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三归依戒的功德与利益
本文摘自 http://www.hymzw.net/epaper2/108/ep10809.htm
第二节 受持三归依戒的功德与利益
第一目 略说三归依
三归依就是归依佛宝、法宝、僧宝,故名三归依。为什么要归依三宝呢?因为佛是福慧两足尊,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使得福德与智慧修集圆满。佛陀的伟大用无量无边的偈颂赞美无量阿僧祇劫的时间也说不完,如《大智度论》卷4〈序品〉中说:【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因此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提到,我们供佛时应该生起六种作意,如此可以让功德更加殊胜:1.佛是最大的功德田。2.佛是最大的报恩田。3.佛是三界一切众生中最尊贵者。4.佛如优昙花难值遇。5.每个三千大千世界唯有一尊佛。6.佛是一切法与义的依止一切世、出世间功德圆满。2
注2《瑜伽师地论》卷44〈供养亲近无量品〉云:“如是菩萨于三宝所,由十种相兴供养时,应缘如来发起六种增上意乐:一者、无上大功德田增上意乐。二者、无上有大恩德增上意乐。三者、一切无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增上意乐。四者、犹如邬昙妙华极难值遇增上意乐。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增上意乐。六者、一切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增上意乐。由是六种增上意乐,于如来所、若于如来法所、僧所,少分思惟而兴供养,尚获无量大功德果,何况其多。”
另外,法宝就是指佛陀所说的正法,也就是三乘菩提,也都是以第八识如来藏为依止。因为成佛之道的根本,就在于我们每个众生都各自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我们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含藏了我们所造作的一切善恶业种,并且能够出生一切法。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二乘解脱道,而开悟明心就是亲证如来藏,又名证得般若波罗蜜多;入地后的一切种智之修行,也就是实证如来藏中一切种子之智慧。因此,我们应该要归依第八识如来藏妙法,此如来藏般若波罗蜜多─又被称为佛母,因为一切佛道皆由此出生。
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05〈佛母品〉中云:
一切预流、预流果,一来、一来果,不还、不还果,阿罗汉、阿罗汉果,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一切独觉、独觉菩提,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一切菩萨摩诃萨及诸菩萨摩诃萨行,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一切如来、应、正等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
接著第三个僧宝就是指还没有成佛的大乘菩萨僧,但我们最好能够归依有证悟的胜义菩萨僧——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非常伟大,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2〈校量功德品第 30〉中说:
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所以者何?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世间归依供养。
佛陀说教导一位众生趣向佛道当菩萨,就胜过度化三千大千世界的无量众生成为独觉圣者——辟支佛。为什么呢?因为声闻、独觉都会入无余涅槃而无法再利益众生,菩萨摩诃萨常住世间的缘故,才能够使得世间佛法不会断绝,世间才能继续有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正法存在。所以,只有菩萨摩诃萨才能利益无量众生,令得成就解脱果乃至佛菩提果。因为有菩萨摩诃萨,世间便有佛、法、僧三宝,所以我们应该归依胜义菩萨僧。
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净三归品〉皆有详细说明三归依的内涵,详情请看平实导师所著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的深细解说,这里只大略说明一下:佛陀提到对来求乞的人,我们应当先教导他受持三归依,然后再布施。为什么要受三归依呢?佛陀说为了破除诸苦,断除烦恼,得到无上寂灭之乐,因此要受三归依。那什么是三归依呢?三归依就是归依佛、法、僧。“佛”是能为众生宣说坏断烦恼之因,使众生得到真正的解脱。“法”是能破坏烦恼的因,也就是真实的佛法,让众生得到真实的解脱。“僧”就是从佛秉受破坏烦恼之因,获得真正的解脱,也能教导众生证得解脱。而有的人可能会说:“其实三归无非是一归嘛!无非就是归依于法!”佛陀说:这样的讲法是不对的!因为如来有时出现于世间,大部分时间不出现于世间,但是不论佛在不在世间出现,正法是常住的、常有的,可是却没有任何人能秉受正法,只有佛陀出兴于世,世人才有因缘知道这个常住之法,所以要归依佛。佛陀示现入灭之后,也只有佛弟子众才能秉受佛陀的教化而为人分别法义;因为佛弟子众能秉受故,是故应当归依僧。三归依的传承,有人具足,有人不具足;具足的人是归依于佛、法、僧三宝,佛弟子全部都得归依;不具足者就只有一种圣人,就是如来归依于法。所以佛陀作了结论说:“真正得到三归的人,无不具足三归,就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接受如来所制的戒法,而成就四不坏信一样,所以三归依一定要具足。”3
注3《优婆塞戒经》卷5〈净三归品〉:【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说‘有来乞者,当先教令受三归依、然后施’者,何因缘故受三归依?云何名为三归依也?”“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如汝所问:云何三归依者?善男子!谓:佛、法、僧。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僧者: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或有说言:‘若如是者即是一归。’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分别者;如来出已,则有分别,是故应当别归依佛。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有受者;佛弟子众能禀受故,是故应当别归依僧。正道解脱是名为法,无师独觉是名为佛,能如法受是名为僧。若无三归,云何说有四不坏信?得三归者,或有具足,或不具足。云何具足?所谓归佛法僧;不具足者:所谓如来归依于法。善男子!得三归者,无不具足,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戒。”】(《大正藏》册24,页1061,中2-19)
另外如果有人问:“如来入灭以后,我们归依三宝的佛,那是归依谁啊?因为如来已经灭了啊!”佛说:“这样的归依就叫作归依佛:过去诸佛无学之法,也就是已经究竟成佛者,所以我释迦牟尼佛先教导提谓长者说:‘你应当归依未来世僧。’归依于过去佛也是这样归依,不一定需有佛或僧现前存在人间。”也就是说假使正法灭尽了,人间没有佛,正法、像法和末法也都过去了,那我们要如何归依佛?佛说可以归依未来佛,譬如末法期法灭尽了以后,三宝都不存在了,我们可以归依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而佛与僧又因为福田果报有差别,所以佛、法、僧三宝应该差别为三,故成就三宝而不是一宝或二宝。我们接受三归依也是一样,如同我们对佛陀在世时的供养与 佛涅槃后的供养,果报并没有差别;而佛陀所制定的戒法或各种约束,在 佛入灭后犯戒的人还是会获得罪报;所以我们归依已入涅槃的过去佛,道理也是一样,也是福德无量的。4
注4《优婆塞戒经》卷5〈净三归品〉:“若有问言:‘如来灭已,归依佛者是何归依?’善男子!如是归依,名为归依:过去诸佛无学之法——如我先教提谓长者:‘汝当归依未来世僧;依过去佛,亦复如是。’福田果报有多少故,差别为三;若佛在世及涅槃后,供养果报无有差别,受归依者亦复如是。如佛在世为诸弟子立诸要制,佛虽过去,有犯之者亦获罪报;归过去佛,亦复如是。犹如如来临涅槃时,一切人天为涅槃故,多设供养;尔时如来未入涅槃,犹故在世,悬受未来世供养事;归过去佛,亦复如是。譬如有人,父母在远,是人或时瞋骂得罪,或时恭敬赞叹得福;归过去佛,亦复如是。是故我说:我若在世及涅槃后,所设供养,施者受福,等无差别。”(《大正藏》册24,页1061,下2-15)
因此我们总结来说:归依佛就是归依无上正等正觉、福慧两足世尊。归依佛就是归依本师释迦牟尼佛,归依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归依圆满报身 卢舍那佛,归依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同时也归依十方一切诸佛。
归依法就是归依了义究竟正法,归依世尊正教。也就是:
一、归依三乘通教解脱正道,归依大乘圆满佛菩提道。
二、归依了义诸经正义,不以方便法教为归。
三、归依十方常住佛法。
归依僧就是归依大乘贤圣僧,归依大乘正见菩萨僧。也就是:
一、归依证悟实相诸胜义菩萨僧,
二、归依学地诸正见凡夫菩萨僧,
三、归依十方一切胜义菩萨僧。
因为佛、法、僧三宝,具足无量无边真实清净的功德,能够息灭众生无边的生死轮回之苦恼,让众生远离大怖畏,故为众生的究竟归依处。但佛法甚深,很难理解与证悟,是故想要修学佛法的学人,应当要归顺依止佛、法、僧三宝以便如实修学;以此缘故,应先归依人间住持正法之三宝。也就是说我们归依三宝的目的是要学佛乃至修行成佛,因此修学正法、护持正法是最重要的。正法就是如实宣讲第一义谛——如来藏妙义者就是正法。如果我们无法遇到明师,那就难以听闻到正法,若能值遇真悟大善知识,为我们作三归五戒之证明师,那是非常有福报的人。如今唯一宣扬大乘了义正法之正觉讲堂,每年年底平实导师都会传授三归依戒暨五戒,希望有缘的众生也能够参与此殊胜的法会,共结难值难遇的了义正法之缘。
第二目 受三归依的福德无量
三归依的福德是无量的,佛陀在经典上说:布施无量无数珍宝的福德,不如受持三归依的福德,也就是说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的福德是无量无边不可计算的。5
注5《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为阿那邠邸长者说:‘过去久远,有梵志名毗罗摩,饶财多宝。若布施时,用八万四千金鉢盛满碎银,八万四千银鉢盛满碎金,复以八万四千金银澡罐,复以八万四千牛皆以金银覆角,复以八万四千玉女庄严具足,复以八万四千卧具众彩自覆,复以八万四千衣裳,复以八万四千象马皆以金银鞍勒,复以八万四千房舍布施;复于四城门中布施,随其所欲皆悉与之;复以一房舍施招提僧。如上施福,不如受三自归。所以然者,受三归者,施一切众生无畏。是故归佛、法、僧,其福不可计量也。’”(《大正藏》册1,页878,下10-22)
《优婆塞戒经》卷5〈八戒斋品〉:
善男子!若人能受三归依者,当知是人,所得福报不可穷尽。善男子!迦陵伽国有“七宝”藏,名宾伽罗;其国人民大小男女,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犹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所有宝物。善男子!毘提呵国有“七宝”藏,名半陆迦,其国人民男女大小,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犹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所有宝物。善男子!波罗奈国有“七宝”,名曰蠰佉,其国人民男女大小,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亦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所有宝物。善男子!干陀罗国有“七宝”藏,名伊罗钵多,其国人民男女大小,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亦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胜出彼藏所有宝物。
佛开示说:“如果有人能够受三归依,应知他所得的福报不可穷尽啊!”佛又举例说:“迦陵伽国有七宝的宝藏,这宝藏的地点名称叫作宾伽罗,迦陵伽国人民不管大小男女,有人七天之中以车子或象马驼驴来挑担回去,有人七个月之中每天这样来搬取,有人七年之中每天这样搬取,仍然无穷无尽,显然这个七宝之藏它宝物非常多,但如果有一个人能以至诚心受三归依及八戒斋,他所得到的功德果报,超过、胜过那个七宝之藏所有的宝物啊!”佛陀不厌其烦重复说明,总共连续举了四个国家的七宝之藏,来证明三归斋所得的功德果报超过这些国家的七宝之藏之所有宝物,所以由此可见三归斋所获得之福德、功德真的很大。佛陀陀又譬喻说:“毘提呵国也有这种七宝之藏叫作半陆迦,他们的人民男女大小,一样的或者七日中,或者七月中,或者七年中,每天用车乘象马驼驴来担负持去,还是不能把它取尽;如果有人至心受三归斋,他未来所能得到的功德与果报,超出并而且胜过半陆迦七宝之藏的所有宝物。”又譬喻说:“波罗奈国有七宝之藏名为蠰佉,波罗奈国的人民男女大小同样是七日中或者七月中,或者七年中,每天用象马驼驴把它取回去,也是所有人民在七天、七月、七年中,每天用各种车乘象马……等把宝物取回去,还是取不完;但但如果有人至心受三归依和八戒斋,他所得到到的功德果报超过蠰佉七宝之藏的所有宝物。”
又譬喻说:“干陀罗国也有七宝之藏叫作伊罗钵多,这个国家的人民男女大小于七日中、七月中、七年中,每天以车乘驼驴担负持去,也不能取完;如果有人至心受持持三归依并且持八戒斋,他所得的功德果报,胜过、超出伊罗钵多宝藏的所有宝物。”
第三目 帝释天三归依脱离恶道的故事
受三归依戒除了能获得无量的福德之外,也可以让众生脱离恶道、得生善趣;在经典中有记载这样的故事,如
《法句譬喻经》卷1 云:
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于是奔驰往到佛所。时,佛在耆闍崛山石室中,坐禅入普济三昧。天帝见佛,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驴母腹中作子。时驴自解,走瓦坏间,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三昧觉,赞言:“善哉!天帝!能于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帝释闻偈,知无常之要,达罪福之变;解兴衰之本,遵寂灭之行。欢喜奉受,得须陀洹道。
《法句譬喻经》中说到,忉利天的天主释提桓因五衰现前,快要寿尽了。他晓得自己命终之后,会堕在畜生道中,生为驴子。因为五衰现前6,所以他非常的忧愁,他想到在三界中只有 佛能救度苦厄,因此就立刻飞速地来到 佛前。当时 佛正坐禅于普济三昧中。帝释天见到佛,马上就顶礼,趴在地上至诚恳切地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帝释天还没来得及起身就死了,神识立刻投胎在驴腹当中。就在这个时候,驴子脱缰乱闯,踏破了主人家的陶坯器具,主人一生气,就拿鞭子打它,驴子因此伤了胎气;于是帝释天的神识又回复到天帝身中,衰败的五德又都恢复了,再也没有五衰的现象。所以,在他伏地至心三归依后,再起身时他又回复了五德具足的帝释身。
这时候 佛陀从普济三昧出,就赞叹说:“善哉!善哉!帝释天,你能够在临终时归依三宝,应受的罪报也已经结束,不会再入三恶道了。”佛陀就为他讲经说法,帝释天当下就证得须陀洹果。
注6 五衰现前就是:第一、身光快要灭了,第二、头上的花枯萎,第三、不乐坐在自己的宝座上面,第四、腋下有汗臭味,第五、尘土著身。
第四目 天子受三归依戒脱离恶道的故事
除了帝释天归依三宝后有如此的功德之外,《佛说嗟韈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其中提到一位忉利天的天人也是如此。经典上说,这位天人名叫嗟韈曩法,他在天上的福报将要享尽了,只剩下七天的寿命;而且现起了五衰之相,身上沾染了尘垢污秽,头上的花鬘枯萎,身上出现了臭味,两边的腋下都有汗流出来,天人的威德尽失。这时嗟韈曩法不乐于自己的宝座上安住,而是坐在地上非常悲凄哀伤地哭泣。口中不停地说:“苦啊!苦啊!”不论他到哪里,在曼那吉尔池或到洗浴之池也都这样说:“苦啊!苦啊!”心里想到宝车或是欢喜杂林,以及这些所有的园林中,都不能再去游戏了,美丽的花朵也不能再采摘了,杂宝柔软之地也没机会再踩踏了,就一直说著:“苦啊!苦啊!”天上众多的天女们非常端庄美丽,常常陪伴著他,现在也要舍离他了。这时其他的天子看到他这个样子,就去禀报帝释天,说:“这位嗟韈曩法五衰现前了,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因此在地上悲哀哭泣著,到曼那吉尔池、洗浴之池、宝车、园林等各处都说:‘苦啊!苦啊!’众多天女们现在也要舍离他了。天主!我看到他这样子,心里非常难过,因此来跟您报告此事。”
这时天主帝释天因为慈悲怜悯心的缘故,就到嗟韈曩法的处所,告诉他说:“天子你怎么啦?你这位贤者怎么坐在地上悲哀哭泣呢?说自己许多痛苦之事,让看见你的人都不免哀伤心动呢?”这时嗟韈曩法忽然回过神来,听闻到天主跟他说的话,就从地上站起来,整理自己的衣服和仪容,合掌而立,禀告帝释说:“天主!我如今寿命只剩下七天,命终之后,我会下堕阎浮提的王舍大城里,因为宿世业力的缘故将受生为猪身。天主!我若是受此猪身,那在多年中要吃人类剩下来的厨余粪秽之物,我观察到这个痛苦,因此那么忧愁苦恼。”这时帝释天主听闻他说的话之后,心里非常同情悲悯他,因此告诉嗟韈曩法天子说:“贤者!你可以至诚心归命三宝,发这样的誓言:‘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这时嗟韈曩法天子很害怕死亡的缘故,更害怕堕落畜生道,于是至诚的跟天帝释说:“憍尸迦!我今天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受三归依之后,他至诚归依之心无有间断,直到命终。
在诸天的境界中,下地的天人不能看到上地的境界。这时帝释天主想观察嗟韈曩法往生到什么地方去了?有没有往生到阎浮提的王舍大城里去当猪了呢?结果天主极尽他天眼的力量去观察,都观察不到;再观察其他的畜生道和鬼道境界中,也都找不到嗟韈曩法的往生去处,又观察人间也没有,乃至四王天、忉利天都找不到他。这时帝释天主心里很疑惑,于是就前往只树园林拜见世尊。天帝释见到 世尊顶礼佛足,然后退坐一面,详细地报告佛陀此事,并请 佛陀开示这位嗟韈曩法天子往生到何处去了?佛陀告诉帝释天主说:“这位嗟韈曩法天子现在往生到兜率陀天7,他正在受著五欲的快乐!”这时帝释天主听闻了佛陀说法后非常的高兴,踊跃欢喜,然后就在佛前说偈曰:
若归依于佛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若归依于法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若归依于僧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然后又说:
诚心归命佛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佛心常忆念
诚心归命法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法力常加持
诚心归命僧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僧威常覆护
这时帝释天主说了偈颂之后,世尊就印定他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归命佛法僧,定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
注7 兜率陀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境界高于帝释天主所住的第二层忉利天,所以帝释天主看不到他。
这时候 世尊说偈颂曰:
若佛陀二字 得到于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若达磨二字 得到于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若僧伽二字 得到于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最后 佛陀又说偈言:
佛法僧名若不知 彼人最下故不获 轮回宛转而久处 如迦尸花住虚空
佛开示完了这部经以后,诸位比丘大众和天帝释,一切大众都很欢喜,信受作礼而退。8
注8《佛说嗟韈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只树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俱。是时,有一天子名嗟韈曩法,天报将尽,唯余七日,而乃先现五衰之相:身无威德垢秽旋生,头上花鬘咸悉萎萃,诸身分中臭气而出,两腋之下悉皆汗流。时嗟韈曩法由是之故,不乐本座,宛转于地,悲哀啼泣,而作是言:“苦哉!苦哉!曼那吉尔池。苦哉!苦哉!洗浴之池。苦哉!苦哉!宝车与麁恶欢喜杂林等,如是诸园苑,不复更游戏。苦哉!苦哉!跛里耶多罗迦花永不采摘,杂宝柔软之地永不履践。苦哉!苦哉!天众妓女端严殊妙,常所侍卫,今相舍离。”
是时,有余天子见斯事已,往帝释所,白言:“天主!彼嗟韈曩法五衰现前,命余七日,宛转在地,悲哀啼泣,作如是言:‘苦哉!苦哉!曼那吉尔、洗浴等池。苦哉!苦哉!宝车及麁恶欢喜杂林等,如是诸园苑,不复更游戏。苦哉!苦哉!跛里耶多罗迦花永不采摘,杂宝柔软之地永不履践。苦哉!苦哉!天众妓女,端严殊妙,常所侍卫,今相舍离。’天主!我见是已,心甚伤切,故来告白。”
尔时,帝释天主心悲愍故,往嗟韈曩法所而告之言:“天子!云何而汝贤者,宛转于地,悲哀啼泣,说诸苦事,伤动见者?”时嗟韈曩法忽闻是语,从地而起,整服肃容,合掌而立。白帝释言:“天主!我今寿命唯余七日,命终之后,堕阎浮提王舍大城,以宿业故而受猪身。天主!既受彼身,于多年中,食噉粪秽,我观此苦,是故愁忧。”
尔时,帝释天主闻是语已,心甚悲愍。告嗟韈曩法天子言:“贤者!汝可诚心归命三宝,应作是言: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彼嗟韈曩法天子,以死怖故,畏傍生故,白帝释言:“憍尸迦!我今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
时彼天子受三归已,心不间断以至命终。诸天之法,下智有见不能观上。时帝释天主观彼天子,生于何处?为生南阎浮提王舍大城受猪身耶?为不受猪身?尽彼天眼观之不见。又观傍生鬼界,亦复不见;又观娑诃世界人间,亦复不见;乃至四大王众天及忉利天,尽
彼观察都不能见。
尔时,帝释天主既不见已,心生疑虑。于是,帝释往只树林诣世尊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彼嗟韈曩法天子五衰现前,命在七日,宛转在地,悲哀啼泣,说诸苦事,伤动见者。我时到彼,见此事已,而问之言:‘云何贤者悲啼懊恼,憔悴若此?’时嗟韈曩法而告我言:‘我今寿命,唯余七日,命终之后,堕阎浮提,生王舍城,而受猪身,于多年中以诸粪秽而为食噉。’我闻此说,心极悲愍,乃告之言:‘今汝贤者,欲脱斯苦,当归命三宝,作如是言: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嗟韈曩法以死怖故,畏傍生故,而白我言:‘我今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嗟韈曩法受三归竟,而后命终。世尊!我今不知,彼嗟韈曩法托生何处?”
尔时,世尊以正遍知,告帝释言:“憍尸迦!今嗟韈曩法天子已生覩史多天,受五欲乐。”尔时帝释天主,闻佛语已,欢喜踊跃,心意快然,诸根圆满。即于佛前说伽陀曰:“若归依于佛,彼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若归依于法,彼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若归依于僧,彼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
复说伽陀曰:
“诚心归命佛,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佛心常忆念。
诚心归命法,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法力常加持。
诚心归命僧,彼人当所得,若昼若夜中,僧威常覆护。”
尔时帝释天主说伽陀已,世尊印言:“如是!如是!归命佛法僧,定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
尔时,世尊说伽陀曰:“若佛陀二字,得到于舌上,同彼归命等,不虚过一生。若达磨二字,得到于舌上,同彼归命等,不虚过一生。若僧伽二字,得到于舌上,同彼归命等,不虚过一生。”又说偈言:“佛法僧名若不知,彼人最下故不获,轮回宛转而久处,如迦尸花住虚空。”
佛说是经已,诸苾刍众、天帝释等,一切大众欢喜信受,作礼而退。】(《大正藏》册15,页129,中14-页130,中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