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读背和写作能力

2020-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郝月月

      幼儿园时期孩子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刚会牙牙学语的孩子,读一些短诗或者儿歌,听两三遍他们基本就能复述出来,我们惊讶于他们的记忆力。但如果不注意培养,记忆力会慢慢下降。所以在幼儿时期是需要挖掘孩子的潜能的,但有的人认为幼儿就是玩的时候,玩的开心就行。但我认为挖掘潜能的同时也可以玩。很多成人认为《论语》晦涩难懂,可是对孩子而言,它并不难,还有人认为孩子都不理解,读这些有什么用,我想说用一辈子来消化,能培养刻在骨子里的气质,怎么会没用呢?所以还是不能浪费孩子的能力。

      小学阶段,孩子最容易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他们同样能够快速的记忆一些知识,但是却不理解,大概是因为此时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但是到了五六年级老师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时期,一定要注意转换。如果到了初中孩子的记忆方式依然是死记硬背,那么这样的做法是害大于利。因为这样会产生幼稚病,使成人停留在幼稚阶段,导致智力迟钝,阻碍能力和爱好的形成,死记硬背的产物就是书呆子气,很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社会活动的理解很片面。

    怎样改变这种死记硬背的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建立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因为初高中有些知识需要记忆,有些知识我要理解。记忆和理解是有关联的。许多的新知识几乎都要记住,为了不死记硬背,可以建议学生看一些相关书籍,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对于老师而言,可以讲一些关于历史,社会,背景,年代等有关知识,还可以通过举例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作为老师要点燃学生勤奋好学和求知若渴的火药。听了你的课,学生要有强烈的愿望去读你所提到的书籍。

    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如果学生不能快速有效的阅读,不会流利快速的书写,那么他就像个半盲人一样。教育大纲要求中学生的写作量每年不少于一万字。如果不能有效的练习,那么这个任务不容易完成。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周都写周记和读书笔记,并且要求字迹工整。语文考试胜在写字,如果字迹工整,卷面清晰,那么分数不会低,如果潦草,涂抹痕迹过多,那么分数不太可能高。有一个学生写的字不仅我不认识,连他自己也不认识,我问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说:上小学的时候,习惯了偷工减料,所以字的笔顺都不对,就成这样了。我很惊讶,原来写字还可以偷工减料。

    写作文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因为没有素材,没有词汇,没有思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练的太少,没有认真观察或者没有用心记,平时好词好句好段积累过少。方法和技巧不注意总结,感情不够真挚。

    总之读和写是学生必备技能,一定要注意训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