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心理咨询师“三基”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2019-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克富

昨天下午参加关爱心理热线专家座谈会,轮到我发言时,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即兴讲了三基训练的重要性。由于时间受限,我说的很笼统,今晨总结了一下,想再次强调三基训练之重要,并希望与大家以此为起点,共同勉励,共同努力!

“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关于“三基”的重要性,我从来不对学生做正面强调,而是经常从反面予以吓唬:三基不牢,地动山摇!

一、基本知识的训练就是死记

心理咨询师的基础知识就是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基础学科所讲的——

1.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如:普通心理学的“注意”,其内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外延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另外还有注意的特征即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这样的概念还有诸如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期”、社会心理学的“图式”、变态心理学的“幻觉”等等,都必须清楚其内涵和外延。

2.区分原则。比如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即(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和(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3.判别指标。比如判断常态焦虑和病态焦虑的“三个指标”,即(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2)精神运动性不安,和(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再比如判断某一症状的程度属于轻、中、重需要考察三个指标: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3个月到1年中程、1年以上为长程),精神痛苦程度(自己可以摆脱为轻度、自己摆脱不了而需要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为中度、重度者自己几乎完全不能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或陪伴或易地修养也无济于事),和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为轻度;中度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害,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共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重度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害,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

4.诊断标准。关于这种基本知识即心理疾患的诊断标准,国内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简称为CCMD-3;国际上有《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简称ICD-11;以及更广为传播的DSM-5,其全称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编写。

就我个人的体会,对于以上四类基本知识的学习,一个初学者的学习方法就是下功夫“死记”,评判学习的效果就是“记死”——牢固,最好是一字不差地先背过!否则,就难以跨入专业大门,不但听不懂专业对话,也难以透过心理学的这副眼镜对现实生活或具体咨询予以审视。

比如当听到“抑郁症”或者怀疑某人患了抑郁症时,头脑中就得检索自己“死记”过的DSM-5中关于“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如果已经“记死”了,以下内容会立马浮现出来,并变成成9个问题:

有(1)有抑郁心境或悲伤吗?(2)是否对于曾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或愉悦?(3)是否有突然或近期体重增加、体重减轻,食欲改变?(4)有失眠(入睡困难)或嗜睡(睡得过多)吗?(5)感到不安或烦躁(例如走来走去、搓手),或言语和运动迟缓吗?(6)缺乏或失去能量吗?(7)感到无价值或内疚吗?(8)是否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做决定?(9)是否经常想到死亡或自杀,计划自杀,或企图自杀?

没有对以上9种症状的牢固记忆,就不可能对“抑郁症”做到“知其然”。当然,对抑郁症的最后诊断即“知其所以然”还得记住:

·当一个人几乎每天都有以上9种症状的5种或更多,时间持续至少2周。

·必须出现最前面两个症状之一,且行为的改变引起巨大的痛苦或损害社交、职业或其他关键方面的功能。

·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不是悲伤,而是易激惹。

·此症状不是由于毒品、药物、精神病性障碍或任何其他躯体疾病所致。

·从未发生过躁狂或轻躁狂。

二、基本理论的训练就是理解

心理学有很多基本理论,比如普通心理学中的关于人格的“大五”(big five)或“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FFM),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发展心理学中柯尔伯格关于道德推理发展的系统理论,等等。我把这些理论均当作知识,划归到基本知识的范畴,因此需要“死记”和“记死”。

在我看来,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是指现代心理咨询(治疗)的各种理论流派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从理论上讲,主要分为四种:精神分析及其各种变通理论,认知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现象学的理论,系统理论。

1.精神分析及其各种变通理论

“精神分析就是在一个黑屋子当中寻找一只根本就不存在的黑猫。”熟悉精神分析者大概能够对这句话予以认同,自然也能知道那个“黑屋子”、“黑猫”的象征意义,当然精神分析重在“寻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无非就是“利用移情,处理阻抗”。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经典)精神分析。在此引导下,我把因果决定论、无意识理论、人格解构理论、驱力理论、发展理论、自我防御机制,以及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等串在一起。而在学习诸如格式塔咨询与治疗,以及沟通分析(TA)时,也从来没有离开过“黑屋子”、“黑猫”和“寻找”。

2.认知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来自于常识的方法,它以两条核心原则为基础:(1)我们的认知对情绪和行为具有控制性的影响;(2)我们的行为能够强烈影响思维模式和情绪。无论看什么书,也无论听哪位老师讲,我对CBT理论的学习始终基于对以上两条原则的理解。

3.现象学的理论

所谓现象,指的是意识的心理,尤其是人的主观体验。人的主观世界就是现象场(phenomenological field),它不强调外部客观世界是什么样的,而强调一个人的主观内部世界是如何观察、如何感受外部世界的,对于同一时刻的外部世界,每个人能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就每个人独特的现象场。意识是一种自为的存在(being-for-itself)而非自在的存在(being-in-itself)。意识的语音是自由,它的语汇是客观世界的形形色色,它的语法是责任。

我所理解的现象学理论,比如存在-人本主义疗法,无非就是弄清楚在当事人的意识里他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然后去平衡其自由和责任。

4.系统理论

我所理解的系统理论很通俗: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可以把互相联系的事物归结为一个系统。在一个系统当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这个系统就会发生变化,系统当中的其他成员不变都不可能。比如,一个三口之家就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只要一个家长变了,就会带动整个家庭的变化,另外一个家长和孩子也会随之变化,当然变化的程度有大有小,变化的速度有快有慢。

与训练基本知识所采用的死记和记死不同,对基本理论的训练必须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而千万不能死记和记死。这是因为,我们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在具体心理咨询过程当中给来访者以恰当且促使其领悟的解释(interpretation),而学基本知识是为了对某种心理现象予以说明(explanation)而已。理解(understanding)是架设在说明和解释之间的桥梁,一个人的解释水平取决于他的理解能力,对于同一个心理现象比如对未来的恐慌,说明所用的词语可以叫“焦虑”,但是由于每个人都焦虑的理解不同,因此当给别人解释焦虑时,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

有必要提醒某些心理咨询师中的新手,在听课时不要把某老师讲的奉为圭臬或正宗:同样一个理论,不同的老师讲出来完全不同,甚至这位老师在不同的时空下讲出来也有巨大差异,这是因为这位老师对这个理论的理解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就精神分析而言,只有弗洛伊德讲出来才是正宗的,但他已经离开人世好多年,除他之外那些讲精神分析的都是对精神分析的理解——尽管挂着弗洛伊德的羊头,卖的却是自己的狗肉。

对于某种基本理论,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别人讲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听到了什么,语言交流所遵从的心理原则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意”,是由听者的理解决定的。

三、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是反复练习

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我想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正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才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作为“认知行为治疗(CBT)能力标准”的“技能”,美国精神科医师培训指导者协会(AADPRT)就规定了12项:

1.根据CBT治疗模型评估患者,并将其概念化;

2.建立和维持协作的治疗关系;

3.教导患者理解CBT模型

4.教导患者如何制订计划,并交给他们制订计划的原理

5.设置治疗解构,包括设置议程、回顾和布置家庭作业、针对性地处理主要问题和反馈

6.使用活动安排表,布置等级任务

7.使用放松训练和等级暴露技术

8.使用思想记录技术

9.使用预方复发的技术

10.让患者认识到自身的想法并感受治疗的作用

11.记录CBT的过程

12.必要时向别人寻求适当的咨询

如果打破学派限制,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通过训练掌握的“基本”(通用)技能或技术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的。就像一个医生得问一下自己:如果碰到一个心脏骤停或因电击而引起呼吸麻痹者,必要时我会通过口对口人工呼吸予以施救吗?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们也得问一下自己,比如有人打电话给你说自己正坐立不安焦虑得要死,你能够通过诸如着陆技术(grouding)促使其放松或安静吗?

在新阳光心理研究所,我为自己的研修生们确定了十项基本技术,即(1)情绪监控技术,(2)搜集资料的6W1H技术,(3)症状问诊的BASIC-ID技术,(4)着陆技术,(5)自由联想,(6)最低睡眠需要(MSR)计算法,(7)放松训练,(8)系统脱敏技术,(9)空椅子技术,(10)情绪释梦技术。

对于任何一种技术,就像骑自行车或游泳,不可能通过别人讲解就能掌握(会做),而即便掌握之后再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只有熟练之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技巧即所谓熟能生巧,这个“巧”就不再是技术已经成为自己的技能了。

接受过严格的技术训练并能够熟练操控某种技术者必定都有体会:对于基本技术的训练除了反复练习之外没有他途!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心理咨询师如果连放松训练这项基本技能都不能掌握是不能原谅的,而那些已经觉得自己掌握了放松训练却没有经过不少于100次针对自己或他人的放松训练实践的咨询师不要轻言自己具备了放松训练这项基本技能,否则是会贻笑大方的。当年我觉得自己已经对“鼻腔呼吸放松法”驾轻就熟时就在某次课堂上带领学员们练习,没想到下边坐着一位高手,很客气地对我说:“对不起,我最近感冒了,鼻子不通气,您能不能教教我‘腹式呼吸放松法’或‘想象放松法’?”我当时自信满满,觉得这两种放松法自己都会,但一做起来才知道,我连导语都记的颠三倒四。

那次经历之后我便对某些技术不再满足于“会”,而是反复练习力求“熟”,再求“精”。在基本技能训练的道路上,精益求精不该只是个口号,而是付诸行动的反复练习。

总结一下:

心理咨询师的三基训练十分重要,具体训练方法是,对基本知识要死记并记死,对基本理论要加强理解,对基本技术要反复练习使之成为技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