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

所谓的起跑线,究竟是什么

2024-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知行9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我们已经听过无数次的话。

但这条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起跑线”究竟是什么,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在我看来,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只有一条,而是至少由三条组成。

这些“起跑线”有的明晃晃的就摆在我们眼前,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得到。有的我们并不能感受到,即便有时感受到了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究竟有哪三条线组成了这条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起跑线”呢?

1.孩子的家境

2.孩子的父母

3.孩子的老师

先来看看孩子的第一条起跑线:孩子的家境。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含着金钥匙出生。更多的孩子要么含着“银钥匙”、“铁钥匙”、“铜钥匙”出生,甚至有的孩子连“钥匙”都没有含着也就出生了。

贫穷正在限制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想象力,我们那触不可及的天花板就是一些人触手可及的地平线。我们无法否认,“钞能力”在很多时候的确会带来超能力。

“不公平”的现象从古至今一直都有,这是一个永恒存在的问题。既然是一个永存的问题,那我们在它身上花心思,何必呢。

再来看看孩子的第二条起跑线:孩子的父母。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

父母的言谈举止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给予孩子足够多的鼓励,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正确的育儿观念。

孩子的父母不仅仅充当着父母的角色,养育的职责。同时也充当着老师的角色,榜样的职责。反过来,老师几乎不可能充当父母的角色。

郑渊洁老师的《家庭教育课》第一课的标题就是:

家庭教育不是管理,而是引导。

在读完《家庭教育课》后,我的大脑中出现了一个很令人沮丧的想法:一些孩子在第一次踏入小学校门前,其实败局就已经注定了。

换句话说就是,有少数孩子都开始跑了,而更多的孩子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了几步。

谁造成的?——反正肯定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孩子的第三条起跑线:孩子的老师。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少则遇到几十位老师,多则遇到几百位老师。孩子遇到的所有老师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言传身教吗?

我猜,这对一些老师来说太难了。

老师在孩子面前有时之所以显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常常是因为老师有“教参”。但教参有时也不够用,为了避免露陷,有的老师会精益求精。

但,我猜你也想到了,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是这样呢。

对于老师来说,还有更难的呢!

老师不是机器人,机器人才没有情绪。老师也不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更不会“七十二变”讨所有孩子的喜欢。

一个老师要教几十甚至上百个孩子,老师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要知道唐僧之所以能取得真经,除了满腔热血外,还因为有三个徒弟的帮助。

请问,孩子的“三个徒弟”在哪里?

如果缺乏鼓励、赞美、肯定,甚至这些东西通通没有,孩子的取经之路自然走得曲折而又漫长,时时刻刻还有可能被妖怪捉走,甚至吃掉。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有一句名言: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如果师生关系搞好了,教育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么搞好师生关系?那就要问问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也不是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孩子喜欢有料、有趣也有爱的老师。

有幸当过一段时间老师,如果用这三条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话……妈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但,还有更关键的点没说呢!

如若在你出生的时候什么都没含着,如若在你成长的旅途中并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多的鼓励与肯定,如若你在求学的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妖怪”……

成年后的你一定要明白:这世界上除了“被教育”外还有“自教育”。

除了被人鼓励之外,我们也可以自己鼓励自己。

如若发现自己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也不必太过沮丧,哪怕现在赛程已经过半我们也不要灰心丧气。

人生不是百米赛跑,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

最后,请允许我真诚的向你发出邀请,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中与我并肩同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