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想法我们爱成长

谈写作|写在10000赞——与写作做朋友

2018-08-14  本文已影响593人  一枝丘
图自爱壁纸

文/一枝丘

4月9日到8月9日,我累积在简书写了65篇文章,过千阅读40篇,其中1——5K阅读24篇,5K以上7篇,过万阅读量文章达到9篇。

断更超过半个月的时间里,喜欢数和关注数依然按部就班地增长,喜欢数已经超过了预定目标的10000赞。

起初,我预设的初心是以一个普通写作者的身份,没有官方加持,不抱团,能不能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不错的成绩?

事实证明是可以的,在简书持续写作的4个月,我已收获接近3000个关注,超过1W赞,个人的谈写作连载也达到了58K阅读量,500+关注。

技巧性的分享,前边已经写了很多文章。这次总结,主要想写关于心态与认知的几个大方面。主要为以下几点:

长尾效应

通过之前的实践,其实验证了“长尾效应”理论:只要坚持写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而且当你坚持写的同时还注重质量,效果则呈现复利性增长——不断得到传播扩散,从而形成影响力。

而且复利性增长的事实是,越到后边,效果就越明显。因此可以说,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复利增长节点的到来。在此之前,我们的付出都是在做基础,这个阶段的付出和成效往往不成正比,往往让人看不到结果,但却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许多人也许都知道坚持做积累是获得成绩的不二法门,但“听过”与“知道”,再到之后的“做到”,其实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也是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的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两点原因是:没有真正突破过;关键节点的懒惰。

没有真正突破过,就不会看到一件事情的全貌。就如那句诗句所描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当我们真正有了一次突破经验,才能真正看到一件事情的全貌,从而知道自己的体力该怎么分配,每个阶段的策略应当怎样。

而问题就在于,我们本来就“身在此山中”,如何能站在事外去看待事情本身呢?

也因此,我们常常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感到迷茫,因为看不清目的地而对坚持的事情产生怀疑,甚至放弃,都十分正常。

而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去看已经成功了的人,他们的路径是怎样的?以他们的路径为参照,分辨出主要的节点,然后每个节点都对自己进行复盘,是实力不够?还是机会不恰当?从而调整预期,直到真正突破属于自己的那个“阶段”。而不是还未完成,或做了一半就“自以为是”地认为没有必要,或自大地认为自己已经懂了。

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在已经成功了的人的身上,他们当初也没有确定自己一定会成功,但他们拥有“韧劲”这一品质,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候去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因此即使他们也会遭遇同样的困境,却依然谦卑地去寻找方法,依然坚持下去,因此他们成功了。

会做不成事情的人还有一点缺点,即在重要的节点上从来不愿意努力。

同样是坚持写作,有些人获得的成绩极好,有些人却是在做无用功。这是因为同样是写,努力的人会去思考、实践怎样才能满足阅读者的需求,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得到完善、突出,而不仅仅是写而已。

因为写是懒惰者最擅长的事情,因为他们更愿意不去思考,每天就重复地写,宁愿忍受没有进步,从而逃避相对来说更难的思考与能力上的突破。想当然的,想要进步与更好的成绩,当然不可能。

初心?

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写作者会谈到“初心”的问题:一方面想要保持初心,一方面又想获得成绩。这好像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样,好像保持了初心就无法收获欢迎,受欢迎的就没有初心一样。

其实这是一个谬误,稍加思考就能发现,这是一个视野问题。我们用简单的复杂二分法来做一个辨析。

写作这件事,是读者在写,于是所谓的“初心”通常指我们所推崇的东西。相应的就有我们不推崇的;我们写作的对象是阅读者,因为也有阅读者的喜欢与不感兴趣存在。因此得到四种最基本情况:

读者不喜欢,你也不推崇。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读者喜欢,你也推崇。这种情况最完美。你写的就是你喜欢的,同时也被很多人喜欢,写作就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读者越来越喜欢、越来越多,你也写得越来越有目标,进步越来越快。

读者喜欢的,你不推崇。或者你推崇的,读者不喜欢。这两种情况是最揪心的,同时也是大多数写作者面对的常态。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自己写想写的,但读者不买账。或者读者想看的,自己不屑。一大堆问题就随之出现了。

但其实这几种简单的情况下,透露的却是作者的格局问题。

拿我自己的一篇文做例子:不懂讨好自己的人,情商再高也不会快乐

能从留言区里看到褒贬不一的评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认同文中观点,觉得给他们带去了帮助;另一类则觉得文章哗众取宠,混淆概念,文题不一。

认同观点的就不提了,因为至少那篇文章给他们带去了心情上的愉悦;关键在于喜欢做辨析的一类读者,他们反驳的是“讨好人的行为并不是情商高”这一论点。

是的,稍微有一点辨析能力的人都能看出这点错误。但执着于观点的完全对错性真的最重要么?

去掉“高情商”这个字眼,把文章标题改成“不懂讨好自己的人,是不会快乐的。”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而导致的结果是,仅仅就是“高情商”这个字眼就引得一些人上纲上线,到底是什么问题?

其实这篇文章的灵感是从咪蒙公众号得来的,我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在说这个观点。当我第一遍看完咪蒙那篇文章时,第一时间也是上纲上线了,内心OS是“怎么会有这样的文章存在?”“简直是在误导人!”

在冷静下来后我做了辨析,她的文章是写给谁看的呢?对那一类人有没有帮助?

于是我瞬间明白了:对与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写的文章有没有对目标读者起到了实质作用,哪怕只是心理安慰。

由此我们有可能已经知道了,写作者的所谓初心,很大可能是自己只顾写而希望读者来承担喜欢的责任。这明显是一个视野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读者喜欢什么,因此自己一旦不被理解,就认为“读者压根不懂得分辨”,他们因为没有收获反馈,有可能还会忽略了“我写的是不是有质量?”这类问题。

人大多是自恋的。

假如既不想讨好读者,又对自己没有要求的情况,那就挺悲催了。因为你已经可以判断出,这样的写作者是不会有进步的。

也因此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写自己喜欢的,一定没有读者喜欢么?读者喜欢的,一定是没有质量的么?

一个不会反驳自我的作者,不是一个好作者;一个不知道读者需求的作者,也同样不是一个好作者。

写作的态度

无论是什么事情,我们都应委以重视的态度。

大多数的文章,我都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剖离表面,抵达核心部分,因此每一篇文章几乎都很用心,由此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一些文章已经过去一两个月,到现在还依然有关注,说明真正对读者有用的内容,一定能获得关注和传播。

断更半个月,其实我的态度出现了问题,期间我给自己找了无数理由:断更一两周没事的吧!就当是休息吧!因为时间不自由呀!但其实简书上的写作我都是用手机完成的,每天也能抽出两小时的时间写,但因为一时懒惰,进而持续懒惰,最后任由懒惰了。

当我要再执笔起来时,却发现要花费诸多时间找回状态,十分不值当。因此作为一个写作者,保持写作的习惯、空闲期也要保持一定的强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今天不想跑步,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

真正的写作者,不会让一两次的停滞使得自己放弃写作,这才是长期写作者的思维方式。

与写作成为朋友

与写作成为朋友,其实更倾向于是与时间做朋友,与我们认为的人生意义做朋友。

因为知道了自己要写很长时间,甚至是一辈子,所以写作这件事成了一种学习。学无止境,是不要放弃,也是在时间这条轴线上,不断历练、反思、总结,每一次收获的成绩,都是学习上的里程碑,而不是终点。

与我们的认为的人生意义做朋友。写谈写作的文集,我主要是想和写作者一起竖清写作上的一些底层概念。近期,又打算写情感文集,和更多人探讨如何更好地处理我们的情感问题,获得人生的自由度。

写作,如果能写我们擅长的,那么写作就会是一件能给我们带来自信的事情。且如果写作能我们的工作,乃至人生意义相挂钩,那么写作就会成为一件十分正义的事情,想放弃都不可能了,不进步也更加不可能。

因此,我们应当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何写作?

但我们也应该明白,想不清楚这个问题时,就先去做。因为,理想与目标是会产生变化的。

感谢阅读!一枝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