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第二部分
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们就具体说说,如何获得这种“被讨厌的勇气”,如何找到自由、幸福的状态。
从“一切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这个观点出发,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三大人生课题,分别是:“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
乍一听,你可能会说,这三大课题,都离不开我们这个复杂的社会网络。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想要处理好这三大课题,就要花大量的心思在别人身上,尽力维护好这个我们身边的关系网呢?当然不是。阿德勒说,处理好这三大课题,不靠别人,还是靠自己。阿德勒想帮我们从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自尊体系。
这套体系的建立,需要具体的行动,更需要心理层面的建设。
先来说行动层面。咱们还是先从一个常见的现象说起:有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上课不听讲,回家不好好做作业,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如果你是父母的话,会怎么做?大多数情况下,你应该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学习。上辅导班、请家教,有时候也免不了耳提面命,不做完作业,就家法伺候。但结果你也能想象得到,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很少会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上学习。当然,也会有家长会把心思花在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上。
但从阿德勒的思想出发,这都不重要。你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习”这个目的,而应该是:孩子学不学习,这是谁的课题。学习这件事,是孩子自己的课题,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这样就免不了冲突。
我们必须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区分开来。
咱们前面提到了,阿德勒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这里我们可以再进一步:人际关系造成的烦恼,其实都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说到这,你可能还是不同意,让孩子学习,应该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至少也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课题,怎么会是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呢?其实也很简单,在判断是谁的课题时,你只需要考虑一点:这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像是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好学校等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所以,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
但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在推崇放任主义。放任主义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阿德勒的思想不是放任主义,阿德勒提倡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他进行保护。
父母要随时准备好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支持;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去指手画脚。这就是课题分离,你需要把帮助孩子成才的课题,和孩子对自己学习的课题区分开来。“课题分离”是建立内部自尊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很具体的行动指南。
说完了行为层面,我再来看看,在心理层面,如何建立这套稳定的内部自尊体系。
我们都知道,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天然就喜欢得到认可,没有人喜欢被人指责、被人讨厌的感觉。
我们可以做一个思想实验:从人类的这种喜欢被认可、讨厌被排斥的天性出发,想要不被任何人讨厌,我们需要怎么做呢?最有效的答案一定只有一个,那就是看着别人的脸色,并对你能够接触到的所有人表示忠诚。
假如周围有10个人,那就对这10个人都做出保证:我会努力让你感到满意。但请注意,此时有一个大矛盾在等着你。因为一心不想招人讨厌,你会表示忠诚于这10个人。但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没有人能够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之前的这种承诺,不久后就会被拆穿,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失去信用,让自己感到更加痛苦。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别人,这是对你身边的人不负责,也是对自己不负责。
相反,阿德勒心理学否定追求他人的认可。阿德勒说,正是对别人认可的追求,扼杀了你的自由。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如果一味寻求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所以,在阿德勒看来,真正的自由,就是能够有勇气被别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