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与日本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此乃梁启超所著《少年中国说》里的一句话,气势磅礴却又意义深远。从古至今,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年老一辈都对子孙后代寄予着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数不胜数。在他们看来,孩童是一个家庭,社会,民族乃至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栋梁,于是,国民们很是关注子孙后代们的教育和成长,不分大小,不分贵贱。
中国家长们个个都对自己的孩子们抱着很大的期望,这是不可置否的,但是大多数家长的教育方式却是不值得称赞的。他们往往过分看重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处处都要争头名,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的关心却是少之又少,聊胜于无。于是,中国的大多数孩子都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孩子成绩虽然拔尖,却是表面光鲜,多年的教育只教会了他们如何读书,却忘了教会他们如何生活。所以便出现了大学生因不懂生活技能而被退学的悲哀,所以不少人因心不过强大经不起挫折而自杀的现象屡见不鲜。
由此看来,对于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们的生活不应当只围绕着学习成绩,家长与老师们应适当放养孩子,着重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的能力,教育孩子们要自立自强,直面挫折,勇往直前,促进孩子们全方面协调发展。在我看来,日本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却不得不值得我们佩服与学习。
日本的家长与老师们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方式与中国相较全然不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从幼儿时期便开始抓起了。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后不学数学、美术、音乐等科目,他们最主要是便是学会笑和谢谢。日本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当吃饭的时候,家长们不说开吃,小孩子们是不会去吃的,而在开饭之前他们还会双手合十,要说声“我要开餐了”等例如此类云云。他们做事总是不急不缓,有条不紊。
在家中,父母们会尽可能的培养孩子们自强自立的能力,即使孩子摔倒了,家长们也不会去扶。在他们眼里,摔倒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儿,他们觉得孩子们应该经历摔倒的痛苦,并且从哪摔倒就应该从哪爬起来。孩子们自主穿衣,整理玩具,做饭,洗碗……家长们一般也很少去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即使接送了,无论孩子们的包负载有多么重,他们也理所当然的不会去接手。若是中国父母,对于孩子大概多是捧在手里怕融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吧!
就日本的学校而言,虽说日本是个科技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学校里却是没有呈现什么高科技与现代化,唯有“朴实”二字可概括之。孩子们进学校时手里都是提着些大包小包,鞋装一个包,衣服一个包……在下认为日本人那精细的垃圾分类大概就是从小如此锻炼出来的吧!学校给孩子们开设了烹饪、缝纫等实践课程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冬天里,孩子们的短衣短裤是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健康体魄及忍耐力;学校的比赛没有个人赛,只有团体赛,这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团结意识,让孩子们明白团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唯有团结,坚不可摧;在用餐方面,学校要求孩子们细嚼慢咽,教会他们珍惜粮食,学会节约,明白劳动者的辛苦,了解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多地震,多灾害的地方,于是,孩子们从小便要学习如何逃脱灾难的求生之法。由此可见,日本对于孩子的教育可谓是细致入微。
曾经于手机上见过一则消息,虽不知真假,但总不会是空穴来风。一位泰国人在机场候机时在脸书上发布了一张图,图上是一群日本孩子或坐着,或蹲着,或靠立在墙上,唯一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人手一本小书,都静静地在那看着书,与周边喧闹的环境格格不入,对比鲜明。当时这张图发布后便引起了巨大反响,震惊了不少人。是啊,连日本的小孩都如此自律克己,一点不见浮躁,哪能不教人佩服呢。只能感叹一句,日本的教育当真是不同凡响。
中国的教育现如今仍存在很大不足,希望家庭、学校以及政府能正视这个问题,不要过分看重孩子们的分数,应适当减少孩子们的压力,从细微之处着手,培养孩子们抗压能力以及独立自主能力,促进孩子们全方面发展。唯有这样,孩子们最终才能根正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