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写作输入

2020-05-0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抹烟雨

1工作、生活中,看见即输入

比如你在工作中刷文章、朋友圈、各种网站,不要觉得看文章才是输入,评论区其实也是一个素材金矿。它经常会诞生很多段子手,也常常会迸出很多金句,尤其是点赞前排的热门评论,有时候还能引起不小的话题,你看到这些也就有了输入。我写的文章的很多精彩观点都是在一些文章的热门评论里看到的。

2工作、生活中,听见即输入

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听的对象,你只要对周围的声音稍微留心一点就可以了。比如你今天听到同事对一件事发表了看法,隔壁办公室有人因为什么在吵架,保洁阿姨的抱怨,大家午饭时谈论的话题等,这些都是你通过听进行的输入。你听到的这些可能会让你产生思考和想法,也可能成为你的写作素材,帮你找到新的写作主题。我经常在咖啡厅和烧烤店听陌生人抱怨、扯淡、吹牛,那里听到的素材最大的魅力就是真实、接地气,在那里收集的素材很容易使大家产生共鸣。

3与人聊天,主动索取信息

真正懂得抓住一切机会输入的人,都是“信息索取型”人,尤其是在与人聊天时。

比如有一次我在理发店,在洗头的半小时里,我基本上也是在不停地问:你们店开了几年了?北京有多少店?你们一般新招一个人会做哪些培训?你们休息的时候一般干什么?你们一天大概有多少客人?你们店的收入结构大概是怎样的?这就是信息索取,不是闲扯,洗个头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把一次无营养的聊天闲扯转变成一次有意义的“信息索取”。

输入不仅靠读书,也可以靠读人,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图书馆,每个人身上都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他在做跟你完全不一样、你平时又没有机会接触的工作,你难道没有好奇心吗?你难道不想拓展一下自己的认知范围吗?

如果你想,就不停地发问,坦诚地发问。

4观影、听歌等,主动制造关联

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家都觉得开场前的广告很烦,但我会很认真地看,思考这些广告的投放选择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根据这部电影的受众人群来选择的?线下这种大屏幕广告,多少秒更合适?什么样的品牌喜欢在院线投放?这个广告用的是什么技巧?是制造向往还是解决麻烦?这就是在跟我学过的其他知识进行关联。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记一下好的台词,观察电影的摄影布局,思考编剧是如何构建故事结构的,导演是怎么体现人物性格的。这就是在往写作上关联。

当我听一首歌时,我会想:歌词中的这句话太棒了,或许能变成一篇文章的题目;这首歌评论区的段子太多了,哪些段子我今后写文章或讲课的时候能用得上,截图收藏一下。

看电影、听歌、看演讲、看话剧、看采访、看展览、看综艺等,都要在其中主动制造跟你的写作相关的关联,可能很多东西都会变成你之后写某个主题的重要素材。一切东西经过你的处理,都会变成你写作的素材。

5已有输出,可再次输入

假如你写废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处理?我想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删掉或者不管。其实这些写废的稿子也能作为我们输入的来源,它们是有利用价值的。

当你写了一篇自己都看不下去的文章时,当你写文章写到一半就放弃不写时,当你投给公众号的稿件石沉大海时,千万不要将你辛苦写出来的文字删除,也不要放任不管。你可以将它们收集整理起来,没事翻一翻,想一想当时的思路和感觉,有哪些观点和案例比较不错,写得不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这些都可能帮你找到新思路。你从一篇写废的文章上得到新东西的过程,就是一个输入的过程。

除了废稿,你的成稿也可以进行再次输入。写得好的地方继续保持,不足的加以改正,温故而知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