记住,不要用无意义的压力去烦恼客户。

【马驴注】对这里应该有深刻的理解,不是所有商品都应该没有门槛,适当增加门槛是做出精品并维持精品的重要方法。高品质的产品需要高门槛、高压力。

第14章,方法论,而非结论:麦肯锡的启示

信息与知识产品的五个进阶

咨询公司麦肯锡,卖给我们的服务是方法论。

相比于结论来说,方法论更加重要。

咨询公司售卖的不是建议。这样理解,律师售卖的是建议,因为你一定会照着律师的建议来做。但你不一定就照着咨询顾问的建议去做。有的咨询公司,会为项目带来一个明确的方法论,也就是一套成熟的技术产品开发方式。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比一个具体的建议要更有价值。

【马驴注】方法论是一系列系统化的方法,不一定要严格遵守,但这样的体系化有更多的价值,知识转化为方法论比转化为具体方法更有价值。所谓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与之类似。

第15章 协作更好:维基百科的启示

维基百科的关键词是大规模协作。凯文·凯利曾把分享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分享,第二层是合作,第三层是协作,第四层是集体主义。

构建整体性知识体的方法论包括。

【马驴注】协作可以产生独特的价值,而合理的方法才能形成有效的协作。这里列举了形成有效协作的一些要点。

结语 知识互联网的未来

书中指出,知识互联网以后会向着这样的角度发展:

未来的趋势是这样的,一方面,免费的知识分享覆盖范围会越来越广,数量会越来越多质量会越来越高。另外,新涌现的知识产品与服务,会成为知识创造与消费发展的新驱动力,最高品质的创作者将获得超高的回报。

在创造方面,过去创造知识的是个人,组织或企业。

未来互联网平台将成为知识创造机器,他创造的方式是赋予个体以能量。

面向个人的知识服务,与面向企业的知识服务所采取的逻辑是截然不同的。面向个人的知识产品与服务,目前所采取的逻辑更接近于传媒和娱乐,只提供产品与服务,不解决问题。面向企业的知识产品与服务所采取的逻辑是要解决问题的,甚至按效果付费。

【马驴注】要认识到面向个人与面向企业的知识服务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相应地,也要合理安排自己产品的形式。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