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奸臣多当道,莫须有断英雄命!

2023-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便水夜风

神宗元丰二年(1079)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上奏神宗皇帝,罗列苏轼罪名,说苏轼妄自尊大,愚弄、诽谤、漫骂朝廷无所不为等等。

神宗皇帝一连接到部下这么多的起诉书,总是要有一个交待。

于是,他下达圣旨,将苏轼的案子交付御史台调查处理。

御史台自汉以来又被称为“乌台”,所以苏轼的案子称为“乌门台诗案。”

于是,李定等人派人千里迢迢赶到湖州,把苏轼抓来京城关进了监狱。

这个案子怎么审呢?几乎都与诗文有关。

于是审判官将已出版的苏轼诗文全部收集起来,首首诗词过关,从中选出一百多首认为有问题的作品来。

其次,审判官向各地地方官员发出公文,务必上交个人手中所有苏轼的诗文。

一时间,杭州上交的苏轼诗文短到一张便条,长到一首诗全部收集上来了。

面对杭州收集上来的一百多首诗,每篇诗文要苏轼解释。

所有的解释不满意就遭到他们的辱骂、殴打,甚至连续几天几夜不让苏轼睡觉,直到解释到他们满意为止。

面对残酷的刑讯逼供,苏轼的精神崩溃了。

有一天,当他看到儿子托朋友送来的鱼菜饭时,大吃一惊,认为死期已到,悲从心起,思念亲人,留恋亲情使他泪流满面。

苏轼便提笔写下“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末了因。”的绝笔诗。

为什么苏轼一看到饭菜中是鱼就想到了是判了死罪呢?

原来是苏轼与儿子苏迈的约定,送饭时只送肉菜饭。如果苏轼案判了死罪,则以送鱼菜饭为信。

这一天,苏迈有事托朋友来为父亲送饭,朋友做了一条鱼送来,惊吓了苏轼一场。

好在苍天怜悯好人,神宗的祖母曹太后救了他一命。

这天,神宗皇帝去看望病重的祖母。曹太后拉着孙子神宗的手问他:“我怎么看你好几天不高兴呢?”

神宗告诉祖母,“变法尚未见成效,有个叫苏轼的总是借着写诗诋毁诽谤新法。”

太后又问:“是不是苏轼、苏辙兄弟?”

神宗大吃一惊,忙问:“祖母如何知道他俩的名字?”。

太后告诉孙子说:“有一年,仁宗皇帝主持制举后回到宫中,高兴地说,今天选拔出两名宰相之才,一个叫苏轼,一个叫苏辙。我年纪大了,来不及用他们,留给子孙不也很好吗?”

太后随即问孙子,这两人现在在哪儿?神宗说现关押在牢狱中。

太后慢慢地开导孙子:宋朝开国以来,因诗文而入狱的人没有。我患病已久了,万万不可致冤屈的事情发生,不要伤天地之和气。

不久后,神宗皇帝赦免了苏轼的死罪,把他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正如后来苏轼自已在《自题金山所画像》中所写的一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是苏轼被贬的第一站,后来的仕途是一年不如一年,被贬的地方一个不如一个。

真是“自古人生多磨难,万物苟且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