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法不如会行动
想取得好的工作成果,想通过学习提升自我,想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想拥有充满魅力的外表,想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就算有愿望也不一定能实现,这就是事实。想要使自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一天花三个小时去空想,不如花五分钟去实干,把改变自己从”喊口号“落实到”行动“上,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日本行为科学管理第一人石田淳在《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一书中,完整地介绍了在日本和美国广受推崇的“行动科学管理方法”,从因果关系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为什么有了愿望不一定能实现”和“有了愿望如何去实现”,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日本学者的文风朴实严谨,甚至稍显啰嗦生怕遗漏或者没解释清楚,这也说明了很“接地气”)
首先分析了人为什么难以改变(即为什么有了愿望不一定能实现):
1、认知偏差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明明下定决心要把一件事情坚持到底的,结果却还是半途而废。事后懊恼不已,给自己简单粗暴贴上”我就是个意志力薄弱的家伙“的标签。这种认知的偏差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在一件事上有了挫败感,很容易偏离事实并无法理性地看待自己。而导致认知偏差的原因是”自动化思考“,它是指人类在无意识状态中做出的思考,据说每个人每天会出现700次自动思考。正是这种自动化思考使我们产生了认知偏差,从而陷入错误的认知误区而不断否定自己。
2、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左右
想减肥却禁不住美食的诱惑,想戒烟却忍不住再抽一口,想早起却总是睡不醒……我们总是有这样的烦恼,明明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却还是向”美食“、”香烟“、”贪睡“等等眼前的诱惑缴械投降。比如,明知道吃蛋糕会增加体重,但仍打算吃蛋糕的,是因为”美食“会带来”美味的满足感”;吸烟者之所以吸烟,是因为”吸烟“能带来”心情舒畅“等让人舒适的感觉;赖床的人总是早起不了,因为“贪睡”能带来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感。当人们面对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性的判断。
3、对失败的恐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卡内曼教授曾经说过,”人类过于在意”损失“,可能会舍弃获取更大利益的机会“。对于很多人来说,接受”确定的损失“是非常大的痛苦,因为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在行为经济学中,将”已经支出且无法回收的费用“称为”沉没成本“,它会对我们的行为造成影响。对于沉没成本应该马上采取措施来终止,但大多数人会抱着侥幸心理,期待继续投资或者等待来指望减少损失。面对已经出现的失败不能早点看清事实,最后只能一败再败。
4、那些毁掉你人生的习惯
①不要依赖”意志“的力量。要想改变自己,仅靠意志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行动;
②被冲动的感情所控制。一个陷入冲动状态的人,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的,这就会导致他的行为脱离了现实;
③逃避困难。在面对眼前的困难选择一时逃避的人,将来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
④随波逐流。明明不喜欢却还是选择随大众,一是怕拒绝了别人会讨厌自己,二是如果不听后果会很严重,被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所束缚只会让自身的矛盾更尖锐;
⑤吸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人类会沉迷于很多东西,为了缓解压力而依赖于另一件事的时候会使情况变得复杂;
⑥改不了迟到的毛病。行为散漫的人容易自责,这对一个人的打击是很大的,对改变事态却没有一点帮助。
其次提出了人应该怎么做(即有了愿望如何去实现):
1、用”MORS法则“来驱动自己,拥有具体的目标
”MORS法则”包括四个要素:M—可测评、O—可观察、R—可信任、S—可明确化,以自己为基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目标明确化,行动可量化,人们才会清晰地知道应该怎么做。如果只是盲目地想改变,没有认清现在的自己,而制定出模糊的目标,把握不了准确的“数值”,效果只能微乎其微。
2、用“ABC模型”作为行动的原则,认清该做的事
“行为科学管理术”利用“ABC模型”的概念来解释人的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关系,A—前提条件、B—行动、C—结果。前提条件(A)指的是引发行动(B)的环境,而行动(B)又是受其结果(C)影响的。客观地观察自己的状态,如果你的目标行为(B)是需要减少的,它就属于过剩行为,那么应该首先消除引发它的前提条件(A);如果你的目标行为(B)是需要增加的,那么应该尽可能多地增加前提条件(A)。当然,如果能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C),人们就会更加主动地采取行动(B)。
3、养成好习惯,新行为“从三开始”
改变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应该循序渐进,培养好习惯。行为科学管理术认为,培养新的行为习惯时,最后不要超过三个。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易操作性,从完成的一件件小事中,我们确实会体会到一种成就感,给自己带来一种满足,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使下一步的行动更容易开始。
4、调整好心态,不要走极端
人们总是喜欢追求远大的目标,在他们的观念里“不是100就没有意义”,但事物并非都是“非0即100”,这种追求完美的极端想法只会给自己持续带来压力。我们要对自己宽容一点,要切合实际对自身做出正确的评价。如果遇到挫折和失败,请用三种态度来思考:不要冲动,保持理性;不要主观,保持客观;不要抽象,保持具体。这样来端正心态,寻找对策。
5、落实行动,要讲究方法
①使用方便的记录工具。用“生活记录本”感受“自己的能力”,用“感谢卡”消除人际关系上的压力,利用“实况转播”让意识回到现实。
②化整为零。从一开始就将大任务分解成许多小任务,然后就注意力集中在今天需要完成的小任务上,可以把人从多余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③“劣后顺序”比“优先顺序”更重要。就是先舍弃掉无足轻重的事情,把时间留给重要的事情。
④用应用程序来管理时间。可以利用工具来记录下你所支配的时间,帮助你客观地判断自己使用时间的模式,从而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
⑤从小行动开始。坚持从小的行动开始,不断累积,慢慢养成习惯,会带来一种好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有的人常常逃避困难,有的人害怕面对失败,有的人总是迟到……或许每个人都有过想要改变自己的念头,但能够成功蜕变的人少之又少。人们对自身的认知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而只有科学地采取行动才能客观评价自己。所以,当你想要改变自己实现某种目标时,行动起来吧,只有行动最靠得住。
《从行动开始—管理自己的科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