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心理教育

成长,是陪伴也是独立。

2017-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格格blue0229

9月,然就要上幼儿园了。

上午,手机被微信群一直不停的消息给炸掉了。拿起来一看,是9月份入园新生的家长群。炸掉的原因,是因为几十个家长在置顶同一个主题:9月小班一个班30个孩子,3名老师配置少了,必须4名!后面是一大片的家长支持刷屏声。

我看完了大概就愣住了,3名和4名的区别在哪里?根据教育局的规定,一个班30个孩子,配置2名老师,一位生活老师是标配,加一位,关注度又能高多少呢?

刷屏还在继续,园方的老师似乎顶不住压力,不出声了。我忍不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园方的安排是根据教育局要求严格来的,其实小班的孩子,大多3岁左右,或者超过了3岁。很多甚至上过托班,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当然,园方也应该根据孩子年龄来适当配置。

刷屏的声音突然结束了。一片安静。十分钟后,跳出了一个妈妈:不行,必须4名老师!我的孩子调皮,很多不会!基本什么都不会。我的脑袋旁边,自动脑补三条黑线。

在教育业工作了快十年,家里有两个资深数学老师,加我一个英语老师。从上一辈开始,读书基因得到了良好的遗传。外婆外公家境并不优渥,但是苦生活不苦教育。舅舅,是70年代第一个考入南开研究生的,接下来,是小姨,家里的第二个大学生。到了我们这一代,表哥考的清华,后来找的表嫂是北大的。在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都工作过。表妹更是云淡风轻的考到了港大,研究生直接去卡梅隆大学了。

家里的孩子都有一个特点,小的时候,长辈比较看中能力培养,表达训练。相反的,对成绩没有硬性规定和要求。学习,也都是习惯培养的好,规定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情,学会自己承担后果。没有任何捷径的学习,也有熬夜点灯的时候,只是非常的少而已。

从事教育行业这么些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优秀的孩子越不骄奢,越是有能力的孩子越低调。我们家的三个孩子,06年,大拖小,去四姑娘山自助行。外加小姨。

小姨负责和我商量线路,统筹安排;表哥负责安全,研究最佳线路,表妹小,负责上车睡下车吃。一切井然有序。

当年,四姑娘山还没有这么热门,进山的人少,条件差。妹妹那时候6岁半,也是跟着我们的脚步一步步的走进去。有时候考虑到她体力弱,会停下来稍长的休息下,然后继续出发。

那次旅行,直到如今,天各一方的我们,难得相聚时还津津乐道的谈起。小姑娘假期回来,和我的孩子,哥哥的孩子都能很好的玩到一起去,一如她小的时候,我和哥哥带着她玩,看碟中谍一样。

有了孩子后,我希望他能成为这样的人,情商高,有一定的能力,有一技之长,会做简单饭菜,或者有能力傍身。懂得感恩,微笑向暖,善良,通达,懂人情世故。其他的,是在他幼年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后满满构建,探索,慢慢去给予这个世界,而后逐步获得的。

自然,孩子不会如我们希望的那样成长,我也不希望他如我们希望那般。有他自己独立的气质和个性,我更愿意把他当做一个小的独立个体,不过多呵护,合适表达爱他,让他逐渐独立的做自己的事情。

这些年见多了各式焦虑的家长,各种问题的学生。很多学生更愿意和我交谈而不是家长。看似忙碌,为生计,为生活。很多孩子年幼就丢给老人照顾,不是说没有照顾的好的,有,极少数。大部分,宠溺,打人甚至咬人,物质是给予的足够充足,在精神和素质教育上,确是大片的匮乏。

很多学生,是我从初一开始带,看着他们走过青春期,迷茫叛逆期,中考,一路带上高中,直至高考毕业。第一届工作的学生甚至在有情感问题时会微信和我聊天,也会在假期约我吃饭,如朋友般的关系保持了很多年。

而后,现在从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变成了孩子的家长,看到群里一群中国式焦虑家长,催问老师9月分班情况,央求老师把一个小区经常玩的几个孩子分编在一个班,要求园方增派老师,诉说自己的孩子没有能力,需要照顾等等,我不理解了。

我们不是应该教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诸如自己吃饭,睡觉,如厕吗?不是应该帮助他尽快去适应一个新的集体环境生活吗?怎么现在反而变成了让幼儿园来接管家长的责任,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了?

看着老师手足无措的出来解释,安抚,群里还有个住同个小区,一年只带孩子10天,给孩子报了各种班的妈妈在问我,为什么你们都有分离焦虑而我都感觉不到啊?我没有办法回答。

在养育孩子的这条路上,一家一言。比如我们家,到现在基本没让孩子看过电视,平板是限时看。基本不吃糖,不晚睡。这些在很多家里看起来,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理喻,无法执行。糖吃多了会龋齿,大屏幕电视看多了近视快。那天带然体检,遇见好几个已经近视的孩子,爷爷奶奶愁的不得了。排队等待时听到医生说然的牙齿特别好,瓷白瓷白的,视力也不错,羡慕的不得了。说他们家的孩子,不给看电视就哭。我说我理解,但是哭闹就妥协,以后偷东西也哭,难道一样的妥协吗?

没有益处的事情,本就可做可不做,也不是一定非做不可。所谓的是非观,其实就是大人的言行影响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尚小,没有辨别好坏对错的能力。只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看到别人吃糖,也会眼巴巴的看着,这个时候,我会主动让他去买一支,尝一口,然后他会发现,不过如此,主动的把剩下的棒棒糖给我:“妈妈,我不吃了。”保护他的渴求,也要帮他保护好牙齿。

也有很多妈妈问我,我家孩子不睡觉啊,不午睡。晚上睡得非常晚,怎么办呀?为什么你家的然然那么乖呀?首先,我从来没有塑造出一个“乖”的孩子,其次,然是一个高敏的孩子,会环境变化尤其明显。一岁以前,为了保证他的睡眠,我阅读了非常多的书,然后改良实践。没有出过远门,包括过年。当时,很多人对我的做法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带着孩子满世界的跑。我不反对,只是然不是那种出门摇摇车一坐就睡的孩子。

这样的坚持,在一岁多以后,两觉并一觉体现出了很大的作用。该睡觉时他知道,会让我拉窗帘,关灯,讲故事。无论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尽量配合他吃饭睡觉的点,不破坏建立好的生物钟。两岁左右,肛欲期,基本脱离尿不湿,刚开始也会很正常的尿湿裤子,我也不批评指责他,只是告诉他下一次提前告诉我就好。

他的生物作息维护得到了很好的反应,7点半起床,12点半左右午睡。五点半左右晚饭,然后大运动。8点半回家洗澡,喝奶,刷牙,听故事,然后9点半左右入睡。

2岁8个月左右,我开始带他上早教课,发现了他身上的另一些特点。比如专注,不容易破坏;比如记忆力,还有老师告诉我的执行力。上课比较轻松,基本上我不需要去强调纪律什么,他可以自己坐一节课,按照老师的各项指令进行动作。老师也觉得惊叹不已。相比其他的“熊孩子”,上课尖叫,四处乱跑,干扰其他孩子上课,然让其他家长羡慕不已。

我们相互交流,我说不要羡慕他,你们的孩子都很棒。开心很大方,banana很活泼,然是那种气质型的孩子,不主动多言,喜欢观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

快入园了,他也出现了一些情绪波动,比如分离焦虑。我一边处理他的这些情绪,也尽量给予他足够的安抚,做着各种入园前的培训,帮助他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是期望老师接过家长的棒,来照顾他们的生活。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独立的人,让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逐渐能够真正的独立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要交给他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保护,要教他承担而不是一味地偏袒,逐渐从“妈妈”“爸爸”的角色中逐步得体的脱离出来,直至成年。

成长,在某种程度上,是陪伴,更是让孩子学会独立,也是让我们与他们保持亲密而又独立的关系,尊重引导但不干涉,辅助他们成人,成事,而后才是成才。

幼儿园,仅仅是他们人生独立的刚刚开始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