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下)丨东北易帜8-31
第八章 北伐战争(下)
第三十一回 东北易帜 蒋介石夺职何应钦 张作霖丧身皇姑屯
一、蒋介石正式复出
1928年1月4日,蒋介石重新上台。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蒋介石以"北伐"之名,对军队进行了重新改编。蒋介石把北伐各军编为四个集团军,自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任第二、三、四集团军总司令。全军共40多个军,约70余万人。然后四路会攻京津。
蒋介石在事先未告知何应钦的情况下,于2月9日到达徐州,在何应钦出城打猎时,宣布调何应钦为总司令部参谋长,还让人告诉何应钦说:“没有我蒋中正,决不会有何应钦。”
在何应钦请辞第一路军总指挥后,蒋介石马上接受了何应钦的辞呈,将原第一路军改编为第一集团军,自任北伐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命何应钦“养病”休假两个月。后来,蒋介石又委任他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何应钦,字敬之,贵州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当时蒋志清也比他高一级。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国与蒋介石同在驻上海的陈其美沪军都督府任职;
讨袁失败后,何再次东渡日本继续学习。1916年秋士官学校毕业,逢贵州督军 刘显世创办讲武学堂。经刘显世和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保荐,任黔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兼学生营营长;
1917年4月,何应钦与刘显世之甥女、王文华之胞妹王文湘于在贵阳结婚。后来,黔军内部,以王文华为首的“新派”与刘显世为首的“旧派”内讧,1920年11月,何应钦与王文华一起迫使刘显世交出了贵州大权。
1921年3月,王文华在上海刺杀身亡。刘显世在昆明嘱其子侄收买刺客用枪将何应钦胸部和腿部打伤。
1924年1月,孙中山命廖仲恺、蒋介石等筹办黄埔军校,四处延揽人才。何应钦赴广州,因与蒋介石是有“同学”关系,于是参与军校筹建工作。黄埔军校成立,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蒋介石又任命为军校教务处代理处长。
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蒋介石率两个教导团东征讨伐。何应钦所带第1团连战皆捷。两个团合编为第1旅后,何应钦升任旅长。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将所属军队改称国民革命军,黄埔学生军编入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何应钦任师长。“中山舰事件”后,又出任黄埔军校教育长。
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于通电反共反蒋。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和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公开逼蒋下野。何应钦此时以为蒋树敌太多,已四面楚歌,必败无疑。于是暗中支持桂系逼宫。这样,蒋介石被迫下野。
1926年1月蒋介石辞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职务后,由何应钦接任军长。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军1师、2师先期参加北伐,其余部队留驻广东。两个月后,何应钦率第1军所余各部北伐,占领南京后,向山东挺进。正当何应钦踌躇满志之时,蒋介备复职了。
二、东北易帜
1928年2月3~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会议推举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1928年5月,北伐军相继占领石家庄、临沂、德州等地,直逼京津。日本感到奉系军阀政权已岌岌可危,于是,一面支持张作霖,出兵山东对抗北伐军;一面又向张作霖施压,威逼张作霖及早退回东北,企图利用张作霖使"满蒙"从中国本土肢解出去。
日本驻华公使威胁张作霖"将来奉军败兵如经山海关,日兵须将其缴械。"
张作霖表示:"东三省及京、津为中国领土,主权所在,不容漠视",反对日本政府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值此,日本看到张作霖不能完全为它所用,遂决意除掉。
当时张作霖的"安国军",难敌败局。6月2日,张作霖发表出关通电,放弃北京回东北。
6月3日,张作霖由北京乘火车退往奉天。关东军司令村冈长太郎遂策划,调动工兵在张作霖归奉的列车经过的沈阳皇姑屯车站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处预埋炸药。
6月4日清晨5时30分,张作霖所乘列车驶至皇姑屯车站时被炸,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受重伤,回沈阳急救,于上午9时30分不治而亡。当时日本诬指系"南方便衣队员"所为。直至1946年7月,"远东国际法庭"开庭审判日本战犯时,日本前田中内阁海军大臣冈田启介出庭作证,供认张作霖被炸是关东军所为。
同日,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15日,南京政府宣布"统一告成",蒋、冯、阎、桂联合的"二次北伐",也随之宣告完成。6月15日,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要求与各国遵正当手续另订新约。
6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旧京兆区各县并入该省;北京易名北平,北平、天津为特别市。7月6日,蒋介石及参加北伐的主要将领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举行北伐完成的祭告典礼。
张作霖死后,日本田中义一首相密电沈阳的日本总领事林久治郎,几度晤见张学良,提出勿与南方妥协的警告。7月19日,更把田中的意图面送张学良。
张学良问林久治郎:"我可不可以把日本不愿中国统一的意见,或东北不能易帜是由于日本的干涉这项事实报告国民政府?"林久治郎哑然。
8月4日,张作霖的葬礼上,张学良在阵阵哀乐声中走出,一眼即看见南京政府送来的挽联:"噩耗传来,几使山河变色;兴邦多难,应怜风雨同舟。"然而,当他看见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特使林权助男爵,一副冷酷的表情站在他面前。
张学良正式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后,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此时张学良身负国仇家恨。因张学良和宋家早有交往,宋美龄也让人带信给张学良和其夫人于凤至,进行劝说。
9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当时,英、美对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不满,力促张学良归属南京政府;日本则竭力反对,并在东北接连制造事端,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以逼迫张学良就范。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发表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史称"东北易帜"。北伐宣布"成功",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除蒙藏以外的中华民国领土。
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得到国际承认、代表中国的中央政府。
12月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并将热河省加入东北,成为东四省。当天,日本总领事林久治郎对着张学良,捶着桌子叫嚷:“突然易帜,等于宣告断交。”
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年轻时代的张学良。确实是个多情种,他曾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
张学良,字汉卿,奉天海城人。时人以“少帅”称之,亦是“民国四少”之一。他于1928年6月,继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正式坐领东北。同年12月,毅然宣布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与蒋介石拜为兄弟。
原配夫人于凤至,年长张学良三岁。第二夫人谷瑞玉,因张作霖的干预,始终未能名正言顺地住进沈阳大南门张氏帅府,后两人解除了婚姻关系。
第三位夫人赵一荻,她出生在1912年的香港,在家中姊妹排行为第四,社交圈人士也跟着称她为赵四小姐。其父赵庆华时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得知小女儿和有妇之夫的张学良在一起,就此软禁于家中。后赵一荻私奔来到奉天。其父赵庆华登报声明,自此断绝父女关系,并立誓永不做官。
1964年,于凤至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同年7月4日,即张学良64岁那年与51岁的赵一荻终于在台北市正式结为夫妻,从此赵四小姐才在两人同居36年之后获得了正式的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