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给孩子道歉吗?
当孩子感到足够安全,可以向我们解释其错误行为的原因时,处理他们的不良行为会更容易,问题也更容易解决。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更可能来找我们,寻求我们的建议,当他们有机会选择时,也想花点时间与我们共处。另外,一旦他们意识到可以依赖我们,那么当我们告诉他们做某些事真的很重要时,他们就更可能按照我们的话去做。
当然,稳固而充满爱意的亲子关系并不因为它是有用的才应该存在,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目标。所以我们需要自问,是否值得伤害我们的亲子关系。在我们诉诸控制干预手段之前,在我们给孩子制造不愉快之前,在做任何能让孩子理解为有条件爱他们的事之前,我们应该绝对保证其值得伤害我们的亲子关系。
无条件养育家长不仅做事方式与众不同,例如避免使用惩罚手段。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当一个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有条件养育家长会倾向于理解其是一种犯规,而犯规自然应该导致“后果”。无条件养育家长则会倾向于将同一件事情看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教导的机会,而非让孩子痛苦的机会。这并不仅仅是在“并肩作战”或者“实施手段”两种反应之间做选择,这些反应的出现取决于家长如何看待发生的事情。另外,将孩子的行为看做“教机”,会让我们将他们加入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解决方案会更有效。
当孩子感到自己受尊重时,才会更容易尊重别人。即使是明显爱孩子的家长也不能永远做到行为上尊重孩子,有些家长的言谈带有讽刺和挖苦。他们无视孩子的要求、怠慢孩子生气时的感受、轻视孩子的恐惧。
尊重孩子意味着努力现以上的这些行为,同时也意味着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在某些问题上比我们有见识。托马斯.戈登说:“孩子有时比家长更清楚自己是困还是饿,更了解朋友的特点,更了解自己的抱负和目标,更了解不同的老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更清楚隐藏在自己体内的冲动和需要,更知道自己爱谁、不爱谁,珍视什么、不喜欢什么。”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总是臆断,仅仅因为自己更成熟,就一定比孩子更洞悉他们自己。
真实的人都有自己的需要,都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事。孩子应该知道,真实的人有时会变得慌乱不安、心不在焉、疲惫不堪,他们不能永远确定该做什么。有时他们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某些话,事后又感到后悔。我们不应该假装比真实的自己更有能力,当我们把事情搞砸时,我们应该承认:“宝贝儿,我一直在想昨晚对你说的话,我想我错了。”
道歉的理由有两个:一、它会树立强大的榜样,强迫孩子言不由衷地说对不起毫无意义;让孩子认识“道歉”的一个更有用的办法就是向他们演示如何道歉。二、道歉会让你在孩子面前走下完美家长的圣坛,提醒孩子你也会犯错。事实上,道歉会让孩子看到,承认错误、承认有时是我们的过错,并不丢脸,也不会令人绝望地感觉自己无能。
道歉至关重要的理由,同时也是大多数家长无法做到的原因。毕竟,站在被孩子奉为完人的圣坛感觉很安心,它是一种至高无上且毋庸置疑的权威。说对不起会让你变得脆弱,这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都不容易做到—部分原因是我们童年时经历过极度脆弱的感觉。
许多家长害怕如果与孩子发展一种真诚、温暖的关系,会削弱他们控制孩子的能力。很多有条件养育的手段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当这两种生冲突时,更多人倾向于选择“控制”而非“连接”。
即使我们坦承自己的不足,即使我们用心灵和孩子对话,即使孩子可以看到,无论成年人拥有多少特权和智慧,却依然要在世界上挣扎前行,要做好事,要衡量他人的需要,要不断学习—就像他们自己一样,他们也依然会景仰我们。事实上,我们与他们相处时越真实,他们就越有可能真正地尊敬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