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容易进入的“五化”误区

2022-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金属的灵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一根本任务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立德”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和基础,以德育为先,用积极的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树人”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也成为大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中小学德育逐渐出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第一,德育目标碎片化。这一点主要表现为中小学校在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时,德育的目标不成体系,往往德育活动像一颗颗散落在校园中的珍珠,很有价值也很有必要,但却没能通过一条主线将它们连在一起。例如“五四”青年节来了,组织一次全校性质的纪念活动,“十一”国庆到了,开展一次红歌合唱比赛等等,开展活动的目的很单一,为了纪念而举行。

第二,德育课程专门化。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有校本化的德育课程,而这类课程实施的主体为学校德育处,通过组织特定的德育活动实现特定的德育目的。比如,每年秋季学期开学,新高一学生在入校前都要进行为期十天的军训课程,我们将它划为德育课程中的国防教育课程,这个课程的全过程往往只有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们的参与,而没有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将德育活动游离在学科教学之外,“全员育人”无法真正落地。

第三,学科教学知识化。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很多学科教师认为课堂上自己的任务就是向学生讲授学科知识,他们的关注点在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了多少、能力提升了多少,而忽略了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又增添了哪些认知。例如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老师在讲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授课过程中总是本能的关心着学生是否知道了分裂过程是什么样的,是否掌握了细胞有哪些变化,却不曾提及我们了解掌握这些知识后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应当承担起怎样的社会责任。

第四,德育狭隘片面化。很多时候,德育工作在学生、家长和普通教师眼中成为了一种说教,将德育的内涵与功能片面化。当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时,班主任老师会说:去德育处!当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误时,任课教师会说:去德育处!学校德育处成了处理“问题”学生的场所,没有发挥真正“德育为先”的作用。

第五,校内外教育割裂化。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机体,而中小学的德育更关注的是在校内对学生的教育,忽略了统领“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