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文学创作芳香园地

读《道德经》第五章随感

2022-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缕缕芳香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霜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万物遵循自然规律,顺其自然生长,天地是没有偏私的;平民百姓在圣人的教导当中自然而然地生活,圣人也是没有偏私的。天地运作中,不存在偏私和情感因素,是一种客观的自然规律。在老子的唯物主义论中,正如地球对于宇宙,天地是自然而然的规律,从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

道家学说认为,虚空的作用是很大的,而天地之间就像风箱一样,中间是空虚的。风箱一直在不停地鼓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道家相对比较看重虚空,在以后的内容中还会学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持太多的主观色彩或者带有情绪化的感情色彩去对待人和事物,往往会有失偏颇。端正自己的内心态度,客观公正地对待事物,很多时候就不会因为主观的因素而干扰处理结果。

在治理国家中,政令繁多,可能会使困惑增多;在青少年叛逆期,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或者过多要求,可能会容易导致孩子叛逆行为的发生。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慢慢地有自己的思想,期待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自由地生活。如果规矩太多而且严格,对于一个年纪尚幼的孩子来说,他会觉得负荷重,出现“你说往左,我偏向右”的逆反心理。而在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家庭里,没有被抽鞭子赶着走的感觉,孩子往往有比较独立的想法。来源于自己的内心价值观,孩子自觉主动地去完成任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