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我的地球往事财经·投资·理财

资本的作用

2018-08-23  本文已影响7人  90cc0de69eb3

1、一个早该有的想法

“小时候,快乐很简单;长大后,简单很快乐。”

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是的,当我们步入社会后,也就是成年人的世界,我们会突然发现有时候有太多的无奈和不得已。

甚至在无法控制的本能情绪反应上,你也必须要学会去控制——你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崩溃,得憋着,先把所有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妥当后,然后看看日程表,选一个“空闲”的时间再去崩溃。

“崩溃”,也是需要预约的。

每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都极度怀念过去沉迷在游戏里的感觉。因为在那里,所有的状况都用非常明确的指标标注了出来,我得到的反馈都是瞬时的,继而,我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数值来实时的调整动作,以达到最佳路径,从而防止事物走向崩溃的边缘。

这就如同身体的体检表一样,哪里出了问题,一目了然,对症下药即可。而在现实世界里,不要说指标了,有些事件连基本的反馈都没有。

没有反馈,意味着接受不到新信息,从而导致你处理事件的态度和动作通常都不是连续的——试想一下骑自行车,动作不连续会多么的尴尬和费力。

这或许也是我们时常感到焦虑和迷茫的原因吧:反馈不及时,指标缺失,我们就像在摸着石头过河。

于是,问题产生了。我是一个极度迷恋数据的人,又,这个世界暂时还没有进化到以数据全驱动的地步,所以, 想要把真实的世界数据化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无法数据化,自然也就没办法设计这个世界的各种指标,从而根据指标调整行动——开飞机在有仪表盘的驾驶舱和没有仪表盘的驾驶舱,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进一步,我们其实都深处在地狱里。

但是,总有小部分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穷思极想,殚精竭虑,找到了属于自己在人生这场游戏中的最主要指标,继而在未来的日子里奔跑得不那么苦逼与绝望。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投资界的乔布斯”。

他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曾经入选《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目前,桥水基金已经超越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历史上最钻钱的对冲基金,也是世界上当前资产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

在达利欧40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为自己开发的指标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几百条,都是他自己一点一滴总结出来的,这就相当于他人生中的仪表盘。在遇到各种事件事,根据仪表盘的指示,总能达到预期效果。

当我清醒过来,犹如被闪电击中一般,突然有一种“渡劫成功",重获新生的感觉。这之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开发自己的人生指标:

▪ 投资指标:行业潜力(市场)巨大,且,投资龙头企业或行业指数,采取定投策略。

▪ 工作指标:对于自身有长期成长性,且,成长因子拥有繁衍能力(即这个因子在往后的其它工作和生活中同样有用)。

▪ 朋友指标:不抱怨,且,自律,且,家庭和睦。

▪ 写作指标:放弃华丽的修辞,用简单的白话文说清楚一件事。

▪ 审美指标:简洁,留白。

▪ ......

在众多指标当中,有些指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其它指标都与其有相当程度的关联。就像番茄鸡蛋面,核心其实是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你可以只加鸡蛋不放番茄,也可以另加青菜,但面只能是面,否则这道料理的性质就变了。

这个指标,其实就是世界的玩法,如同在游戏中一样,你不按既定规则行事,永远也别想通关。

2、世界的玩法

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朋友都知道,这个世界的玩法一点也不复杂。

首先,我们的世界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因此,在人类社会中,竞争是常态,而如何竞争就是这个世界的主要玩法了。

这里有几种竞争方式,都是在世界中真实存在的。

▪ 有靠暴力竞争,比如为抢夺地盘国家跟国家之间的战争,两个人为了某一件事而打架。

▪ 有靠智力竞争,在哪儿能体现出来呢,高考,你分高就能读好的大学。

▪ 靠颜值竞争,像选美比赛。

▪ 靠社会地位,社会地位越高,你得到的东西就越多。

▪ 还有价高者得,比如拍卖,谁出的钱越多,这个东西就是谁的。

▪ ......

世界上还有很多的竞争方式,那哪种竞争方式是最公平的呢?

其实没有任何一种竞争方式是公平的,就拿暴力竞争来说,最有利当然是最会打架的,那种天生就力大无穷,虎背熊腰,他就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而如果是按智力来竞争,很明显有优势的,就是那些天生就智力超群的人。

既然所有的竞争方式都不是绝对公平的,你好像已经发现了,世界上其实大多数时候的竞争都是以货币来竞争的,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我有钱就能住豪宅,吃大餐。

这肯定也不是绝对公平的,那些赚钱能力强的人,或者说,自己的父辈祖辈,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的优势就会很大。

既然这样,为什么世界会选择这种竞争逻辑?

因为以货币这种竞争方式其实是一种双赢的办法。假设世界是以暴力竞争,我为了争夺一个资源,武功第一的那个人,可以得到这个资源,但是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却得不到任何好处。

可货币竞争就不一样,当我们以其作为竞争标准以后,世界首富当然能获得很多资源,但是其他人为了获得这些资源也是已经赚到钱了的,只是钱在这些资源上没用出去而已。

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竞争不光最有钱的那个人能得到好处,其他人也能得到好处,如果换做其他任何竞争方式的话,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另外,哪种竞争方式一旦确定下来,人们就会去迎合这种竞争方式。

以暴力竞争的话,人们就会拼命的去练武,那这个社会是发展不起来的。又比如颜值竞争,所有人都为了好看,全部去整容,可能整容行业会非常的发达,但是其他行业就没人去研究了。

按货币来竞争,赚钱的方式就有很多,任何人都可以用法律允许的方式为社会提高效率,并且能赚到钱,虽然这样并不能保证公平,但是能保证社会正常发展。所以,货币竞争可能是目前唯一一个,比较适合的竞争方式。

由此,“成为一个值钱的人”便是这个世界的玩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贱夫妻百事衰”。当你在某个时候说出“莫欺少年穷”这句话时,你一定同时间失去了某样东西,且,这样东西往往刻骨铭心。

“有钱了不起啊!”实际上是对自尊心的一种保护机制,并不是说给对方听的,而是用来安慰自己,防止自己不会产生“心理崩溃”。

但另一个赤裸裸的事实是——有钱就是牛逼。因为它是一个指标,一个证明你能玩过大多数人的指标,同时,也是能带动其它指标获益(显而易见)的关联指标。

3、认识资本的差异

首先,资本的量级决定了你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投资者。

在中国,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这里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假设甲有100万的闲钱(就“单个项目投资能力不低于100万元”来看,身为合格投资者的甲很大程度上是有能力同时投资若干个100万元的项目),乙有10万人民币的闲钱(这已经是优于大多数人的财务状况),其中间的差异是90万,也就是整整9倍。

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算。假设你每月税后到手1万元,除开必要开支,能存一半,5000块。一年下来也才总共6万,也就是说,你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弥补那90万的差异。

不要用“未来工资会涨”之类的话来反驳,采取静态分析其实是在照顾你,因为即便是你比甲的增长率高10倍,但就基础体量来看,你也只会被甲拉得越来越远——一万块10%的增长率,不及100万1%的增长率的收益,别人依然以10倍的实力秒杀你。

这还只是在“资本”单一维度上的碾压,之前说过,关联指标会带动其它指标的收益,因此,不光是在点对点的较量下你被碾压,而是在整个面上被碾压。

更为绝望的是,面与面组成的体,构成了你根本看不到的赛道,就像你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资者”,无法接触对冲基金,顶级投行的资产管理这些投资渠道一样,在资本的硬性约束下,已经被动了失去了许多机会。

和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真的很大,大到不是“有钱了不起啊”中的“了不起”就可以解决的事。

无论是世界观,价值观,思考方式,都有着天壤之别,但我们却没办法把每个人脑子中的这些东西量化出来,这些东西都是隐形的,无法比较。

而资本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是多是少,一目了然,这导致我们把注意力(更准确的应该说是嫉妒心)聚焦到了容易比较的事物,也就是金钱上,反而形成了“一叶障目”的奇怪结论——“不就是有点钱么!”

因此,“钱”不光是关联指标,也是一个综合指标。百米赛能跑进10秒,其背后反映的是一整套体系达到了某种标准,包括训练、饮食、作息、康复等。

找到了关键指标,接下来就可以对它进行详细分析。虽然钱可以被量化,但是单纯的看这个数值没有多大意义,就好比抛开风险谈收益的行为都是扯淡一样,我们还得把这个指标赋予到一个具体的维度上面——时间。

4、时间攻防战

一个指标(成为一个值钱的人)的意义并不是其本身,而是为了到达目的地。

我经常听到有些人抱怨:有了钱之后又能如何呢?就算这个世界的规则是“金钱至上”的,但我并不想通关啊,我就想在第一关待着,不也挺好么!

我先把这种抱怨放在一边,来聊聊人的终极梦想。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理想,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环游世界。虽然所有人希望做的事情不一样,但却有一个东西是一样的:当我想干什么的时候,我就可以干什么——我的时间完完全全可以自己支配。

我觉得这就是人的终极梦想。

你仔细想想,现在正在经历的时间有多少是属于你自己的。早起并不是自愿,而是要赚钱活着;想好好吃一顿大餐却由于忙碌的工作只能点外卖;下班回家已经是累得半死,除了睡觉(为了第二天早起)也没什么可以做的,虽然心里很想玩,但却没那个力气。

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假设你人生中每天的8个小时是受外界支配的,而另一个人小明24小时都可以自己支配,那么你相当于每天都比小明少活1/3。就单从时间长度上看,这意味着如果你和小明都是90岁入土,他却比你多活了整整30年。

这还不算你的时间在受外界支配结束后的附加影响,比如工作不顺心导致你本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变成了某种宣泄情绪的“垃圾时间”。

又,在“时间质量”上,“随心所欲”显然比“诚惶诚恐”要舒服得多。

更为残酷的一个事实是,通常能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人,也可以从其他人那里购买时间(这个我下面会详述)。如此看来,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时间还会进一步减少(被买走了),属于小明的时间还会进一步增多。表面上你活了90岁,实际上你可能连30岁都活不到,而小明则可以轻轻松松活到100岁——整整相差70年!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抱怨,这些人的抱怨完全没有“骂”到点子上。这根本就不是钱多钱少的事,“钱”只是指标,而指标所带来的收益才是重点:不光能完完全全消费自己的时间,而且还能把别人的时间买过来。

由于国民时间总值(GNT——GrossNationalTime)是恒定的,所以这就是个零和博弈——一个人的时间增多,必然意味着另一个人的时间减少。在<世界的玩法>已经讨论过,货币竞争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玩法,于是,一个人的值钱程度直接影响到他真正能拥有多少时间。

至此,你的认知还在“有钱没什么了不起”这个坑里吗?你真正失去的其实是自己的生命。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当你看着人生赛场上那一群人由于阶级的不同而起跑线相差巨大,你可能会为弱者抱不平,但最讽刺的是,你连成为那一群人的资格都没有,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想成为“时间掠夺者”,一方面防备着自己的时间被抢走,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抢走走别人的时间。

5、时间售卖者

当然,“时间掠夺者”只是一个遐想,一个最本能的冲动而已。

真实情况是,在最开始,我们都在干着相同的一件事——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时间卖个好价钱,以先解决生存问题。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用自己“未来的寿命”换“当前的命”。

从你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到考大学,读研,读博,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为了步入社会,独立父母后能把自己的单位时间价钱卖得高一点。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都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为自己镀金,让每单位时间价格达到最大化。

这里有个公式:售卖时间价格=单位时间价格×时长×份数

普通人穷尽一生只在改变前两个因子,无非是业务能力更精进,工作更努力。聪明一点的会审慎选择行业,利用行业红利来增加自己的售价,比如银行的效益天生就比加工制造业高。但这些本质上都是线性增长,只不过一个快点,一个慢点罢了。

但你有没有想过,不管一个人再怎么厉害,再怎么努力,他始终只是一个人,单位时间价格×时长,这两个因子的乘积,是有天花板的,而且天花板还不怎么高。许多人确实非常努力,可却始终突破不了中层阶级,一直在这个阶层徘徊——他忽略了“份数”这件事。

想象一下,把你的时间作为产品,那么就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个是品质,另一个便是产能。提高品质固然很有必要,但品质的程度是根据需求来定义的。一辆校车如果追求绝对安全,那应该直接用坦克来改装,可这没有必要,当品质远远高于需求,那叫浪费资源。

现在大多数的岗位也是如此,并不是你不优秀,只是岗位需求就那么点,就算你是当总统的料,可“需求”只希望你老老实实“洗盘子”就好。中国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人才相对于需求严重溢出,很多程序性的工作真不用那么高的学历,培训两天便可上岗。

行业也一样,为什么美国的移动互联网支付普及率不高,原因就是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因为美国的信用卡支付体系非常的完善,完全没必要推倒重来,转换成本高不说,即使把新体系建立起来,也不会增加多少效率。所以,就算你是移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大牛,去美国,照样卖不出去。

因此,一厢情愿的去提高单位时间价格,得到的结果很可能是既浪费了自己的精力,还把时间卖成了烂白菜价。

品质做到一定程度后,聪明的时间售卖者便把目光转向了产能——把同一份品质的时间卖出去很多份。

你可能第一反映想到的是兼职,其实不是。兼职并没有把时间卖出去很多份,只是把一段时间切割开来,分别议价而已,本质上还是“单位时间价格×时长”。

真正把同一份品质的时间卖出去很多份是边际成本(每新增一个单位产品,所要新增的成本)几乎为零的工作。

在 2003 年的时候,我决定写书。

为什么呢?因为我想明白了:为了获得财富自由,我必须寻把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这是必经的途径,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用过即弃”的,甚至“不用也不得不弃”,并且时间不会再生、也不会给你“攒在一起让你放个大招”的机会,于是,只有一个办法,把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越多次越好!

我找到的方式就是写书。那一年,我花了 9 个月的时间,写出了一本书并出版:《TOEFL 核心词汇 21 天突破》。到今天为止,十四年过去,这本书在 TOEFL 词汇书市场上依然畅销,它不仅畅销,它还长销,迄今每年的销量不减。

那书的长销,事实上相当于把我之前“辛苦”的九个月,反复出售了十多年,卖了几百万次……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琢磨,对个体来说,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方式可以做到“把同一份时间出售许多次”?—— 我的意思是说,除了出版书之外。后来想明白了, 一切内容制造 ,本质上来看都是这个类别的,书籍、唱片、动漫…… 或者更为精确一点,一切创意制造,都可能是这个类别的。

你可以把一本书,一张唱片,一部动漫理解为一个“产品”。那么,这类极度依赖创意的内容,或称产品,都可能属于“成本极为低廉”(脑力劳动)、“受众极为广泛”(即,销量可能很大)的东西,有能力制造这类东西的人,最终都可能“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反复售出许多次”。

选自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有删减)

当你的时间能卖到一定价格,解决了生存问题以后,且,还有多余的钱没处花时,便可以考虑下一步了。

6、时间交易者

认识了“时间售卖者”这个概念,“时间交易者”就很好理解了。

“低买高卖”是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用到时间交易上,其逻辑依然如此——你把自己的时间高价卖出,再从别人那里低价买入时间。这中间的差值就是你多出来的自由支配时间,相当于真正延长了你的寿命。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你的时间价格是500元每小时,这个时候你需要打扫自己的房间。请家政服务公司的人员需要300元每小时,那么此刻就已经达成了“低买高卖”的条件。

你继续以每小时500元的价格把自己的时间出售出去,然后花300元购买服务人员的时间。如果一共打扫了2小时,那么你相当于多赚取了400元(2׋500-300›)。

这400元,继续换算成打扫人员的时间(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人的时间,这里只是方便理解),继而可以得到400/300=1.33小时。1.33小时就是你赚取的时间。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一点不夸张)都在干着“高买低卖”的事——为了看似能捡到的小便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免费”资源,比如搜寻被破解了的盗版软件,看剧网盘(很多还是翻译不准,画面不清晰的所谓“抢先版”)。殊不知,这么费力弄下来,你得少活多久呢!

你看,一般的普通时间交易者是卖出自己的时间,买入他人的时间,而有些高级的时间交易者更为聪明,他们低价买入他人的时间,然后经过“加工”,又把他人的时间高价卖出去。

做投资的人不就是这样吗,遇到好的创业公司,他们想方设法压低估值,低价买入,然后等创业团队历经苦逼、痛苦的创业期,用时间去堆筑公司的价值,等到公司成熟,市场认可以后,再抬高公司估值,高价卖出去。可谓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的聪明人大多不是在金融领域,就是在投资领域。

7、时间购买者

什么人能成为时间购买者呢?你可能现在也想到了,那便是财务自由的人可以成为时间购买者。他们不仅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固有时间,而且还不断的从别人手里买入时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延年益寿”。

如果你懂一点财务知识,就知道企业都有利润表,也叫损益表。收入减去支出,就是利润。

在收入结构上,我们可以把它进行拆分,有主营业务收入,还有营业外收入。对应到个人,主营业务收入就是你的工资收入,营业外收入就像是投资收益,房租收益等。

支出也可以拆分为成本,比如个人的必要支出,房贷、车贷、伙食交通费,这些算主营业务支出。当然还有营业外支出,像奢侈品消费、旅游、娱乐都可以算作营业外的支出。

通过看收入支出结构,我们便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处于财务自由的状态。

假设你的主营业务收入,也就是你的工资收入,占个人总收入的比重非常大,那意味着你一直在出售自己的时间,没有实现财务自由。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你的必要支出占你个人支出的比重特别高,你还徘徊在“基本生存”的这个范畴,这也意味着你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

因此,反过来,财务自由度越高,这两个比例会越低。

时间购买者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的营业外收入已经完全可以覆盖掉必需支出,甚至远远超过。

他们一生都在购买别人的时间,花钱让不得不售卖时间的人为其服务和工作。当你在抱怨有钱人的生活为什么那么奢侈时,你失去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心态,更失去的是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寿命”。

而且,随着阶层固化的日益加重,资本会越来越集聚在少数人的手里。2010年全球最有钱的388个人拥有的财富差不多相当于全球一半贫困人口,即35亿人拥有财富的总和。到2014年变成了85个人,2015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2人,到了2017年,答案是8个人,一辆商务车就可以装下了。

不单单是顶级阶层的财富聚集效应在加重,第二阶层(净资产在120~1000万美元)的固化更为严重。

著名哲学家马修▪斯图尔特把这个阶层称之为“5G阶层”:

代表的是good family、good health、good schools、good neighborhoods、and good jobs,也就是在家庭、健康、教育、社区和工作上全面占优的人群。

这个5G阶层建立自己的优势,有一整套完整的循环流程。

有钱买得起好的房子,带来good neighborhoods(好社区),居住环境好,犯罪率低,社区学校的教育质量高,进入大学的升学率高,导致good schools(好学校),毕业找工作容易,常春藤名校的毕业生从事的基本都是金融、管理咨询、医药和法律这四类工作,把美国社会地位和收入最高的good jobs(好工作)基本垄断了。

然后他们又在这个阶层里寻找伴侣、组织家庭,再搬进好社区,而且这个阶层的离婚率低,good family(好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的健康,还有身体上的good health(良好的健康状况)。如今,美国的高收入家庭比起低收入人群,各方面的健康问题,像肥胖啊、糖尿病啊、心脏病啊、肾病啊、肝病啊,要低2到3倍。

除了上述这5点,还包括社交圈、文化等一系列的整体生活方式,只有拥有了全部这些,才能算是这个阶层的成员。依靠上面说的循环,这个5G阶层,垄断了美国的教育、医疗、就业资源,甚至通过影响政府的政策,来制造隐形天花板,阻碍了下面90%的第三阶层的上升通道,导致了美国越来越严重的阶层固化。

选自《马徐骏▪新知报告》

至此,有一个非常“蛋疼”的事实,“穷”不仅活得惨,且,还活得短。

8、“认栽”,是另一种开始

很多时候,甚至是全部时候,“认栽”是我们真正作出某些改变的必经阶段。吐槽抱怨,极度愤恨经常出现,但这些都是我们的本能,它是一种客官的存在。

而认清现实就是一个战胜天性的过程,虽然这很困难,因为“找借口”是我们独有的自我保护机制,一个借口不行,就换个借口,直到找到为止。即使这个借口“只要有那么一丁点说得过去”也行,实在找不到,就耍赖,反正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这个“毁三观”的现实。

在“三观”和“现实”之间,我们总倾向于选择保护“三观”,这本质上就是一种“鸵鸟策略”——鸵鸟遇到极端危险的时候,就会伸长脖子,紧贴地面而卧,甚至将头钻进沙子中,身体蜷缩一团,完全不顾除了头之外的其它部位。

但就鸵鸟而言,由于其暗色的羽毛可以伪装成岩石或者灌木丛,有时候也能躲掉一些动物的追捕。但是,我们面对的并不是什么猎人,而是现实,你存在于现实之中,无处可躲。

“有钱了不起啊”,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个可以让自己“心安理得”的解释。我们常常听到“不是什么都可以用钱买来的”诸如此类的话。但是,既然用钱买不到,那不是意味着不管你有钱没钱,一样买不到么。

那些“有钱也买不来”的东西,“有钱”并不是优势,可“没钱”也不是优势啊——最终的结果是,“没钱”依然是劣势,因为能用钱可以买到的东西,比如时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吗),还是买不到。

“有钱了不起啊”在此时此刻,相信已经不是你最开始以为的那句话了——从一句抱怨,变成陈述句,又,最终转变成一句感叹——有钱,真的就是了不起......

当然,最好的情况是这句话成为了行动的开始——先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时间售卖者吧,因为,资本可以换时间,而时间,可以换一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