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
书未认真读完,无从谈起读后感。认知过于匮乏,理解过于片面。
鲜海军师兄总是不断强调,将和君一年里学习到的天上飞的知识落地。
知易行难。小目标都那么困难,想必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更是困难重重。
积习势必难改,想要深化改革能够立竿见影,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使命愿景价值观,是中国的立国根基。
实现这样宏伟的目标,难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研究,难在当发展遇到困境时毫不动摇地坚持,难在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融合,更难在知行合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造就了相对封闭的政治体系,使其有机会在各个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美国则难以做到。实际上,这五年来,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最明显的是,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开放的国家,人民的自信心与日俱增。
这一切都源于对社会的改革。通过创新提高生产力,调整社会结构释放更多资源,五年来的发展质量也许要比十年前更高。
这当然仅仅是个开始,社会改革也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黑暗面依然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并非人心本来黑暗,只是由于制度的漏洞放大了这种黑暗。
很多与人相关的问题,实际上可以从更高一级的制度的层面思考。
人心是不能总被挑战的。制度的漏洞给了人轻易犯错的机会,或者犯错后不受到处罚的机会,这些本身都是制度的缺失,需要不断的完善修补。
反过来说,指望依靠人的力量去修复这种制度,这种惹火上身的工作恐怕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做。
那么该怎么办?无望地等待,期望某天降临救世主?
中国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期待程度似乎一直以来都太高了。
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有许多方案能够解决制度本身的问题,技术便是其中最为有效的因素。
引入创新的技术手段,修订制度会显得客观而中立,并且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机器会学习,数据会反映和制约人的行为,并且会伴随人的一生。人们的道德品行,能力业绩,都会得到客观公正的体现。
这些想法并不成熟,主要是受本书第二卷《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这篇文章的启发。理论彻底,理想坚定,才能够抵御眼前的各种诱惑,为实现真正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深化改革这几年来,我们既看到充满理想的发展蓝图,也见证了许多实实在在落地的政策行动。如果说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更多的依靠土地,依靠人口红利,那么未来必定还有能量更大的人才红利的爆发。改革仍在继续,未来机会依然无限,也必定会涌现出更多更为优秀的人才,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和力量。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机会太少,而是机会太多。未来的大机会也许会来的更加迅猛,规模也会更加庞大。因此,年轻人不该抱怨自身的命运,多读书,多学习吧,行动起来,与中国的大时代一起,去迎接崭新的更伟大的篇章!
通过发展创新性的事业来解决当前问题,也许是未来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我们不该感到迷茫和困惑,而是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能力,在各自的本职工作中,作出更为有价值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