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故事

「一日一句」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2021-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米兰文萃

端坐下来,拿出茶则,量上茶叶,不多不少,刚好5克,烧上开水,“九点、十二点、三点、六点”……心中默念,轻轻注入,让茶叶在三才碗中随着水流旋转沁润,顿时芳香入脾。

心中冒出这句诗词,似乎又明白了不少。“恐乖灵草性”是对茶叶的珍爱,更是对自然的敬畏。这句诗词来自于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引用在李启彰老师的《茶日子》中。

讲述的是诗人与《游子吟》的作者孟郊,在洛北野泉上煎茶的场景。接下来一句,也是非常让人感动的,“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在敲石取火时,生怕惊扰了泉中的鱼,都要离开野泉远远的,取了火再来煮茶。

你都不能想象,两个大男人,竟也如此细腻,如此纯粹。若是人多有这种敬畏,这种天德,也许很多灾难,很多祸端,皆是可以避免的。

凤凰单枞的储存罐上,没有一个商标,却有一句诗句,“一片青山入座,半潭秋水煮茶”,对于身处城市红尘的人来说,真真是只能神往而已了。

山中野泉边,半潭秋水旁,两人静静煮茶,“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若是陆羽在此,那就更是高山流水了。

有时候纯看诗词,并不能完全读懂其中之意,而且也几乎收录的都是名家大作,但在读很多并不以诗词为主的著作时,能邂逅和遇见很多很好的诗词。虽然作者不常见,但读来亦是让人觉醒。

“触事皆手亲”,唯恐不小心伤了茶叶的天性意趣,一切准备工作皆由自己亲自动手,将山中新鲜的损芽磨得粉细粉细的。唐代时不是泡茶,是点茶,如今大概只有在日本才能见到了,在《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六集纪录片中,香港也有一家茶室依然在传承。

茶叶如此,孩童亦如此。我联想到了对孩子的教育。孩童是这世间最真实的生灵,因此对待孩童,我往往是欣赏,是感激,是羡慕,也是敬畏。

“童年的美好在于它的真实,无忧无虑,肆无忌惮,如果可以,请把我留在最好的时光里……”看《蒋勋说红楼梦》时,作者讲到的最多也是宝玉,很不想长大,很不想背《四书》看《五经》,他只想好好留在童年的时光里,可以跟姐妹们一起腻歪,一起清净。

孩童,正如山中那片最新最嫩的茶叶,凝聚着山川日月之精华,化作肤白如脂,面红如桃,还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野性。曹雪芹是欣赏宝玉的,是渴望平等的,所以他的笔下,也是充满对人性的敬畏。

我不忍心将孩子交给别人,正如诗人要“手亲”煎茶一样。因为俗世红尘中,太多人只希望孩子,成为面子工程,都想要孩子,乖巧可爱,可却很少关注他们的本来,却比大人不知道要纯粹多少,真实多少。他们因着我们而来,却不得不落入凡尘。

一家人团聚,动不动就问,你期末考试多少分啊,你给我们表演个舞蹈吧,你怎么不叫人啊,你怎么……

孩子们被大人贪婪的眼神,逼仄到了墙角。若是大方自信的倒也好,若是内敛害羞的,真真是躲到了妈妈身后,怎么也不敢出来的。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抱着孩子,同时轻轻地告诉她,不想说,不想表演,不想喊人,都是可以的,但要保持起码的尊重。

我也不忍心将孩子交给别人教养,可能被团宠到极点,因为大人们只要孩子开心,可以无条件满足,也只要自己开心,就可以丢一个手机或者平板给孩子,只要不来吵他们就行。

当然,也有可能被打压到极点。我只能在学校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中,尽量扒出一条通往天性和创造的路。

我不想过多置喙于那些“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人,因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多有无奈之处。我能“触事皆手亲”本来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了。但是对于不“手亲”,却要动不动一棒子打死的“贾政”们,却是深感痛恶,却又无奈至极。

孩童时期的笑声和乐趣,长大后便也是再也没有的了。若是多一些敬畏,多一些欣赏,多一些宽容,该多好啊,不是放纵,不是宠溺,不是任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