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
早晨,读了几页《红楼梦》,写贾府喜迎春节的章节。
问先生:里面描写农民给贾珍他们家送各种贡品,是像他们这样的官府都会在外面有良田多少顷,雇人管理,到年关就把一年的收成包括鸡鸭鹅牛羊猪蔬菜水果等一并送来,然后各家分发,自留,祭祖,送礼等,所谓备年货吧?是不是这样呢?
先生眯着眼,答:这些事,你不要问,自己去理解,体会,思考,才属于你自己,我告诉你,就相当于吃别人嚼过的馍,怎么会有味道?也不会有营养,你现在有牙,就应该自己去嚼,那才有滋有味。
好吧,听着好有道理。
我便不再问。
“我读这一段他们家备年货,然后过年祭祖拜年的习俗,跟我小时候特别像。记得我小时候,大年初一起个大早,先去大奶奶家拜年,再去爷爷奶奶家拜年,大娘婶婶孩子们挤满一屋子,大人们说说笑笑,互道过年好,小孩们拿了压岁钱嘻笑打闹,男人们要请祖祭祖拜祖…我爷爷也是兄弟俩,也像贾府一样两个院子,一个是大爷爷家,有两个儿子两个姑娘,我爷爷奶奶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姑娘。然后再各家开枝散叶,蔓延开来,到我和弟弟,堂弟堂妹,小侄子侄女……一辈儿一辈儿延续下去。看来,这老传统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失,即使是到了今天,我老家过年依然延续着大年初一各家各户去长辈家里拜年磕头的习俗。”
“你可真给你们家长脸啊,拿你家和贾府相比,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这里只是说习俗,我们家当然比不得贾家。只是都是两支两兄弟,一家家分离出来的模式相似罢了。而且每一个儿女子孙都各有各的性格特点,比如我大奶奶家的二姑就特别像探春,是个厉害角色,而我小姑就像元春一样温文尔雅贵气十足,真是有几分像。像邢夫人就特像我二婶,我妈有点王夫人的影子,三婶有点像王熙凤,我二叔家的堂妹就像宝钗,三叔家的大姑娘特别像鸳鸯,二姑娘像极了晴雯。”
“那你呢?你像谁?”
“我?我有时候像林黛玉,有时候也像薛宝钗,还有点宝玉的特点,还有点像晴雯,也有点像袭人,平儿,甚至有时候被惹急了,还会如王熙凤一样说点一语双关不饶人的话,我就是个混合体吧。”
“你不光抬举你家人,你还很抬举自己。你最喜欢里面哪个人物?”
“我最喜欢贾宝玉。看人家贾宝玉,知道疼惜女孩儿,把自己说成是泥巴做的,把女孩说成是水做的,把每一个女孩儿都捧在手心里,都用心良苦,关心着,呵护着,从不伤害哪一个,看低了哪一个?哪像你,今天高兴了,和我推心置腹,把我夸成一朵花,不高兴了,还能把我眼泪训出来,说的我一无是处,好像哪一点都配不上你一样。”
“……”
“你有时候像贾宝玉,有时候像贾政,正经着又玩笑着,像十五岁,又像五十岁,有时候像……像贾母,糊涂着又明白着…”。
“起床……”
“说来说去,就是你很优秀,我很糟糕…你是水,我是泥,水泥在一起,可是结实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