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欲望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佛系青年
我不明白身边有些人为什么常常为完不成的事找借口,甚至还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他们不设法完成待办清单,反而理所当然地得过且过,一面以“不想要,不想做”自我设限,一面还安慰自己“平平淡淡就是福”。
A君,几乎每件事刚开始的时候都会热情百倍,冲劲十足,甚至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他能成事。但与他共事久了才发现,他很难完成一些复杂的工作,一遇到困难就找各种借口逃避、拖延。几年下来依然没有什么成就。他说,家里有3套房。
B君,月月光,每月工资勉强够生活。曾信誓旦旦3个月拿驾照,结果与他同期的女学员都纷纷持照上路,他却4年还过不了科目二。他说,以后雇司机。
佛系青年,好像指的是那些处事淡定的人,实际上指的是对很多事不感兴趣,没欲望,或者是装作没兴趣,压抑欲望的人。做事提不起兴趣,自然没有效率,越没有效率越拖延,越拖延越积累做不完的事情,死循环。他们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在舒适区里就算一直拖延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没有欲望的人,很难有成功的动机。人和人就是不一样,有的认命,有的却一直在奋斗。
高逸峰的一首“从头再来”让中国人认识了他的人生起落和他的包子铺。在央视《奋斗》访谈结尾,他用“有梦想就去追”这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经历。这类人都有相同的特征,具有成功的动机。
成功的动机,先动其心,才有机会。
佛系青年对金钱不敏感,都成佛了,当然要视金钱如粪土。他们也不用赚钱,他们用父母的钱,老公的钱,老婆的钱,赔了不伤心,用了不心疼。我佛慈悲,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
我不记得在哪看到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人没钱不要视金钱为粪土,没结过婚不要说婚姻是围城,没当过官也不要说无官一身轻。一个人不经历大风浪,他凭什么觉得平淡才是真?大概率他只是在自欺。没有成功过就不要伪装成功,佛系青年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不曾拥有过就可以表达自己的好恶。
抛弃的资格是先拥有。
Judy的目标,Nick的行动
Zootopia实际上是一部成人动画片,它的社会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社会充满偏见和性别/种族歧视,永远都有政治阴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一致的利益,当然还有一个“只要你不断努力,坚持信念,你就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的梦想。
Zootopia中现实的Nick,它实际不好高骛远,虽然没有大梦想却在不断实现自己的小目标。有梦想的Judy一旦离开舒适平庸的兔子窝,它就不再是小白兔,它需要在新环境下学习和适应才能生存。当有梦想的人和有执行力的人在一起,破案自然不在话下。
每个伟大的梦想背后都需要很多小目标的积累,人首先得用乐观的方式看待目标,再用实际的方式思考具体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 Judy是乐天的目标派,Nick是实际的行动派。
人之所以自由,是因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一个人有选择安稳的权利,也有选择进化的权利。人和人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每个人的欲望不一样。Judy的父母喜欢待在兔子窝里种萝卜,Judy更愿意到Zootopia做第一个兔子警官。正确的欲望够造就成功的动机。
平庸之辈没法对自己狠,他们既害怕失去又害怕受苦,习惯待在兔子窝里躲避成长。区分平庸之辈的最重要品质是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把欲望变成目标
目标是你真正希望实现的东西,而欲望有时候是你想要但会阻碍你实现目标的东西。假设目标是身体健康,欲望是吃可口但不健康的食物,那这人是要身体健康还是吃可口食物?
下面这位健身教练做了个实验“1个月垃圾食品挑战”
经过这次挑战,他证明了一件事,即便是长年健身,肌肉棱角清晰,腹肌线条分明的人,只要是放弃了健康的饮食,也一样会在短时间内堆积脂肪。
摧毁你的目标,最多只需要一个月。
那么是不是想要身体健康,就不能吃可口的食物。并不是,上面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上面的健身教练选择的也是餐餐吃不健康食物。这名健身教练想告诉你的是,任何锻炼配合饮食才能快速达到想要的体型。
在一个人实现目标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影响目标的欲望,他可以选择妥协,锻炼的同时,只吃垃圾食物;可以选择转移欲望,把欲望变成自己的目标,锻炼的同时,吃可口的食物,不管食物是否健康;也可以选择对抗欲望,锻炼的同时,只吃纤维食物和蛋白粉。一个人选什么方案,取决于他制定目标后的行动。我见过饮食健康坚持锻炼的三十几岁得癌症病人,也见过吃喝嫖赌活到一百多岁的健康人。一个人可以选择得了癌症后自怨自艾,也可以选择健康饮食坚持治疗。
费斯汀格(Festinger)告诉我们一个推论,生活中有10%的事情我们无法掌控,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欲望就在我们能控制的90%内。至于怎么利用欲望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There are thousand Hamlets in thousand people's eyes.
欲望是成功的机会
如果说无欲无求的是佛系青年,那么有欲望又有目标的则是兽系青年。
自欺欺人的后续就是自食其果,一个人压抑或者否认欲望并不会使欲望消失,在未来的某些日子这些欲望总会冒出来,让他为自己的无所作为重新买单。如果年轻还好,总有时间再去完成,如果年老,拿什么来背负自己的欲望。
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描述日本社会现象,年轻人无欲无求,没有梦想,不喜欢消费,不买房不买车不买奢侈品,甚至一天2顿饭就可以生存,宅文化盛行。出现这种状况大致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每代人的遭遇不同,当代人的物质丰富降低了人奋斗的欲望,更趋向于享受,不愿意承担风险;阶层固化,当社会结构稳定后,相同城市类似教育类似年龄的人,收入都差不多,与个人努力程度没有太大关系;互联网文化,年轻人更喜欢结群,想有特别的生活,期望和现实差距太大,以致脱离现实,沉迷社群、动漫和游戏。
不愿承担风险的人害怕失去,沉迷虚拟世界的人害怕受苦,解决办法倒是很简单,走出兔子窝。
以为努力程度决定境遇的人,他们不理解现代社会的财富本来就不可能只靠个人努力,一个人的财富取决于他所属家族的勤奋程度,家族累积的勤奋值才有可能改变他所在阶层的位置。
如果佛系青年和普通青年之间只差一套房子,那么佛系青年和兽系青年至少差十六套房子。
尾声
我认识几个移民的朋友,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自己已经达到了人生终极目标,国外医疗好、教育好、上班时间短,享受生活。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好山好水好无聊”。再看看国内,贸易战、市场低迷,金融骗局.....简直是“真挤真乱真精彩”。我为自己能身处这般精彩的社会感到兴奋。
停滞图生安逸和享受,进化造就欲望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