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入户散记之三行路篇:沙尘暴与泥石流
坐着这辆车,70多公里的路颠簸了3个多小时,终于在3月2日下午4点30分赶到甘孜藏族自治州道扎县坝片区的亚卓乡。
第一次坐森警的车老骨头没散架,令人开心;传说中的泥巴路果然不堪,行驶途中我很乖:少有动作、担心身体不适。只是用眼睛饱览沿途景致:车在两山间的“簸箕”路穿行、盘旋,像极了20年前的刚进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特克斯县的那段路(记忆深刻的出差行),路况不堪的程度外人无法想象。年轻的队友后来笑话我:你竟然能睡着,这是有多心大呀!其实我真的不是心大!
灰土飞扬 “灾难现场”一样的路况 遇到什么情况?我忘了我是真的年龄大了!经历的够多了!更重要的是我的前40年是在同样落后不堪的新疆度生活工作的!这条的路的险峻没有吓到我;“擦肩而过”的错车没有吓到我:一侧是碎石倾覆的山边,一侧是几十米的河谷,一辆辆的车子就这样从容不迫的行进着、交错着。让我更多不适应的是它的颠波及滚滚灰尘:后来的10多天我们几乎天天在这样的滚滚灰尘中行进……。
“擦肩而过”的你 刮风即是“”沙尘暴“沙尘暴--亚卓镇的奇观_腾讯视频 下雨就是“泥石流” 路在灰里
3月10日,有援友进来扎坝片区检查砂石料场的工作,她对这个地方的描述可能更具代表性些
来自援友的分享截图 来自援友的分享截图姑娘文采很棒,简单的文字、细腻的描述。将她眼里的扎坝之行生动地呈现出来,我这个老年人呀,皮糙肉厚的不说,感觉也迟钝太多,奔波那么多趟手机的步数没有意外突增、人、物竟然意外完好无损、妥妥的。
狭路相逢从年轻的队友的聊天中得知:他们曾经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5个小时,摇摇晃晃的5个小时,班车的速度,真的吓死人的节奏。后来这条线路上的班车撒销了,他们往返县乡除了赶乡上的车或者搭同事便车甚至坐野的,非常危险的通行选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为他们揪心也为同样战斗在这个区域的来自郫都区的援友们担心。
保坎保得就是这样的地方吧?通村路通组路联户路,这些路都比我进来扎坝片区的那条路好很多,除了个别路段还没有硬化外,大部分的路面都已经铺成了水泥。不论车行还是人行都很方便。家家户户的进门路都是平整划一的水泥路,这样的待遇内地许多山区的百姓应该没有享受到。特别说明一下扎坝片区的路况差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河口电站的建设导致下游许多地区包括扎坝片区都将被淹没,所以对这一段的交通投入显得没那么重要,毕竟面临沉入水底的境况,多一分的投入好像都是浪费。
两河口水电站,也称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在雅江县城上游约25km,为雅砻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的控制性水库电站工程,对整个雅砻江梯级电站的开发影响巨大。电站的开发目的主要为发电,同时具有蓄水蓄能、分担长江中下游防洪任务、改善长江航道枯水期航运条件的功能和作用,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电站坝址位于雅砻江干流庆大河河口以下约1.8km河段上,控制流域面积65599平方公里。
你看到的那些发白的弯延的路都是硬化了的水泥路。道路的覆盖率很广,惠及到那些居住边远、高山顶上的人户。
环山而绕的水泥路 看到啦,有水泥路去往每个农户家里都是这样的路,我们为了省时间少走路,宁愿爬坡上坎,硬生生把小伙子们走得来不起了。
卡六组村到呷拉村的捷径 向快乐出发地就是村级活动室你看到的这个坡下面的那个房子就是呷拉的村级活动室,从卡六组走访回来,我一般选择跟在少爷后面这样“回家”。
少爷是我的《驻村入户散记之一人物篇2:我的队友》的人物之一
这样的路我们经常走 亚玛拾级而上的优雅亚玛是我的《驻村入户散记之一人物篇2:我的队友》的人物之一
这样的走路似旅行我喜欢这样的走村入户方式,不但运动了自己、欣赏了美景同时还会偶遇村民,意外收获就这样来了。
披着霞光的"帅哥" 牧牛的阿婆 偶遇呷拉村书记 我帮扶的那户人家的小侄儿令我望尘莫及的背影
不过经常就是这样的场景:我远远地被他们拉在很远的后面。你看到的这个地方海拨大约3700以上了,如此近距离面对群峰雪山,在道孚高反不绝的我竟然没有特别的反应:风景太美了,让身体无暇高反。
时间允许我宁愿从下面走上来,一则在这个地方走路的感觉非常棒、二则这儿路真的很险,自觉走路更踏实些。兰师的技术真的值得称赞,能够上到这种地方的这样的高度,真得需要佩服我们大家的勇气。
兰师我的《驻村入户散记之一人物篇2:我的队友》的人物之一
急弯险峻,行路难_腾讯视频
那山上人家是如何下山的呢?你一定好奇。我帮你问了:他们的女儿会骑摩托车,我们走访的这两户人家的出行方式就是女儿用摩托车载着他们。我们曾经在行走的路途中碰到过戈列的女儿搭着他下山去乡上办事。我也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戈列拒绝了卓玛热心为他女儿介绍工作的好意了。离开了这个年轻姑娘家里少了劳动力不说,他们一家人如果遇到什么困难,需要下山处理,怎么办?不能放女儿下山谋生计。
戈列是我的《驻村入户散记之一人物篇1:你的眼神》的人物之一
卓玛我的《驻村入户散记之一人物篇2:我的队友》的人物之一
这就是通往扎坎片区亚卓乡及所在部分村落的交通现状,讲实在话,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惠及了许多的老百姓。没驻村时,那些要求我们记忆的精准扶贫的名词,真的只是个名词而已。直到我走进呷拉村、走进卡六组村以及队友驻村的各布村、人大田主任和公安曾书记入驻的乌拉村和更远的亚马子村时,才体会到那些文字背后的力量。
党的光辉似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
然而穷病,是这世上唯一治不好的病;况且比起金钱上的“穷”,内心的贫瘠才更为可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扶贫更重要的内容应该是扶智扶志,而扶智就必须从小朋友开始抓,教育才是百年大计。请您继续关注《驻村入户散记之六希望篇:孩子的渴望》
注:泥石流在夏季会经常出现,年轻的队友们说的,我开始期待夏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