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论语《论语》学习

【王鹏翔论语札记38】重承诺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

2019-03-01  本文已影响2人  书香联盟

原     文

 《论语为政篇》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守信用是一个人立行于世的根本,夫子为了引起学人的重视,特别用当时最长见的牛车上最重要的部件作为比喻,以提醒大家。夫子善于比喻的教育风格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似乎凡是善于思考和教育的人都很擅长比喻,如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把治理国家和人们常做的煎炸鱼做比喻,以此提醒当政者需要谨慎行事。”孔子将信用比作輗軏,这个輗軏可能大家无法理解,那就用现在人们常见的汽车发动机和轮胎比喻吧。再高档的车,若是没有轮胎和发动机,这车还能行走吗?由此看见信用对于一个人是何等的重要。 夫子说:“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就像大车没有輗(ní),小车没有軏(yuè),用什么来行走啊?”

 在中国的历史上,关于“信用”的故事有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为了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良好的信用,便于推行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当众许诺,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赐黄金十两,围观的人并不相信,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终于有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赐了他。这一举动,在老百姓的心中树立了信用。为商鞅顺利变法提供了有力条件。

 在《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

 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助。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团体和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注】:人无信焉可行于世,欺世盗名,自欺欺人者是也,首欺于人而再欺者,鲜矣。

人无信路难行

言伪诈自欺人

昔商鞅木取信

重承诺受欢迎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正如人类社会,有法律契约,有道德礼信,所以为指导与约束者纵甚备,然使相互间无信心,一切人事仍将无法推进。信者,贯通于心与心之间,即将双方之心紧密联系,而又使有活动之条地,正如车之有輗軏

《论语讲要》:无信之人,妄言妄行。不知其可,即是一事无成。更谈不上学道,孔子喻以车无輗无軏之后,便问何以行之,此何字又比可子活动,尤耐人寻味。

《论语恒解》:此为人指点,即之易輗軏,见者警之,人自当信,岂为行而然,然使不信而犹可行,则无信者丧其良而可以欺世,尚无怪,其习于诈伪,而入不可行,何耶?盖无信者未有不穷而穷矣。不改其诈,举世相习为欺子。

《论语正义》:孔子曰:“言人而无信,其余终无可。”《吕氏春秋》曰:“君臣不信,则百信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则离散鬱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人有五常:仁、义、礼、智。皆须信以成之若人而无信,其馀四徳终天可行。

《论语集注》:輗,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軏,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论语点睛》:不信自己可以成圣贤,如何进德修业

《论语义疏》:此章明人不可失信也,言人若无信,虽有他才,终为不可,故云:“不知其可也。”人以信得立,如大、小之车由輗、軏以得行也。若车无輗、軏,则车何以得行哉?如人而无信,则何以得立哉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