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产文化

《掌柜故事》第一章:他用一牛一羊,征服世界!

2019-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NB物语

没错

来到2019年,依然无法逃过真香定律


初食追溯伊犁文化,“一牛一羊,征服整年!”

纪录片《舌尖上的伊犁》探访独具风味的疆域美食,几乎大篇幅的画面里都离不开伊犁羊肉的独树一帜。

于是,一个沿着伊犁河而生的故事诞生了。

对于新疆人来说,对于牛羊有着执念,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毕竟,在草原辽阔的大西北,牧马放羊,游牧风光是他们独有的民族风情。

骑着高头大马在霍城县主街上晃了很久的康掌柜,那马蹄声“嘚嘚”敲打着路面。迎面微笑挥手:“哎呀,我等你们很久了,欢迎来到霍城!”利索的下马姿势,用手抚摸了下还未缓过劲儿来的马儿,他找了个相对惬意的位置坐下,邀请我们细细聆听他的故事。

【论哈萨克的牧民眼中的牛羊?】

“每年11月,如果你来到伊犁,就会在果子沟崎岖的山路上看到一群群牛羊。不要以为这是什么稀奇事,实则这是我们将牛羊转移至“冬窝子”。我们在这个时候会浩浩荡荡地从秋季牧场将成批的牛羊向冬牧场迁徙,到了来年春天又从冬牧场再转移到夏牧场。”

康掌柜告诉我们:据统计,每年的冬季转场,几乎有40万头牲畜。而对于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这一次大迁徙成为伊犁一道独特的风景,同样也成为了哈萨克族延续千年的传统。

经过一夏天的休养生息,羊儿们个个都膘肥体壮。此时的羊儿们已然长足了越冬的御寒脂肪,和各色保暖毛,为严冬做准备,也为年前的一波“狰狞”做好了心理抚慰!

【伊犁的冬天很冷,却贡献着最劳道的美味】

圆滚滚的幸福——烤包子

在伊犁不论夜市、早市里你都会看到一种时光的产物,那就是烤包子。

“记得小时候的烤包子只要5角,我老从父母那里索要一、二元,站在馕炕边解决我肚子里的馋虫,一口气吃上几个,把肚子变得圆滚滚的。”康掌柜边说着,嘴角不时发出口水的滋滋声,想来那正是多年来的幸福回望。

“不过如今烤包子价格随物价飞窜,1元、1元5、2元,但可一点都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

烤包子馅是选用羊羔肉制成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

面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新疆的烤包子是扁的,和内地的包子长相不一样。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

手抓羊肉——有朋自远方来

“你看聊着聊着,都忘了要好好招待你们这些来自远方的朋友。”康掌柜本就是热情豪爽的性格,匆匆带着我们直奔他的家里。

虽然康掌柜是汉族,但是却用了哈萨克牧民最崇高的礼节。入乡随俗,献上了伊犁最具特色的美食:手抓羊肉,搭配着伊犁独有的马奶子酒。由伊犁草原上的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散播着浓浓的新疆淳朴民风。

一碗丸子汤,最美诱惑

康掌柜说:“我最喜欢邀请朋友来我家,今年夏天还带着我的伙伴玩遍了伊犁。你们知道吗?春夏的伊犁草原是最美的!”

掌柜夫人端着一碗热腾腾的丸子汤从厨房走了出来,推了推康掌柜:“别说了,还不快让客人好好尝尝我们最劳道的。”

伸脖一探,看似简单的新疆丸子汤,却是不少饕餮之徒津津乐道的特色。

康掌柜洋洋得意道:“快尝尝我老婆的手艺,绝对一绝!这丸子汤你别看它普通,其实很讲究的。”

康掌柜家的牛都是原生态天然放养,不仅肉质紧实、口感耐嚼,牛骨头都保留着自然的味道。要将牛肉和牛骨头一起熬制很久才能出来如此美味的高汤。

丸子汤一上来,先喝一口汤,让整个身体都热火起来,口口都透着鲜啊;做丸子也得是绝活,用新鲜牛肉入料,外脆里嫩的,口口都透着香啊,吃下去真是回味悠长。

“狰狞”的美味

从小在牧区长大的康掌柜对牧区有着独特的温情记忆。

“每次宰羊后,父母都会把羊肉和羊蹄留下,用专门的喷火器烧净毛,用锋利的小刀反复刮掉残毛,再用水清洗,然后炖一锅香喷喷的羊头、羊蹄,肉质极美,哪怕不加任何调料,只是清水炖,我记得羊头的面颊肉尤其好吃,滑滑嫩嫩的,但我小,直接抱着骨头啃很吃力,父亲就用小刀一条条分解下来,放在我面前碗中,慈爱的看着我吃下去。”康掌柜每每提起过往,脸上都会展露出一种幸福的味道,或许是因为这份记忆,才让如今的他成为专营伊犁牛羊肉特产的吧!

康掌柜说:“在哈萨克的习俗里,羊头面颊肉应该由最受尊敬的长者吃,但我家是汉族,不讲究这些,兄弟姐妹中我排行最小,最受优待,面颊肉就由我独享,成了我的专利。”

优质的好食材演绎生命,听着康掌柜述说的故事,瞻望伊犁的美食。

如果有一天,你有幸前往新疆,记得路过伊犁霍城去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康掌柜。

他的故事,从未停止......

下一期出道掌柜,等你来投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