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于废墟之中自救
主要角色介绍
混元兽。得天地之造化降临世间,以周身能量铸晶凯御敌,其体内混元珠可吞噬法术。仙界恐其为祸世间,派元始天尊携其麾下弟子申公豹、太乙真人前去收服混元兽。混元兽力大无穷,又有变化身体多臂之能,不可力敌。后被元始天尊以丹鼎炼化成混元珠以消除魔性。混元珠分为两半,灵珠与魔珠。魔珠意志坚定,三昧真火亦无法炼化,遂约期三年,降天雷浩劫于世间,届时魔珠当被摧毁。天尊去时告知,陈塘关总兵李靖乃天命之人,可予灵珠作其第三子,唤名哪吒,遂委派太乙操办此事。故事从此开始。
申公豹。自诩元始天尊麾下最为勤勉的弟子,对不得重用耿耿于怀。为十二金仙宝座,他不惜从下界培养一位仙人,以助他证明能力,博取天尊赏识。可天不遂人愿,因天尊将灵珠转生之事交给同为师门的太乙,怀恨在心。利用龙族重返世间的夙愿,夺灵珠,引魔珠,编撰浩劫降世魔珠将屠戮人间,妄图用整个陈塘关作垫脚石助自己飞升。
太乙真人。元始天尊麾下仙人之一。原由巴蜀之地修炼得而成仙,好酒,亦因酒误事。本因被天尊委派灵珠转世之事,与李家牵上因缘。后被申公豹设计,错将魔珠引入胎中,降魔童于世间。虽然及时补救,天劫降临之时用莲花护住哪吒与敖丙魂魄,也丢掉了头顶三花。
李靖。陈塘关总兵,在陈塘关中颇有声望。李家在他的带领下抵御魔物多时,使得关中得以安生。魔童降世之时,抵挡住太乙真人杀手,保下哪吒,又以总兵之名担保,承担哪吒日后全部罪名。当其得知魔珠三年之约时,祈求天尊解除天劫咒不成。后在守门仙云处得一换命符,意图以命换命将哪吒救于天雷之下。哪吒生辰时,为使哪吒开心,不惜舍去尊严,挨家挨户劝百姓来参加哪吒生辰。
殷夫人。哪吒之母,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妻子。常年与李靖一同镇守陈塘关,抵御妖族。怀胎三年,诞下魔童。太乙真人妄图杀死哪吒之时,以肉身护住哪吒,遭石子在脸上划出一道血痕,又以手抚魔童而被咬,用母爱将其感化。
敖丙。龙族族长之子。龙族未被封印的唯一族人,灵珠转世。终日在海底修炼,一次偶然与哪吒结识,并欠下哪吒一命。与哪吒相互成为唯一的朋友。他身赋龙族重返天庭重任,和师傅申公豹封神之命。虽是灵珠子转世,却被两方重任加以师傅劝诱。用双锤引水柱冻结于陈塘关上方,意图用冰层覆灭陈塘关,以堵众人之口,帮助师傅申公豹圆谎。失败后与哪吒共同抗击天劫,以至万龙甲破碎,肉身消失,与哪吒同生共死。
哪吒。陈塘关李靖之子。魔珠转世。乾坤圈以封印魔性。从小被陈塘关百姓所惧怕,又因父母疏于陪伴,导致贪玩叛逆成性。由太乙在江山社稷图中教会法术。追击海妖时与敖丙相识,成为朋友。生辰时因申公豹挑唆,错会李靖父爱。解乾坤恢复魔性,破坏宴会。后被坐骑解回放李父以命换命之爱而解开误会,大彻大悟。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最终电影宣传理念。经天雷劫毁去肉身,与敖丙同生共死。
剧情深层发掘和解析(个人)
因为我是妖族,所以我得不到重任。
因为我是魔珠,所以我不被认可。
因为我是妖族,所以我被迫镇守海底妖兽。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引发诸多矛盾的,就是这些偏见。是这些标签一旦打上,就如人心头的两座山,无法搬动。而哪吒就是在为偏见,为被偏见所害的人打抱不平。那句“别人说的屁都不是,你自己说的才算”宣告了世间万事万物的真相——如何定义自己,只有自己说了算。
无论是妖族出身对申公豹、老龙王的偏见,还是对所谓魔丸灵珠的偏见。都是存在于人类对某一项事物依赖于“经验”判断而来。经验学习是人类赖以种族延续的重要能力,基于这种能力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绵延万年生生不息。而太过于依赖别人的经验,以至于遇事甚至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去相信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就是比流言蜚语更可怕的偏见,是那绝难移走的,在人们心头的那座大山。这个偏见在哪吒的媒介就是陈塘关村民,那个半大的孩子,喜欢哪吒小女孩的哥哥。电影以这个半大的孩子作为偏见在电影中的主要载体,可以说是用意匪浅。从开头哪吒想要与妹妹踢毽子,被村民抱走,是这个半大的孩子第一次朝哪吒扔的石头;后来海妖掳走妹妹,又在没看清楚的状况下第一反应就是哪吒做的坏事。无论是哪些,都是表现出小男孩对哪吒的偏见。小男孩可以说是在村民们耳濡目染之下对哪吒产生的偏见,他并未亲眼目睹哪吒如何邪恶如何可怕,只是接受了大人们传来的“经验”。男孩还小,并没有自身的判断力,但他又不足够小,也感受不到妹妹能感受到的哪吒的善意。而电影最后,烟云散去,于黎明之中带头的那一跪,彻底承认了其源于非事实事情的偏见。可以说是对哪吒所受的种种委屈的一种安抚,也是对村民们偏见的救赎。
可灵珠就一定不会做坏事吗?以双锤引水流成冰,意图活埋陈塘关的是灵珠,是敖丙。解放自身大半魔性,只身顶起陈塘关最大劫难的是魔丸,是哪吒。最后能覆灭整个陈塘关的冰层,被本来遭受无数偏见的哪吒化成了一场雨。也许,融化的寒冰,也预示着偏见可以消除吧。那场融合了电影里所有偏见的巨大冰块,终究还是能被融化。灾难后的一场雨,也浇散了所有人过往的罪。
再说灵珠魔丸的两次海边相遇。第一次是不打不相识,也算是中国神话传统的结交方式了吧。第一次交到朋友的喜悦,也不知道隔多少年还能记得的,夕阳下,海滩上的两人踢毽子棋逢对手的身影。其实两人两次海边相见都是黄昏时分,太阳将落未落的时候。这也预示着两人命运将会是沉重的,友谊就会像这夕阳,美好而短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算是两人短暂友谊的情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