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4——不同疾病的状态

(原文)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缓脉涩,谓之解衣安卧。尺热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皆死。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解读)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缓脉涩,谓之解衣安卧。”臂多见青脉,是由于失血。尺肤缓而脉来涩,主倦怠无力,喜卧。

“尺热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尺肤热而脉来盛,主大失血。尺肤涩,脉来滑,主多汗。尺肤寒,脉来细,主大便泄泻。尺肤粗,脉气常显热者,主热在里。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皆死。”肝之真脏脉出现,至庚辛日死。心之真脏脉出现,至壬癸日死。脾之真脏脉出现,至甲乙日死。肺之真脏脉出现,至丙丁日死。肾之真脏脉出现,至戊己日死。这就是真脏脉出现死亡的日期。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颈部脉非正常搏动,并见喘咳症状,主水病。眼泡浮肿如蚕眠后之状,也是水病。
“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小便颜色黄赤,喜卧,是黄疸病;食后仍觉得饥,是胃疸病。面部浮肿为风,足胫肿为水,目珠发黄的,是黄疸。妇人两手少阴脉动甚的,是怀孕的表征。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脉有逆四时的,就是当其时不出现真脏脉形,却反见它脏的脉,如春夏的脉反见瘦小,秋冬的脉反见浮大,这就叫作逆四时。
“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风热的脉应该躁,反见沉静,泄泻脱血的病,脉应该虚,反见实脉,病在内的,脉应实,而反见虚,病在外的,脉应浮滑,反见涩坚,这样的病都难治,是因为这些脉违反了四时。
今天学习了不同疾病的状态。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